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天和  苗地 《理论探讨》2007,3(5):131-133
发展观问题是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胡锦涛把发展观问题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两大创新理论。这就从理论上回答了为谁发展、什么是发展和怎样发展的本质问题与核心问题。两大创新理论不仅提高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也提升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并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9,(12)
"不忘初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要主题,它蕴含了深刻的人民主体思想。"不忘初心"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尊重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地位,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拓宏伟  惠晓峰 《学理论》2012,(16):34-36
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之日起就铭刻在理想旗帜上的奋斗目标。为着这一伟大目标,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不懈努力、无私付出和巨大牺牲,同时也取得了伟大成就。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我们看到,我们党形成的关于人民幸福的思想,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幸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实践;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赋予了人民幸福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人正昂首行进在为人民谋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懈探索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反腐倡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党深入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规律,形成了有关反腐败的一整套完整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基本战略、工作任务、工作步骤、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累了反腐败斗争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5.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是贯穿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伟业的伟大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关怀。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论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实践逻辑是历史逻辑的基础,历史逻辑是实践逻辑的必然。坚持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就必须从近现代中国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每一历史阶段社会实践活动中,把握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议会民主制,这种议会民主制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最为完备和最具典型性,形成了丰富的议会制度理论,主要包括参议会性质和地位的理论,选举制度,监督制度,参议会自身建设等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陕甘宁边区民主实践得以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共产党执政包容性思想之源,主要有两方面:从理论角度看,其发源于马克思晚年唯物史观的新发现,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包容性思想的理论依据,为无产阶级执政党揭示了执政包容性的主题、主旨、基本原则以及历史和现实条件;从实践角度看,可以追寻到列宁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实践,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包容性思想的现实源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践,采取间接过渡的形式、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引入市场关系、利用资本主义等治国理政的方略,既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也促使无产阶级执政党执政的方略、理念、路径、视野更加体现出包容性。  相似文献   

9.
王翔  刘莹 《学理论》2022,(9):58-6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民江山的重要论断,首先要将其放在不同历史坐标来把握其发展脉络。回眸百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与发展、调适与曲折、修复与优化、强化与成熟四幅历史图景中对“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做出了不同时代的解答。人民江山论断的生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科学的理论逻辑、坚实的实践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深远的世界逻辑。  相似文献   

10.
一、民生建设理论认识的新高度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书记处成员到河北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11.
李海青 《求知》2011,(6):4-6
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要求我们党必须以人民的权利与幸福为本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论或称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推进和升华。从发展意义上说,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蕴含着以人民认可为根本立场、以人民利益为价值核心和以人民需要为实践归宿的基本要旨。在主题逻辑上,以人民认可为根本立场,表明了为谁发展的主体向度;以人民利益为价值核心,说明了发展什么的客体向度;以人民需要为实践归宿,建构了如何发展的方法向度。  相似文献   

13.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彰显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了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为人类解放展现了美好的愿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历史任务、执政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必须与时俱进地推进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现实逻辑演变和实践路径创新。新时代坚守人民立场的现实逻辑集中体现在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路径体现在夯实人民主体地位的利益支撑,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激发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创造活力,提高党践行人民立场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4.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争得民主确定为党的最低纲领的主要目标,创造性地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并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创建革命的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30年,我们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发生过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严重失误。1978年以来,我们党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16.
17.
《学理论》2021,(11)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不仅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思想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坚持发扬马克思主义植根人民群众推进理论创新的优良传统;积极回应人民呼声,将群众关心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理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尊重群众首创,充分激发了人民群众创造创新精神;积极凝聚社会共识,坚持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对当代科技实践的地位、本质、特点以及趋势第一次作出全面、系统阐述,这种科技实践思想具有时代性、务实性和人本性等特点。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实践思想的全面继承与丰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论强党的思想,是把握理论强党的理论维度;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强党的历史实践,是理解理论强党的经验维度;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新时代坚持理论强党的现实维度;增强理论自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新时代推进理论强党的路径维度。  相似文献   

20.
赖聪聪 《学理论》2022,(7):60-63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此后的延安13年里,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初创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局部执政走向全面执政的历史性变革。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中,不断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为人民服务思想对中国共产党谋求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强化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