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持西方中心主义思想的政治学者们始终认为,只有西方国家的多党议会制民主政治范式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政治目标,他们认为当今世界所有落后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学习西方的这一套政治制度。二战后的东南亚国家,由于长期受英国殖民主义影响,在刚刚获得民族独立后不久,都不约而同地照搬了英式的多党议会民主政治模式,希望以此来实现国家的民主繁荣富强。然而,试验的结果却是,由于西方国家的多党议会制民主政治范式脱离了东南亚国家的国情,不仅没能带来福祉,反而成为影响这些国家政治稳定,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以缅甸国家为…  相似文献   

2.
波兰转轨10年间,逐步确立了多党议会民主与市场经济体制框架,踏上了“回归欧洲”之路,成为西方眼中的中东欧转轨国家样板。 一、政治 1989年,波团结工会向执政的统一工人党夺权,揭开了波兰乃至整个中东欧剧变的序幕。波多党议会民主制政治体制历经10年动荡不安的转轨进程,已具雏形。 (一)多党政治体制基本建立。(1)主要政治力量形成。以民主左派联盟(简称“民主左联”)和团结选举运动联盟(简称“团选运”)为代表的左、右翼两大核心力量已经形成,成为左右波政  相似文献   

3.
东欧国家10年政治体制转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9年至今,整个东欧国家实行政治经济变革已走过10个年头.在政治转轨方面,虽然各国发展极不平衡,但它们的政治体制已一改日貌.可以说,所有东欧国家都基本确立了新的政治体制,即实行西方式的多党议会民主制.由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在具体体制上千差万别,东欧国家的现行政治制度在具体体制上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政体方面,东欧国家都实行内阁制,但各国政府(总理)的产生方式及其权限,立法机关组成的类型及其权限,以及总统的产生方式、任期和权限等都各不相同.另外,虽然大多数东欧国家现行政治体制已开始正常运作,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政治转轨方面,特别是要使现行政治体制完全成为西方式的"民主体制",整个东欧国家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相似文献   

4.
宗合 《西亚非洲》2006,(1):10-14
2005年,非洲国家谋求和平与稳定、推动社会变革、争取联合自强的意愿和努力不断增强.政治、经济保持平稳、积极的发展.苏丹、索马里等问题取得突破.多党民主制度逐步成型,并呈现浓厚的非洲特色.13个国家举行选举,未发生类似上世纪90年代初多党风潮的剧烈动荡,也未上演"颜色革命".非洲联盟继续大力推动非洲一体化,主导解决非洲内部事务.各次地区组织完善自身建设,深化区内合作,依托地区大国,努力解决次区域事务.部分非洲国家领导人就成立"非洲合众国"召开研讨会.非洲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高姿态参与、重要性凸显.西方国家纷纷打非洲牌,推出力度空前的援助非洲的举措.非洲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呈现可喜势头.非洲经济连续第11年保持增长.上述成就和新气象,只是非洲朝好的方向发展所积的跬步,实现振兴仍需长期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政治变革中的多党制赵龙庚俄罗斯由共产党一党执政演变为多党并存的政党体制是苏联解体后政治体制变革的重要产物,也是俄罗斯与西方社会政治融合的重要一步。由多党制产生的政党政治已成为俄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俄政治进程的走向。本文...  相似文献   

6.
贝宁是黑非洲大陆第一个在多党民主浪潮中通过"全国有生力量会议"(下简称全国会议)实现政治体制转轨和政权和平更迭的国家。贝宁政治变革的取向及实现方式得到西方国家,特别是其前宗主国法国的赞许,并将之树为"贝宁模式"加以推广。因而贝宁政治发展的前途倍受世人关注。1996年3月在贝宁民主化后的首次总统换届选举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的多党政治从 1 990年 3月开始实行 ,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其起步阶段的特点是 :各派政党纷纷创建 ,分化组合异常频繁 ,政党政治尚未步入正轨 ,违法和违规现象十分严重。 1 993年宪法通过后 ,进入形成和运行阶段 ,其特点是 :各派政党的活动逐步走上宪法轨道 ,多党政治基本形成并开始运行 ,但政党格局变化较大 ,政党地位并不算高 ,政党政治尚不成熟。普京主政后 ,着手进行政党改革 ,俄多党政治进入整顿和提高阶段。在讨论、通过和颁布《政党法》的过程中 ,中派组织实行大联合 ,右派组织升格为政党 ,左派内部则矛盾加深 ,俄共出现分裂危险。  相似文献   

