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一直以来,怒江都是全国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聚居着傈僳族、怒族、普米族、白族、独龙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彰显着怒江独特的文化地位。如果到怒江游玩,那些漂亮的民族服饰会在你的心头烙下专属于它们的印记。傈僳族傈僳族服饰自然淳朴、舒适美观。不同地区的傈僳族妇女因服饰颜色的差异而被称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白傈僳妇女普遍  相似文献   

2.
峡谷风情     
<正>傈僳族阔时节隆冬腊月,怒江水碧蓝,暖融融的阳光洒在大峡谷。野樱花开灿然,傈僳族迎来了自己的新年"阔时节"。在嘎雀(傈僳族对朋友的称呼)盛情邀请下,我到傈僳村寨过年。每年农历十二月五日到次年正月十日是傈僳族的"过年月"。傈僳族过阔时节一般有12天,表示一年有十二月的意思。过年的第七天是女人们的休息日,女人们不干活,不背水不做饭;过年的第九天是男人们的休息日,男人们啥也不做享清福。阔时节第一天最重要的仪式是接祖祭神,供桌  相似文献   

3.
傈僳族服饰     
傈僳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按妇女服饰的颜色差异,分为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三个支系。从族群形成以来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其先民为避祸乱,经历了四次大的迁徙,从青藏高原辗转到了怒江流域和缅北地区的崇山峻岭,主要分布在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一带海拔700多米到5000多米的区域。高山峡谷之中,交通不畅、气候多变、  相似文献   

4.
傈僳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之一,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历史上,傈僳族是一个迁徙民族,他们自称是"追赶太阳的民族".目前,我国傈僳族主要聚居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流域"境内高山峡谷间,分布于云南怒江、迪庆、丽江、保山、大理、德宏、临沧、楚雄、昆明、普洱、西双版纳,以及四川凉山、攀枝花等州市,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其中,怒江州为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维西县为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傈僳族有702839人.  相似文献   

5.
2003年8月11-15日,由新疆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办的"妇女进步与发展"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武汉大学、东北师大、大连大学及新疆大学、新疆师大、昌吉学院等多所高校的70多位妇女研究学者、妇联单位妇女工作者到会.代表们围绕着"妇女进步与发展"主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正>"突突突"的声音嘎然而止。一会儿司机从三轮车上搬下窗帘交到林秋香的手中。"我身体残疾,做不了城里的家政,吴龙花就帮助揽些单位洗窗帘之类的活让我干,增加些收入。"林秋香对笔者说。林秋香所说的吴龙花是光泽县人大代表、鸾凤乡高源村人。2017年3月,她与人合办"清馨家政服务中心",将村里贫困户妇女吸纳进来。妇女们可用空闲时间到县城客户家做卫生、照顾老人,忙时可赚到3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7.
一、人口与分布 保罗和路易斯认为,泰国傈僳族大概是于1921年前后从缅甸迁徙而来的.第一批进入泰国的傈僳族只有4户人家,他们住在清迈一个叫会三的村庄,同年又有另外15户人家迁到这里.数年后,傈僳族开始向四周扩散,一些人迁移到了清莱府北部一个叫多亦昌的村子.①Jiachim Schliesinger认为,傈僳族迁徙到泰国的历史最早不超过150年,其中大多数人还是在二战后迁来的.②还有的学者也认为,迄今为止傈僳族在泰国已经经历五代人,大概100年的历史.可以肯定的是,泰国傈僳族进入泰国的时间比较晚,人数也不多.  相似文献   

8.
侯兴华  张国儒 《思想战线》2011,37(6):133-134
一、傈僳族支系划分谈到傈僳族支系,早在唐代,樊绰就把他们划分为黑白两种。《蛮书》中提到:"栗粟两姓蛮,雷蛮、梦蛮皆在邛部台登城东西散居,皆乌蛮、白蛮之种族。"乌蛮、白蛮即黑彝或白彝的一支。这种划分是基于他们身着的服饰颜色考虑的。有的学者也认为,早在唐代,傈僳族先民集团内部分为"两姓蛮",有"乌"  相似文献   

9.
《今日民族》2020,(3):7-9
在这场战"疫"中,云南广大农村地区有许多如傈僳族辅警余友社、彝族医生李玉忠、李润花李润芳"姐妹"一样默默坚守的少数民族同胞,他们齐心协力、发挥智慧、共克时艰,为农村防疫筑起了坚实、可靠的健康防护墙。战"疫"一线的力量"请各位叔叔、大妈、大哥、大姐注意,我是上帕边境派出所辅警余友社,这段时间疫情蔓延很快.  相似文献   

