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柏生 《证据科学》2004,11(4):253-256
现代生殖技术的问世大大冲击了人类传统的自然生殖方式,与此同时,也冲击了现代伦理观念,并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随着人工生殖子女数量的增多,相关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因此,本文对于人工生殖的一个基本问题——人工生殖子女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着重论述了人工生殖子女的分类,相应的父母子女关系的确定及权利义务关系。同时对代孕母亲所引发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汪丽青 《政法论丛》2014,(5):121-129
随着现代生殖医学技术的发展,死后人工生殖已成为现实。在死后人工生殖的法律规制方面,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死后人工生殖的前提是死后配子的支配问题,对此,生前取精和死后取精各有不同。死后人工生殖主要涉及家庭法、继承法、保险法等方面的法律问题,美国法院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各有不同。我国应当借鉴美国的经验,有条件地许可死后人工生殖,并在相应的立法文件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3.
死后人工生殖的禁制与开放,是一个法律疑难问题。德国法上的规范重点在胚胎保护,而非人工生殖技术之管制。在新布兰登堡案中,原告之卵子与其夫之精子已于其夫尚未死亡前即已完成精卵结合,故不在《胚胎保护法》禁止之列。但死后人工生殖,尚待有效管制。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死后人工生殖之争议,源起于死者家属死后取精的要求,其首要问题在于死者是否有事前同意。立法机构讨论认为,只有在具备受术夫妻的事前同意,并于配偶一方死亡后设一定期间之犹豫期的条件下,方可有条件地开放死后人工生殖。人工生殖禁制与开放的抉择,应综合考虑和审慎权衡生存配偶的生育权、死亡配偶的同意权和人工生殖子女之利益等。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与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新一代人工生殖技术的发展,而"代孕"日益成为人工生殖技术领域的璀璨星星,多年倍受学术界的争议。代孕行为正面临着法律困境,而我国代孕法规效力软弱,对代孕的法律概念缺乏明确的定位,法律规制滞后。随着人工生殖技术的不断完善,如何构建我国的代孕法律规制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比较各国的立法模式,对代孕的法律概念进一步界定,通过界定代孕的本质、界定代孕主体、规范相关参与者,对代孕的合理使用进行有效的法律调控,从而完善符合我国法境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殖技术的问世大大冲击了人类传统的自然生殖方式,与此同时,也冲击了现代伦理观念,并带来了一系列法律问题。随着人工生殖子女数量的增多,相关法律纠纷也日益增多。因此,本文对于人工生殖的一个基本问题———人工生殖子女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着重论述了人工生殖子女的分类,相应的父母子女关系的确定及权利义务关系。同时对代孕母亲所引发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人工生殖技术的产生无疑是二十世纪造福人类的又一重要技术,但是它的出现给社会伦理和现行法律带来了巨大冲击,也是对法学研究的严峻挑战。我们应当对人工生殖技术带来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促使法律体系的更加完善,使人工生殖技术更多的发挥其积极作用,推动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人工生殖技术在台湾的发展以及因此带来的岛内要求规范人工生殖技术衍生问题之呼声逐渐增多,台湾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人工生殖技术的规范性文件,并最终于2007年颁布了"人工生殖法",使台湾人工生殖技术管制模式最终选择了立法控制。与我国大陆的人工生殖法的立法内容相比,台湾地区人工生殖法强调权益保障,重视风险规制,并集中了多种调整手段。我们应当借鉴台湾在人工生殖管理方面的先进立法经验,促使人工生殖法规尽早完善。  相似文献   

8.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突飞猛进造成父母身份的分裂,传统亲子关系认定标准受到挑战,"基因说"、"意思说"和"子女最佳利益说"等新标准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英国、美国、德国、以色列等正致力于构建二元生殖模式下亲子关系的规范体系.我国民法典应充分借鉴国外的立法和司法经验,重塑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工生殖亲子法,明确人工生殖子女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9.
施晓玲  王平荣 《证据科学》2006,13(4):279-283
生物基因工程学科的最新发展,为人类福祉的增进,提供无限广阔的前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即属其一,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涉及社会、道德、伦理和法律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自然生殖状态亲子关系的剖析,对照性分析如何认定人工辅助生殖的子女在法律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贾楠 《法制与社会》2013,(11):239-240
对人工生殖子女的亲子身份进行认定时,应以"人工生殖目的"为主要标准,"子女最佳利益"为最高原则,将人工生殖子女的法律地位界定为婚生子女。同质人工体内授精应仍然使用传统的亲子身份认定规则,对异质人工体内授精应当在传统的亲子身份认定规则上有所突破,供卵体外授精的情况下,应以分娩者即不孕夫妻中的妻子为子女的法律母亲,子女的父亲根据婚生推定制度来确认,代孕时应认定委托夫妻为子女的法律父母。  相似文献   

