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9年7月26日,越南人民领袖、劳动党创始人胡志明从苏联回同,秘密绕道庐山,拜会了正在召开庐山会议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在庐山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接待外国元首。  相似文献   

2.
贺伟 《湘潮》2009,(11)
1960年7月上旬,时任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第一副部长李立三,偕妻子李莎和两个女儿上庐山休息。李立三曾4次上庐山,这是他第3次上庐山。庐山交际处根据部级干部可住别墅的规定安排李立三一家住东谷一栋别墅,但李立三坚决不同意,认为自己不是来工作,是来休息,且两个孩子完全不能享受部级待遇。最后,李立三  相似文献   

3.
贺伟 《党史文苑》2008,(11):42-46
1959年7月下旬,越南劳动党主席、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结束在苏联的休假回国,途中到了北京,想和中国领导人见面。留守北京的陈毅副总理说中共领导人都在庐山开会,并且还要有一段时间。胡志明执意要见中共领导人。中共中央请胡志明秘密前往庐山,对外不报道。  相似文献   

4.
贺伟 《党史纵横》2008,(10):48-51
1959年8月5日,新华社乌鲁木齐电:“越南劳动党主席、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2日上午由赛福鼎、郭鹏、陶峙岳、张仲瀚等陪同到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垦区参观,受到男女职工的热烈欢迎。”电文中并没有说胡志明是从哪儿到新疆的。事隔多年以后,人们才终于得知,胡志明当年是从庐山机场直接飞往新疆的。1959年7月26日至8月1日,胡志明曾秘密访问庐山.与正在庐山开会的中共领导人会晤。新华社1950年8月13日电文中说:“胡志明主席在苏联休假后回国途中参观了我国西北地区以后,今天中午乘专机到达北京。”电文中也丝毫未捉胡志明在庐山前后逗留7天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在越南人民抗法战争的激烈阶段,胡志明决定派一批干部子弟到中国学习,为抗法战争和以后的国家建设培养人才。1953年夏天,胡志明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写信,希望中国能在华南地区建立若干所越南学校,其中包括一所越南干部子弟学校。中共中央同意了越南的请求。同年7月9日,越南教育部长阮文萱签署了在中国江西建立“庐山越南少年学校”的决定。8月25日,第一批越南儿童抵达庐山。为了给越南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半年后校舍迁到广西桂林育才学校和南宁育才学校。  相似文献   

6.
中共1959年庐山会议、1961年庐山会议,陈毅元帅都因病、因公事而未能参加。陈毅第一次上庐山是1961年庐山会议后。60年代初,经中共中央同意,外交部决定组织22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代办及夫人到庐山参观访问。1961年10月上旬,兼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副总理亲自到庐山做前期考察和布置接待工作。当时,陈毅和夫人张茜下榻在东谷“124”号别墅。一跨进别墅大  相似文献   

7.
庐山别墅群是中国四大别墅群之一,始建于1895年的别墅现存近千栋,大多是西式风格,分别代表英、美、德、法、俄、瑞典、芬兰、丹麦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特征。由众多别墅构成的牯岭山城,曾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长达10余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又在庐山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庐山别墅与太多的政治名人有过关联。除政治名人外,庐山别墅还与众多的中外文化名人发生过关系,留下极多轶闻、故事。下面就是几则庐山别墅与中外文化名人有关的故事。漂亮别墅与胡适“三大趋势”1928年4月7日,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的胡适,带着儿子祖望,与上海商务…  相似文献   

8.
贺伟 《党史文苑》2006,(1):24-28
庐山别墅群是中国四大别墅群之一,始建于1895年的别墅现存近千栋,大多是西式风格,分别代表英、美、德、法、俄、瑞典、芬兰、丹麦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特征.由众多别墅构成的牯岭山城,曾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长达10余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又在庐山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庐山别墅与太多的政治名人有过关联.除政治名人外,庐山别墅还与众多的中外文化名人发生过关系,留下极多轶闻、故事.下面就是几则庐山别墅与中外文化名人有关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贺伟 《党史纵横》2005,(11):46-48
庐山,不仅以秀丽的风景、宜人的气候闻名中外,更为那错落在山峦间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别墅建筑享誉海内,成为庐山独特的人文景观,“别墅胜地”的美誉非庐山莫属。庐山别墅始建于1895年,现存近千栋,大多是西式风格,分别代表英、美、德、法、俄、瑞典、芬兰、丹麦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特征。由众多别墅构成的牯岭山城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长达20余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又在庐山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牯岭山城在中国近代史和当代史上实在是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很多影响甚至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事件都在这里发生。毛泽东与“美庐”著名的…  相似文献   

