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史申 《今日浙江》2021,(16):54-55
泽雅镇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西部山区,处于瓯江支流戍浦江上游,其间溪坑纵横,溪流落差普遍较大,山里茂林修竹取之不尽. 勤劳聪慧的泽雅先民们利用当地丰富的竹子和水力资源,建造水碓,制造书写、生活卫生和民俗祭祀用纸——"屏纸".天气晴朗时,漫山遍野晒满了金黄色的屏纸,泽雅便有了"纸山"之称.2014年,泽雅屏纸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
滇纸漫说     
滇纸指云南本地产的纸,亦称云南纸。它历史悠久,种类丰富,是地域、民族特色浓郁的一宗宝贵物质、文化与科技财富。它的传统状貌,有少量可零散地见于古籍文献,较多的则存在于民间技艺遗存、纸品实证、生活事象和口头说法中,其内不少资讯、线索颇有价值,若干信息有明显的地域独特性,人文气息浓郁,是研究云南纸和纸业发生、发展历程的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3.
谁发明纸?     
纸是谁发明的?过去,大家都以为是东汉(公元二五——二二○年)和帝元兴元年(公元一○五年)蔡伦发明的。似乎早成定论。人们根据五世纪范晔《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除正史外,东汉曹延、延笃等人的《东观汉纪》、唐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徐坚的《初学记》等书,也都有大同小异的蔡伦造纸之说。后人为了纪念他,曾给他造庙塑像。  相似文献   

4.
30年前,我下乡到黑龙江的北安地区,属建设兵团一师。雪原莽莽,林海苍苍,收工回来,躺在暖烘烘的火炕上面,唯一的乐趣便是读书。那个时候,大家读得最多的书是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对于我来说,最为难忘的是我用高中化学课本的知识,造出了林海雪原中的第一张纸。每年连队纸的消耗量相当大,冬天要用纸糊窗户,秋天要用纸包蚕种。由于纸的缺少,甚至影响了战备和生产。有一次在休息时,天上飘着雪花,我们燃起了篝火。大家围着篝火取暖,说说笑笑,又扯到了纸。我们连离最近的团部小卖店也有120多里路,来回一次很不容易。大雪下了10多天,连手纸也快用光…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5,(12)
<正>"生死乃人生大事"、"事死如生",纸扎祭品有它存在的意义,"高端"祭品背后也有它的特定需求者。然而,纸扎祭品虽然被大众所接受,但处境依然尴尬。纸扎,渊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祀祭活动,以后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中国的纸扎艺术最初起源于丧俗,它是将扎制、贴糊、剪纸、泥塑、彩绘等技艺融为一体的民间艺术。而纸扎祭品,华人常用于对先人的祭祀缅怀。在一些佛庙门口、墓地周边,批发或散卖纸扎祭品的门店非常集中,种类繁多,样式百态。近年来,一些传统店面也开始"触  相似文献   

6.
永春纸织画     
不久前,在台湾中影文化城,福建省永春县十名国家级杰出艺术大师应邀来这里表演绝技,国画家天波先生现场示范纸织画制作过程,其画面好似浮云轻纱,如雨如烟,令每一位参观者叹为观止。永春纸织画是福建永春县独有的民间传统手工工艺品,在中国工艺美术的百花丛中,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  相似文献   

7.
黑胶纸亦称痕迹粘胶纸,是用于提取客体形象痕迹的一种粘胶纸,可广泛使用于现场灰尘、水迹、油腻指纹及鞋印的提取,也可用于粉末刷显指纹的固定提取。用黑胶纸提取指纹等痕迹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在其他胶带纸无法粘取或提取由于痕迹位置所限无法进行现场照相的痕迹时,它的作用尤其明显。我刑大技术员自80年代起一直自制黑胶纸,在现场勘查时使用,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就把黑胶纸的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一、黑胶纸的材料结构:黑胶纸的材料结构分为三层,最上层为覆盖层,一般采用赛璐璐片;中间层为粘胶层,主要成份为胶;…  相似文献   

8.
纸上人生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到机关的机要室看干部的任免命令。每次都感慨万千。这些命令,既神圣火神秘。上了命令的人,则有的神气,有的泄气。因为命令不外乎以下几种:或晋升,或 调动,或正常免职离退休,或受处分降职、撤职。简言之,要么当官上台,要么丢官下台,如此而已就为这一道命令,有的人孜孜以求地奋斗了一生。到头来想想,得到的不过是一页纸。精确点说,一页纸都占不到,往往一页纸上若干人,一人不过占一行罢了。本来,干部的任免,应当是组织对干部德、才、绩的认可,是公道正派的评价,是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的知人善任的运…  相似文献   

9.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自从蔡伦发明造纸术以来,纸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纸的种类越来越多,纸的功能也越来越新奇。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清明节,黑龙江哈尔滨市各殡仪馆和公墓,祭扫的人达10万之多,出现了焚烧纸彩电、纸冰箱、纸汽车的,有些人竟然烧起了纸“小姐”。据记者所见,纸“小姐”身高1.5米左右,分别穿红、绿衣服,形象时髦,维妙维肖。一家寿衣店的业主说,现在再扎纸马、纸牛太土气,扎纸彩电、冰箱又太俗气,就是扎纸“小姐”最时兴。清明节烧“小姐”  相似文献   