8.
中国崛起和印度崛起,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最显著现象之一;中印共同崛起,并非历史的巧合,而是亚洲崛起的支柱和必然要求.尽管我们仍然处于现代化、线性进化论阶段,感叹技不如人的非西方世界自然存在对西方的崇拜心理,国际政治中西方观念的主导地位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一旦进入多元化、非线性发展的后现代阶段,未来将螺旋式地回归历史,文明的底蕴才会彻底呈现出来,文明的和谐将取代文明的冲突.中印共同崛起无疑为此展示了最大的希望,是打破西方殖民体系数百年影响的时代呼唤,并将推动国际政治范式从地缘范式和其他西方范式走向世界大同的东方范式.这就是中印共同崛起的国际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9.
阿曼"参与型政治"主要表现在苏丹的"亲民之旅"和政治宽容,以及其他机构和制度的构建,如国家咨议会的建立;<国家基本法>的颁布;协商委员会和国家委员会的成立;行政系统的阿曼化;重视妇女对国家发展的作用;公共服务系统的完善.但是,阿曼"参与型政治"并不等于西方的民主化.它是卡布斯苏丹将阿曼现实国情与阿拉伯-地区文化传统基因有机结合所产生的政治统治机制.阿曼"参与型政治"表明:根植于伊斯兰传统的阿曼可以孕育政治多元化、经济平稳发展和文化和谐交往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0.
政局剧变之后,中东欧国家普遍提出"回归欧洲"作为其首要的政治和外交任务目标.从一般意义上说,"回归欧洲"是剧变后转轨国家政治领导人提出的政治口号,旨在向国内外昭示,它们意欲摆脱苏联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控制及影响,迅速发展同西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这样一种新的地缘政治趋向,认同西方现行的政治价值取向(建立民主的和多元化的公民社会)和经济制度(建立市场经济).从特定的意义上说,"回归欧洲"也是中东欧部分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特性所使然,是这些国家的文明属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中国模式"的定义和影响,认为"中国模式"关键在于较好地平衡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经济增长与提高民生的关系."中国模式"的提出和发展必将对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国际政治格局以及中国软实力构建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影响表现在:"中国模式"所倡导的合作精神是对现有西方秩序的有益补充;"中国模式"的提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道路选择;"中国模式"将促进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将受益于这一过程.与美国最大的不同是,中国没有在全世界推广"中国模式"的主观意图,而是主张发展道路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在上个世纪后期的全球民主化第三波浪潮中,新加坡是唯一的没有发生民主化转型的非石油出口的"高收入"国家,这在同时代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当中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外。亨廷顿把这归因为儒家文化的深厚影响,笔者认为应主要从新加坡政治制度本身去寻找原因,经过考察发现,新加坡的那种充分借鉴西方现代民主政治的监督、制约、法治优点又体现儒家"贤人仁政"精英治国思想的"多党并存、一党独大"的"软威权主义"政治具有合法性强、参政化水平高、制度化水平高、执政效率高和人民满意度高等特征,因此具备了很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并最终决定了新加坡独特的政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张月 《东南亚》2005,(4):11-16
战后东南亚的政治发展,经历了试行议会民主制、威权政制阶段之后,现在正处在转型期。马来西亚也不例外。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独立到1969年种族骚乱之前,马来亚联邦模仿英国实行温和的多党议会民主制;1969年种族骚乱之后,拉扎克上台,标志着马来西亚转向了“一种威权主义的政治形态”。①1990年“四六精神党”的成立,1991年的“新发展政策”和1993年修宪,意味着马来西亚开始了政治转型,在“以一党为核心的多党联盟主政”的基础上扩大民主。②马来西亚的政治转型属于温和改良型,即把政治改革严格限制在体制内进行,政治改革的进程和范围都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科索沃"独立"问题源于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对科地位的争议,本是一个相对单纯的民族问题.冷战结束后,大国出于各自的战略和地缘政治考虑积极参与塞、阿两族的科索沃地位之争,科问题逐渐国际化和复杂化.本文认为,科走向单方面宣布独立之路,根本原因在于欧美大国的支持.科单方面独立将给地区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欧洲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及俄与西方关系、国际秩序等带来深刻的变化和影响.科未来发展也不容乐观,因为科单方面独立并没有真正确定科的最终地位,反而带来了新的"最终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非洲是世界上发生军事政变频率最高的大陆,从20世纪60年代起,非洲已经发生过接近280次政变或兵变[1],有10多个国家发生过10起以上的军事政变,80年代非洲一度有20多个国家的政权为政变军人控制。频发的军事政变使非洲国家政治动荡、经济凋敝、百姓生活困顿,国际社会和非洲有识之士普遍认为军事政变和国家之间的战争是阻碍非洲发展的痼疾之一,必须加以防范和遏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认为: “帮助非洲结束战乱和实现和平是联合国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2]。 从20世纪80年代末非洲实行民主化和多党政治后,有42个国家举行了多党选举,通过民选方式获得政权逐  相似文献   