11.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动摇了传统的亲子关系认定规则。本文主要介绍因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而产生的亲子关系认定新规则和国外相关法律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新生殖技术为不孕夫妇带来了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随着人工授精婴儿的降临和试管婴儿的问世,与此相关的法律问题也接踵而至。本文拟从人工授精、体外授精两个角度,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人工授精的法律问题 人工授精是医学飞速发展的产物,自1799年英国的John Hunter 首次试验成功之后,这一新生殖技术已被英、美、法、意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我国在人工授精方面起步虽晚,但发展较快.自1981年以来,我国相继有17个省市建立了人工冷冻精子库和人工授精门诊,因而人工授精的法律问题也就不能不引…  相似文献   

13.
闫静 《法制与社会》2013,(12):181-182
当前,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已被广泛运用,而目前我国法律立法相对滞后。本文从一起人工生育子女继承权纠纷案展开,分析了人工生育子女的概念、种类以及由此所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出现导致双轨生殖体制的形成,对传统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各国纷纷以立法应对。其中最核心的法律问题就是受精胎胚的法律属性问题。各国在理论以及实践中分别作出不同的回答,包括主体说(分为有限自然人说和法人说)、客体说(分为财产说和私生活利益说)以及中介说。其中中介说作为一种最有解释力的理论为多数国家关于人工辅助生殖的立法奉行。采用中介说,是我国民法立法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5.
张燕玲 《法学论坛》2012,(5):99-106
宪法对家庭的保护意味着既禁止国家对其实施直接侵害,又要求国家颁布法律以落实宪法精神。《婚姻法》作为规范家庭成员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法,其关于家庭的制度构建及完善直接影响着公民家庭权益的实现。我国应借鉴国际社会家庭形式多元化与子女利益最大化之理念,弥补传统法的缺陷,完善家庭扶养制度,实现家庭养老与社会保障的互为补充;拓展家庭的法律内涵,赋予同居伴侣平等的家庭权益保护;健全人工生殖规范,明确人工生殖子女的法律地位;完善家庭暴力的防治立法,让家庭和谐在私法自治与公权干预的最佳平衡间实现。  相似文献   

16.
生物基因工程学科的最新发展,为人类福祉的增进,提供无限广阔的前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即属其一,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涉及社会、道德、伦理和法律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自然生殖状态亲子关系的剖析,对照性分析如何认定人工辅助生殖的子女在法律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婚生子女除包括在父母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受胎或出生的子女,还指经父母双方同意,依法采用人工生殖技术生育的子女,包括人工授精、试管婴儿、代孕母亲等人工生育子女。所谓人工生殖技术,它是指不同于人类传统基于两性性爱的自然生育过程,而是根据生物遗传工程理论,采用人工方法取出精子或卵子,然后用人工方法将精子或授精卵胚胎注入妇女子宫内,使其受孕的一种新生殖技术。它与传统的自然生育过程不同,生育与性行为无关,且人工生育的子女可能有两个以上的父母,因此它是对传统父母子女关系的挑战。人工生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代生殖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始应用人工生育技术,给父母子女关系带来新的变化。关于人工生育子女问题,我国法律尚无明文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因人工生育子女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如何确认亲子关系,解决抚养纠纷,须得完善我国的婚姻家庭立法。笔者仅就人工生育子女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所谓人工生育子女(即人工授精所生子女)是指一切非通过男女之间自然的性行为而使妇女受孕所生育的子女。为了更好地确认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及其父母子女关系,我们首先对人工授精技术加以分类。人工授精技术可分…  相似文献   

19.
论人工生殖子女父母身份之认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燕玲 《法学论坛》2005,20(5):66-75
传统民法中父母子女关系的建立,血缘与怀胎是母亲同时具备的要素,法律上兼以二者作为认定母子关系的指标。随着医学科技的发达,人工生殖技术使得血缘与怀胎间的相连性不再理所当然,不孕夫妻可以借用他人的精卵通过体内或体外受精,使妻孕育分娩子女,甚至可以将不孕夫妻的受精卵植入他人的子宫怀胎分娩,使得人类的繁衍可以在血缘之外的母体进行。生殖科技对现行法律制度提出了诸多挑战,人工生殖子女之父母身份的认定问题尤为突出。为避免因采用特殊规则形成人工生殖子女为特殊子女的不当认识,立法上应力求采用与自然生殖同样的父母认定标准确定人工授精子女的亲子关系,即依据出生事实确定谁是母亲,根据婚生推定及否认制度确定谁是父亲,丈夫的术前同意限制其对子女的婚生否认权的行使;立足于有限性开放代理孕母的观点,确定代孕子女的父母身份时,法律应突破传统的分娩者为母亲的观念,通过特殊立法规定遗传父母为代孕子女之法律父母。  相似文献   

20.
代孕是~种区别于传统自然生育的人工生殖技术,它是将精子和卵子在试管中人工受精,人工培育形成胚胎后,植入代孕者子宫内代替怀孕即生产的过程。代孕技术的不断成熟并应用于临床,为广大不孕不育的家庭带来了福音,但由于其牵扯伦理、遗传、社会、人权、法律等众多领域,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各国对于代孕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