10.
明清江南妇女广泛参与商品经济和棉纺及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劳动,因而,妇女们的经济地位、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相应地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伴随晚明以来思想解放思潮以及上层妇女文化创造活动,其精神需求也随之增加,休闲游览之风的兴盛便是其表征。而妇女游风却引起了封建官府及其卫道士们的强烈反应。透过官府的禁令和卫道者的文字,我们可以发现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变迁的信息和文化意涵。尽管江南妇女"冶游"之盛并非代表明清中国的整体情况,但通过特定地域妇女游风的讨论,或许对妇女史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康巴藏族的头饰何需寻?无论你在甘孜州哪个角落,都是满眼看不尽的头饰.横断山脉,冰山雪岭,千百年来孕育了康巴儿女独特的风情俗韵,创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而服饰的重中之重——头饰,更是千姿百态,各显绮丽.或许是天性的使然,康巴女儿一般十五岁左右就开始蓄长发了,少女们用细黑线掺与发中,将头梳成无数小辨,从头沿披于脑后,直垂臀部.已婚妇女则将头发梳成双辨在发辨上衔接氆氇条或布条盘于头上.有了这个基础,妇女们便可在头上大作文章了.在五花八门的康巴头饰中,要数石渠牧女的传统头饰最典型.每每在节日庆典上她们喜欢让小碗口径大小的黄色琥珀骄傲地占据头顶的显赫位置,少至几颗,多至十几颗,其上不可或缺地点缀一粒蓝孔雀石;黑色毛线与乌亮的头发编成长辨披  相似文献   

12.
近30多年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一些傈僳族妇女,因婚姻原因迁移到省外。这些跨省婚姻迁移妇女到省外后,其生活及命运却各有不同,但多数遭遇各种困境。这些困境,折射出边疆少数民族妇女在现代社会中的不适应与艰辛。  相似文献   

13.
傈僳族,从哪里来?始祖是谁?只有少得可怜的记载和谜一样的神话传说。许多人为了得到满意的答案,潜入到浩瀚的史料中去找寻,找呀找,还是只有那不多的早已被前辈们发现的“数十行字”。一些不满足那寥寥“数十行字”的人又沿着傈僳族迁徙的线路,走进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大峡谷  相似文献   

14.
朝霞 《今日民族》2003,(9):48-49
在民间,通常人们形容一个人拥有巨大的勇气时往往形容他"敢上刀山,敢下火海".但是,人人心里都明白,这仅仅是形容而已.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即便真有"刀山、火海",人是不能"上下"其中的.今年7月中旬,笔者参加"中国百名记者保山采访"活动期间,在腾冲亲眼目睹了几位傈僳族汉子"上刀山,下火海"的情景后,才知道原来"敢上刀山,敢下火海"不仅仅是形容,而是普遍流行于傈僳族民间的一项象征勇敢与坚强的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记者王昆报道由韩国世界妇女论坛组委会(World Woman Forum)主办的"花开云端鼎秀天下"2007首届世界妇女论坛中国发布会于8月16日晚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召开。世界妇女论坛组委会秘书长、韩国MBC电视台局长徐敬周先生向现场嘉宾就论坛作了详细的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6.
杨亦 《今日民族》2021,(3):45-47
石林绽开"美伊"花 说起来,曹彩梅与刺绣结缘很早. 和云南很多心灵手巧的妇女一样,曹彩梅的长辈谙熟女红、能绘善绣.在上小学之前,曹彩梅便与刺绣亲密接触.帮着奶奶和妈妈理线头、穿针孔,至今仍是她童年最美的回忆之一.在长辈的熏陶和精心教授之下,十多岁时,她便已掌握了十字绣、平绣技法、编织毛衣等技艺.  相似文献   

17.
腾冲傈僳族的刀杆节传说,实际上是傈僳族民众将自身在清嘉庆和道光年间的经历,比附到明代中叶王骥身上,以纳入到腾冲的明代军户迁移历史中,是一种典型的"异时化叙事"。这种叙事,是傈僳族民众将云龙州的三崇信仰和腾冲地区对于王骥的历史记忆合二为一的结果。傈僳族民众创造这样的叙事,目的是为了获得地方社会的"先在性",以此来对抗他们的直接统治者"抚夷",进而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体制中的一分子。这种叙述的成功受益于国家对边缘群体独特的治理机制。这种治理机制,实际上也可被视为历史上各个民族单位凝聚与分离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8.
居住在澜沧县芒京村的傣族自称"崩族",与其他傣族的区别在于妇女们的头帕,头帕是妇女们自己织的土布做的,有着独特的黄色、红色和黑色相间的花纹.据介绍,"崩族"是从保山迁徙而来,其中一支定居在耿马县的孟定,另一支来到澜沧,成了他们的祖先.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由云南省民族古籍办资助出版的怒江福贡地区首部傈僳族叙事长诗《猎歌》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以傈僳族"木刮"曲牌的形式,运用傈僳族常用的比喻手法,叙述了准备出猎、狩猎、归猎、祭猎等过程,真实再现了古代傈僳族狩猎生活场景,填补了怒江福贡地区没有出版过傈僳族叙事长诗的历史空白。  相似文献   

20.
在湖北省各界妇女庆"三八"报告会上,笔者为一位女法律工作者的事迹所感动,经采访得知她是一位区人大代表。在此,仅将她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不屈不挠、勤奋工作的事迹介绍如下,或许能使读者从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