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党对"五组问题"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的历史,这"五组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五组问题对应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主题的提升,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实践社会主义是20世纪的伟大事件和重要特征,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是从世纪之初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在资本主义包围下一国建设社会主义开始的;世纪中期发展到欧亚大陆12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世纪之末,最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放弃了社会主义,重建议会制共和国,东欧八国也更换了国旗,这不是历史老人返回原地,而是深沉地向前迈进了。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诞生对于社会主义运动来说,20世纪的意义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以民族国家的规模,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马克患、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固然伟大,但是实践、只有…  相似文献   

3.
正今天,人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心态是复杂多变的,但无论马克思主义受到什么样的赞赏,也无论马克思主义受到怎样的批驳,在哲学、历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教科书中,没有任何一位思想家可以绕过马克思主义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什么呢?归根结底,缘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这是马克思主义过去曾发挥过重大影响以及今后还会继续发挥长远影响的关键所在。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多数人,特别是底层人士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是回顾总结党的理论创新史得出的一个重要评价性论断。从理论逻辑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基本问题,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理论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重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科学回答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两大难题,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论述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时,重温列宁在本世纪20年代初写的《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的一段话,对我们有着极为重要的启迪.他指出:"自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后,世界历史三大时代中的每一时代,都使它获得了新的证明和新的胜利."他预言:"即将来临的历史时代,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这样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就是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指向的是未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否具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以及能否实际开展未来马克思主义研究,是检验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上是否具有理论自觉的标志。历史经验是认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视角。根据历史经验,对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预测是:将继续强劲推进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标志性成果;马克思主义将再次与西方激进政治运动结合;马克思主义将在理论内容上获得突破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化趋势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34)
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要领导人和第二国际内最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考茨基立足西欧发达国家工人运动的实际提出了以"和平过渡"为特征的夺取政权策略,不仅阐述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而且为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当前历史时期,考茨基关于夺取政权的策略思想凸显出巨大的价值,对于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社会主义》2021,(2):102-106
张东荪是一位自由主义理念下的社会主义者。从20世纪20年代参加新文化运动开始,张东荪引介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从基尔特社会主义到国家社会主义再到民主社会主义,张东荪的思想随着中国具体国情的发展不断变化,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理念和具体措施。他的社会主义改良思想传播了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和认同。  相似文献   

9.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回答,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这些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许月  代红凯  陈睿芸 《学理论》2010,(13):57-58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实践予以必要的审视和反思,对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与社会主义方向,以及正视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深刻揭示了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正义性和进步性。历史虚无主义者对这段历史的真相和本质进行全方位歪曲的和彻底否定,是为了从历史根据和逻辑前提上否定当代中国的指导思想、根本制度和前进道路,给他们的"另觅自由主义出路"制造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实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新的升华。这一重大思想,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践、引领时代潮流、回答时代之问,在深刻阐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中,彰显了一系列深邃的核心要义和鲜明的思想特质,主要体现在: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把握历史主动;坚持开放包容,铸就时代精华;坚持自我革命,应对时代大考。  相似文献   

13.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曾出现关于"修正主义"的两次大的论争.实事求是地分析相关历史,启示我们:社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应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态度,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尊重各国、各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经验和选择,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4.
<正>无论是革命低迷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自我拯救,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的实践所需,世界社会主义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从宏大革命叙事到日常生活渗入的转向。这一转向,承接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自身理论的"自我修正"尤其是晚年的思想转变,是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文化领域的新推进,但也因为远离生产关系和国家政权的改造,缺乏马克思的政治经济斗争传统而受到了诸多的批判。世界社会主义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可谓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现实社会主义在经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发展中.呈现出高潮、低潮、高潮的变化态势。面对严峻的现实和挫折.人们进一步思索:现实的社会主义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是不是违背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果没有违背.那么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大的挫折,现代资本主义却反而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如果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那么是否可以认为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历史的误会.应当回过头来补上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道路的课呢?这一切问题,最终又归结到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能否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带着这一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同志。  相似文献   

16.
中苏论战的理论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苏论战的理论实质是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争论。苏共企图将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的观点钦定为“国际共产主义的总路线”,强加给世界各国共产党,遭到中共等党的反对,从而使具体的意识形态问题之争,发展到谁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之争。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上,中共由最初的维护斯大林的历史地位,逐步陷入到维护斯大林社会主义理论与模式的误区,使得中苏两党意识形态争论的范围不断扩大,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存在着曲解和误解,使论战成为“左”与“左”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眼前匆匆而过的 20世纪,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掀起波澜壮阔、气势磅礴高潮,并且取得一个个辉煌胜利的世纪。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在一系列国家遭受严重挫折与困难,乃至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呈现出前所未有低潮的世纪。从高奏凯歌,胜利挺进,到风云变幻,屡屡受挫,潮起潮落,纷繁撩乱,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感到迷惘和疑惑,更不能不引起一切认真坚定的共产党人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以求对问题获得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回答,从而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在全面地科学地总结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站在跨世纪的历史高度,把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同全面实现我国跨世纪宏伟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同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面貌进入二十一世纪紧密联系起来,在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上提出了许多新的重要思想和科学论断,回答了在新的形势下怎样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系列的基本问题,使我们党在战略上、理论上对精神文明的认识提高到新的高度,进入新的境界,在实践上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0)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为依据,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从三个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阐释和分析,旨在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民主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之际,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其民主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民主取代资产阶级民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