10.
正"庐山云雾弄阴晴"1959年6月底、7月初,按毛泽东、中共中央的通知,全国各省市的领导同志纷纷向庐山聚集,准备参加中央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周恩来说:"跃进了一年,大家都很忙,找到庐山来把经验总结总结。毛主席说了,也带点休息的意思。这一年的大跃进成绩很大,有些问题,逐步在解决,已经解决了不少,剩下的还在解决中,在认识上前途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1.
近阅谢春涛所著《庐山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一书(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书中第60页里写道:“他(指毛泽东──编者)还手书李白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并在末尾注明:李白《庐山谣》一诗中的四句。登庐山望长江,书此以赠庐山常委诸同志。”事实上,毛泽东题写李白这四句诗的时间,是在1961年第二次庐山会议期间,并非是1959年第一次庐山会议时。末尾为“书此以赠庐山党委请同志”,而非“庐山常委诸同志”。1961年8月对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2.
1959年6月,中央决定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6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经南昌到达庐山。24日,时任江西省副省长的汪东兴上庐山。江西省委决定成立会议接待委员会(即江西接待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李家忠 《党史博览》2017,(12):39-42
正胡志明是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他于1969年9月3日逝世,享年79岁。中共中央在致越南劳动党中央的唁电中高度评价了胡志明的一生,其中提到"在中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岁月里,他几次来到中国,同中国人民患难与共、并肩战斗,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本文讲述的是胡志明在广州从事革命活动的一段重要经历。当时他的名字叫阮爱国。  相似文献   

14.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04,(12):11-15
1949 年 6 月 26 日至 8 月 1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秘密访问。这是在中国革命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的背景下,中苏两党高层领导人之间一次非常重要的接触,加深了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对于中苏同盟关系 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中共中央决定: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1945年8 月,抗战胜利后,斯大林过高地估计了美国和国民党的力量,不相信中国革命能成功,担心一旦中国打起内战,会影响美苏在中国问题上达成的种种妥协和一致。斯大林的这一立场,使中国人民的 革命斗争变得异常艰苦。毛…  相似文献   

15.
1959年6月,中央决定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6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经南昌到达庐山。24日,时任江西省副省长的汪东兴上庐山。江西省委决定成立会议接待委员会(即江西接待委员会),主任方志纯(时任江西省委书记)。下设办公室,办公  相似文献   

16.
宋庆龄是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一生继承孙中山的遗志,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为新中国的创建呕心沥血。她在晚年有个显著特点,把追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毕生做社会公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当作奋斗目标,因而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捐献房屋、汽车和稿费1928年宋蔼龄出资在庐山兴建了一幢别墅,赠送给大妹宋庆龄,以供她来山休息用。宋庆龄在解放前曾三上庐山,都是住在这幢别墅里。1953年7月,她到江西视察工作,特地来到阔别18年的庐山旧居——河西路51A号私墅,满意地说:“我这幢房子保护得很好。现决定从今天起,将此房交给国家,由庐山管理局统管,我…  相似文献   

17.
光阴似箭,38年前,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会议,我曾在会议期间做过大会的服务工作,刘少奇的光辉形像,在我心中,在庐山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庐山人民永远缅怀少奇同志。1959年6月对日上午,一行车队沿盘山公路驰进东谷,在柏树路124号别墅大院停下,共和国的主席刘少奇和他的夫人王光美从“吉姆”车里出来。少奇同志是来出席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他身着灰色中山服,笑容满面,与欢迎他的江西省委、九江地委、庐山党委的负责同志热情握手,并请大家一同进屋休息。进了楼下客厅,大家落座后,少奇同志笑嘻嘻地请省委书记方志纯介绍在坐…  相似文献   

18.
庐山自1928年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夏都”后,民国要员大都在庐山购置了别墅。历史的背影虽渐行渐远,这批受到精心保护的别墅却安然无恙,向后人讲述着当年主人的故事。别墅虽好,难消少帅愁张学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有特色的人物,他在庐山住的别墅也很有特色。张学良1934年夏季来  相似文献   

19.
正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先后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7月2日至8月1日)和八届八中全会(8月2日至16日)。会议闭幕时,毛泽东作了题为《机关枪和迫击炮的来历及其它》的批示,说:"庐山出现的这一场斗争,是一场阶级斗争,是过去十年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生死斗争的继续。在中国,在我党,这一  相似文献   

20.
<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卢沟桥事变是国共两党从生死对立到共赴国难的转折。9月22日,事变发生后仅2个月又15天,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这标志着以团结御侮为核心内容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全面形成。而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谈判是在江西庐山举行的。庐山成了国共两党成功谈判、共谋合作抗战、共御外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