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自觉是随着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提出来的。文化自觉从基本词义上看,所表达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在文化方面的自觉程度。从历史来看,文化自觉经历了个体文化自觉、群体文化自觉和人类文化自觉三个发展阶段,人类历史的发展本身也表征着人类文化自觉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依《史记》本纪编撰之主旨,司马迁将项羽列于本纪,是企图指出项羽在天下大势发展中,"统一——分裂——统一"与"德治——力治——德治"两种趋向相结合点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从破解历史命题、接续农民起义、"虐戾"灭亡秦朝、主命分王天下、精神万古永存五个方面,依次揭示出项羽功绩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前,"文化自觉"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媒体的建设发展中,而有关媒体自律的探讨多半存在于发展较为成熟的社会媒体中,而作为新兴传媒成员的校园媒体虽然已获得了数亿拥趸,但对其健康发展的探索、有效管控的研究还远远跟不上蓬勃发展的现状。因而,以苏州大学研究生校园传媒为例,希望能够探寻出一条校园传媒自觉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反思。几千年来,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和态度,相应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古代到鸦片战争之前,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持基本肯定态度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上世纪的"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持基本否定态度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从改革开放至今,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理性反思的辩证否定阶段,最终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7)
大学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是现代大学的灵魂。而文化自觉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理应是现代大学文化进行反思的新视角和现代大学文化建设的未来走向。新时期建设大学文化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体现在对大学文化历史地位的清醒认识、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甄别能力的有效提升和文化使命的勇于担当四个方面。用文化自觉指导大学文化建设,并以此不断强化大学人的人文素养是大学实现双赢目标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武小靖 《学理论》2013,(15):3-4,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概念出发,论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在分析了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7.
以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新时期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时代命题,应辩证地分析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繁荣的关系,揭示文化自觉的价值隐喻,从民族复兴的高度来重新审视文化自觉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的驱动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也是国家发展和民族长存的强大动力和支撑。文化自觉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在文化上的自知和觉醒,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不懈的追求和美好向往,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可靠力量,同时也是我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所以,进一步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相似文献   

10.
王燕 《学理论》2012,(26):91-92,1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也逐渐向全球化迈进。在各种文化相互冲击的今天,唯有把握住文化自觉和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树立起民族的信心,进而使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35)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是国家战略,转型发展的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文化自觉。从文化自觉的视角说明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更新理念,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对接区域产业,优化专业设置;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多措并举,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有利于充分激发文化发展与创新活力,更有利于坚持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做到文化自强,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体而言,文化自觉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根基;文化自信是支撑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脊梁;文化自强体现了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力度;文化强国乃是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对外开放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陈颖 《学理论》2015,(5):259-260
文化自觉是一个国家文化崛起的重要因素。文化自觉要求国人了解本国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大学生文化自觉缺失的原因在于其对中国历史了解不足,缺乏文化自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不高。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方法如下:主动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优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征程中,逐步培育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梳理几届主要领导人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论述发现,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突出表现在多个方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优良传统;坚决巩固主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战线上的基本经验;批判继承是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大胆吸收是中国共产党对外来文化的博大胸怀;创新发展当代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充分学习借鉴、继承发扬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化,立足于、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7)
文化自觉是人的主体自觉性在文化发展上的体现,是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内在驱动,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备的思维品质和实践精神。增强文化自觉,不仅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命力,扩大影响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李炳毅  王丽鸽 《理论导刊》2012,(8):66-68,7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其中提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走出去为我们打开了一条新思路。在内在文化转型与外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下,只有深入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走出去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全面地实现文化自觉,更科学地践行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安全领域面临着不少问题:文化交流中面临的"霸权主义"喧嚣,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被动状态。文化安全的实现要建立在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广泛的文化认同基础之上,即要客观认识自身的文化精神、文化方向和文化定位,努力达到对本国文化、国外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8.
马运军 《学理论》2012,(35):170-171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我们国人的文化认同比较明显的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历史文化的认同,一个是对现实文化体系的认同。对现实主流文化的认同是文化认同的主要内容。提升文化认同,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政党文化是执政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党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尺。政党文化的影响力与文化自觉有着密切的联系,政党精神力量的发掘、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坚守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扩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发挥和强化政党道德的约束力都离不开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自觉和文化自觉。因此,要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升政党文化的影响力,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加强政党文化建设,发挥政党道德的自律作用,依靠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自觉和文化自觉形成与党的执政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0.
汪晖 《党政论坛》2012,(18):1-1
一、离开时代发生的剧变很难理解文化自觉“今天在谈到文化的时候,非常容易跃过20世纪特殊的政治传统去思考更久远的传统,而不是通过20世纪去重新理解历史传统……讨论变动秩序,乃至持续到今天的中国现代转型,离开20世纪几乎不可能被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