11.
一声哨响,十几条龙舟从堪培拉的伯利格里芬湖面上冲出。 龙舟上奋力划桨的除了少数华人,大部分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在澳大利亚,龙舟已经发展成一项专业体育运动,承载着中国文化在全澳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12)
正龙舟锦标赛在彰化展开6月7日至9日,"2016鹿港庆端阳"系列活动之国际龙舟锦标赛在彰化县福鹿溪水道展开,在灯光的点缀下,"福兴桥"变身为一座美丽的蓝色大桥,将福鹿溪水域点缀得更加光彩夺目。新北鼓艺节海内外参与近日,第十届新北市国际鼓艺节拉开了序幕。据了解,此次活动除了邀请多个台湾知名鼓艺团队,另外还有韩国、日本等多支团队参与。  相似文献   

13.
纸张鉴定技术在国内国外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对纸印品的特征、检验方法以及如何观察纸印品的 特征形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这套系统是由公安部二所负责研制开发的,当时是物证工作的专家谢书勋高级工程师提出设想与公安部二所计算机室合作开发的一项物证检验的科研课题并获得成功。它主要是利用纸印品印刷的一些规范性特征,通过计算机语言编成程序,用微机和数字化仪进行纸印品的科学分类和条理化管理。要实现这一设想,就必须解决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第一步,先必需将纸印品规范化,这一步工作极其繁琐,难度较大,因为各地的印刷厂家印刷纸张的标准不一,有些厂有公安编码,有些没有;有些印有印刷厂名,有些没有;有些印刷特征的叫法不一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微…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5,(12)
<正>6月6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舟协会及福建省体育局等单位主办的2015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暨"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在厦门集美开幕。共有来自台湾、广东、福建等海峡两岸的60支队伍参加龙舟比赛。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围绕"弘扬嘉庚精神、传  相似文献   

16.
赵芳 《今日民族》2005,(11):53-53
10月28日,“遗失与重生”——2005云南民间手工艺纸艺术作品展在云南民族博物馆隆重开展。本次展览展出了我省近60位艺术家用民旌手工纸创作的100多件作品,艺术家们利用这些机理丰富的手工纸,或作画,或作装置作品,将现代艺术“倾情”于古老的民间手工艺纸张上,产生出了独有的艺术效果。这些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为云南民族手工艺纸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把原来仅仅只停留在做包装纸、冥纸等低端层次的手工纸带入了新的领域。当天下千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纸艺术品大赛,评出了两名佳作奖和10名优秀奖,获得佳作奖的是云南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7,(3)
正从2016年9月底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涨价潮就突袭了国内造纸行业,从上游纸厂,到下游纸箱厂,再到终端客户群,无一例外均被卷入。纸价上涨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近两个月,经营纸箱厂的梁陆感觉自己"快疯掉了"。他最近又接到了十几家上游纸品供应商的涨价通知。梁陆告诉记者,两三个月前,他就不断接到纸张价格上涨的通知,到现在还在持续上涨,平均每吨纸价  相似文献   

18.
朱亚夫 《今日上海》2014,(12):57-59
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它位列老二。虽然它形状不大,面容乌黑,似乎有点貌不惊人,然而它毕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又是社会文明的助燃剂。因为有了它,书写才从竹简演变为绵帛,后又发展为纸张,最后形成了活字印刷,有了书籍,促成了文明的大发展。小小的墨,“落纸如漆。万载存真”,具有浓厚的历史沉淀和奇幻的艺术效果。正因为如此,墨被归入文房四宝,深受文人雅士、书画名宿的青睐,是文房收藏的必备之器。  相似文献   

19.
龙舟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浩瀚无际的中华民族文化星空里,龙舟文化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以龙图腾为根底,以水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旗帜,数千年来为人民大众所喜爱。它生动鲜活的形式承载着千年累积的文化信息,长盛不衰,并傲然走向世界,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龙舟文化是在不断融合嬗变中形成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复合体。因此,我们研究龙舟文化,也必须从多角度、全方位来分析总结它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形式特征。   龙舟文化是图腾文化。众多学者认为,对龙图腾的祭祀崇拜是龙舟文化的起源。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考证的那样:“…  相似文献   

20.
解爽 《求索》2012,(11):74-75,34
在文人博学、喜好燕赏、鉴藏成风的宋代,古旧器物作为体现历史记忆与精良工艺的历史载体,深受上层文人喜爱。澄心堂纸作为南唐的御用精品,可谓风光无限。随着江山易主,它和南唐遗族一样沦落蒿莱。幸得刘敞慧眼识珠,并邀欧阳修、梅尧臣等人赋诗吟咏,才使其得以重见天日,再度成为文房重器。此后,澄心堂纸逐渐获得北宋书画名家的青睐。澄心堂纸作为文房物事,除去本身的实用性,它所包含的历史掌故、制作历史以及与文人间之佳话,都有令其卓尔不群独特之处。本文通过对澄心堂纸及其历史的审视,展现了宋代知识分子丰富、敏感的精神世界,尤其是由此引发对社会更迭、人生遭际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