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仅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角度谈谈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县域文化治理是促成县域文化繁荣及其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战略安排。县域文化治理主要涵盖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文化管理体制机制三方面的目标和内容,从结构上可以看作是由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基本功能关系构成的一个有机体。新时期,面对我国县域文化治理在治理理念、体系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应注重从确立文化治理理念、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和加快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推进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资源约束、环境约束、生态恶化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目标和任务。然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作为县级政府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和协调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桥梁和纽带,其机制上的障碍与弊端日益凸显,这就使综合决策的实施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为此,需要依据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不断优化决策的形成机制,规范决策的执行机制,完善决策的监督机制,从而促进我国县域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有效实施,推动县域宏观环境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的发展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在特色经济、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市场开拓、政府管理等方面探求出路。通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分析,对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方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县政改革:进路与交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省直管县、复合行政和县级政权民主政治建设,是当前有关县政改革的三种不同方案。从权力合理配置的视角观察,三者之间并不冲突,而是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县域管理的制度要件。通过财政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省直管县实现省与县(市)之间的分权制度化,在强化县级政府行政实体地位的同时,为政府向市场、向社会分权找到了阻力最小的政治和行政单位。复合行政以政府间合作以及政府与市场、社会间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区域性公共事务,拓展了县域管理的制度空间,是对省直管县改革的有益补充。县级政权民主政治建设在县域政治的层面为省直管县和复合行政的管理创新提供了政治基础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6.
区域金融安全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县级政府在研究和管理县域经济时,应对区域金融安全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在有效发挥基层央行的监管作用和金融机构的内控作用的同时,应着力创新银政、银企关系,共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俭。金融安全的战略目标应是维护金融安全中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寻求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社会管理越来越受到理论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 "社会管理"自2004年被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后,成为多次党中央全会决议及"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今年初,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胡锦涛、习近平及周永康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8.
安业儒 《学理论》2009,(32):4-7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乡镇政府该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找准职能转变途径,解决职能泛化、管理滞后、财力薄弱、队伍建设问题是关键;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职能转变,以职能转变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是根本。  相似文献   

9.
依托集群网络提升县域产业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娟 《理论探索》2006,(3):93-95
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县域产业持续升级的重要瓶颈。立足县域企业小而弱的现状构建集群创新网络,是提升县域产业创新能力的科学选择。今后,应通过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完善企业间的创新协作网络和技术扩散机制,优化政府的配套服务,健全公共服务机构等途径,强化县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管理活动中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们的创新活动,而一切创新活动都是来自于创新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外化和结果。根据传统的认识,管理是对现有规则的运用,是对现已确定的秩序的维护。但是,在现代管理活动中,人们越来越发现创新的意义,因而把管理活动中的创新思维视作优化管理系...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提升公民文明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对于弘扬优秀文化、培育人文精神,对于改善城区面貌、优化发展环境,对于服务人民群众、保障改善民生,对于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都发挥着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显著、越来越积极、越来越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毫无疑问,当今我国已经进入追求社会公平的新时期。而现在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不断增加,公民对政府提供优质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体现社会公平性的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如果采取回避矛盾或堵、截等消极社会管理方法势必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对建设和谐社会于事无补,创新社会管理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当前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杨华 《政治学研究》2022,(6):111-122+159-160
调研发现,近年形式主义在基层的爆发与县域治理结构变化有关。在组织结构、权力结构等要素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县域治理结构因为治理事务由单中心工作向多中心工作的转变、治理方式从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而发生了从分散治理结构向集中治理结构的深刻变革。在分散治理结构下,县级党委政府布置的中心工作少,对中心工作实行结果管理,从而给予了乡镇较大自主空间和自主权,乡镇在工作上有轻重缓急之分,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较少产生形式主义。伴随着资源下乡、监督下乡和强调工作落实,县级部门业务越来越多地转化为县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并且县级部门也加强了对工作落实的过程管理,乡镇需要“对标对表”顶格完成上级的工作任务,这使得乡镇自主权弱化、主体性缺失,乡镇缺乏政策创新、机制创新的空间和动力。分散治理结构与乡镇一线治理情境相匹配,而集中治理结构容易滋生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改善、提升社会管理,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2010年年底以来,中央适时提出了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并将其作为重大战略问题,中国的社会建设因之而有望进一步框正航向和加快进程。为了推进这一工作,一些前提性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基层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前沿阵地,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为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现实支撑。文章分析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总结梳理了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四个典型模式:天津滨海新区模式、石家庄模式、深圳模式和成都模式;探讨了实现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三条路径,即外部力量推动、自上而下推动和自下而上推动;并提出了进一步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建立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体系,完善基层社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强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社会管理专业化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以管理哲学的角度进行切入,围绕创新问题构建了完整的社会管理理论体系,包含对于一般社会的功能以及知识社会、多元社会和创业社会等社会创新形态的认识和思考。德鲁克的社会管理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是确立创新在社会管理中的首要位置,同时"在传统中寻找创新工具";应对多元化社会的社会管理体的转变;打破壁垒,实现社会管理方法层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有助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H省为例,从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等发展维度选取25个指标,构建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改进熵值法研究了2012—2021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整体不高但呈上升趋势,其中,经济发展维度增幅较大,其余维度变化较小;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县域间和县域内都不均衡,强县存在短板,弱县亦有长处,总体依靠经济和绿色发展推动,创新发展不足。基于以上结论,提出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治理的根基在县域。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县域治理改革在经济、行政、社会和政治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基层探索,既有丰富的地方实践,又贯穿着内在的理论逻辑。整体来看,中国县域治理改革的基本特点是从区域突破转向全国联动,从经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从管理改革到治理改革,从纵向放权改革到横向分权改革。未来中国县域治理改革的顶层设计与推进路径应把握并遵循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县域治理的政治地理空间思维,区分城市治理与乡村治理,分类设置治理机构,联动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县域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王小军 《理论探索》2011,(6):98-101
基层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基层党组织要完成好这个任务,就必须实现"四个创新":一是社会管理主体要创新,二是社会管理方式要创新,三是社会管理手段要创新,四是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要创新。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是党对"三个规律"认识的新升华。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是维系虚拟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是适应我国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本质要求,是改变虚拟社会管理薄弱状况的迫切要求。建立加强党的领导,创新管理理念;加大网络管理立法力度,规范虚拟社会管理秩序;发挥政府的责任主体作用;创新互联网管理的模式和强化社会协同,引导公众参与综合管理格局是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