16.
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1994年下半年以来,非洲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90年代初,非洲国家爆发自独立以来最为激烈的社会、政治动荡逐渐过去。这场遍及全非洲的大动荡起因于受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巨大冲击。加之冷战结束,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非洲失去了过去是东西方争夺重点的地位,遭到了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冷漠,被称为"边缘化"。随着外来"援助"的急剧减少,大多数非洲国家的依附型经济遭到沉重打击。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乘机以"援助"为诱饵,迫使这些国家推行西方的"多党民主制"。其结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在新中国开启对非洲外交关系50周年之际,我国高层领导人先后友好访问了非洲十国,并高屋建瓴地把中非关系概括为"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在宣示新中国对非洲友好政策主张的同时,还强有力地批驳了西方有关"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奇谈怪论.笔者认为,殖民主义以系统的理论为基础,它和资本主义相辅相成,互为手段.新殖民主义和老殖民主义在本质属性上具有共性特点,西方政要的谬论在于其割裂了二者的内在联系性,同时也暴露了他们对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无知和无视.对长期饱受殖民掠夺的非洲国家而言,中国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对于巩固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自决是及时之助,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非洲民族主义的"馈赠",抑或说是一种理性的政治投资,是国际共产主义兄弟友谊的重要表现.中非关系是以平等互利为特点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贾犁舒 《新青年》2007,(4):92-93
当代美国学者高家龙(Sherman Cochran)的著述《大公司与关系网--中国境内的西方、日本和华商大企业(1880-1937)》(Encountering Chinese Networks)是一本从西方人角度看待中国"关系"的著作.作者试图通过研究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西方、日本和中国大公司在中国市场上遭遇"关系网"的经历,来回答开篇提出的"在这段历史时期,西方企业是否夺得了对市场营销的控制权"这一问题.他认为,当时西方大公司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功,并非"营销体制"的成功,而是"层级式管理"的成功,或者说是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度)的成功.但以中国人的视角来看,高家龙的结论并非无懈可击.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独立后实现了由共产党一党独存到多党并存的政党体制的转轨;多党制产生的政党政治已成为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政党发育不良,但多党制作为俄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朗"改革派"日益活跃,009年大选后发起了以反对选举舞弊为核心的大规模政治抗议活动,伊朗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改革派"的崛起是伊朗社会和政治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政治理念来源于伊朗伊斯兰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民主政治思潮的影响."改革派"倡导的政治议程改变了由伊斯兰意识形态和革命性言论垄断伊朗国内话语权的格局,已成为伊朗国内政治思潮的一部分."改革派"秉持文明对话的理念,张温和的外交政策,是促进伊朗外交政策温和化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受多种深层次因素的影响,改革派"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难发挥与其实力相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