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显斌 《各界》2014,(10):55-57
一 钟会老妈名张菖蒲,和林黛玉能够PK的,不但有貌,而且有才,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女性。张美眉曾读过《孝经》,学习过《左传》《尚书》《礼记》,不然,是没法教自己儿子“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孔传》和《郑注》是解释《孝经》的两部重要著作。《孔传》是将人的孝行置于一个复杂的宗族系统中,强调子对父的绝对服从,对孝行的解释极为细致;《郑注》则主要是从学术上理解“孝”,强调父慈子孝的双向关系,其对《孝经》的解释体现出理性特点。《孔传》和《郑注》在文本上的变化体现了两汉时期宗族文化的形成过程,又代表着宗族形成的两种不同模式。以孔、郑为代表的士人在两汉宗族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设计者、参与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侯辉 《学理论》2012,(33):274-275
《孝经》是儒家阐发孝道的一部专著,其思想内容极为丰富,而且通俗易行,对后世影响深远,当今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上逐利成风,孝道罕提,致使一些大学生孝道缺失问题严重,而《孝经》中的孝道思想精华,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进行孝道教育将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古代有不少关于孝敬父母的理论论述。我国最早一部论述家庭伦理道德的专著《孝经》中,说:“孝者,德之本。”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敬不爱,还能期望他去爱社会上其他的人,去为社会奉献自己吗?过去说“忠臣出于孝悌之家”,并非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5.
张倩  刘友田 《学理论》2010,(27):46-48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但"孝"却被他推崇到很高的地位,认为"孝"是治国施政的基础。在孔子看来,孝绝不仅是一个道德概念,还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准则,纬书说孔子有言: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孝"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生活有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数千年来由孝文化潜移默化所积淀的道德观念习俗,在今天仍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5)
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上,国人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在国际社会上地位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国人逐渐改变了近代以来形成的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片面否定的态度,在学界和普通民众中间国学的热潮兴起了,人们把目光聚焦于这些传统的文献典籍及其蕴含的价值理念上,寻觅可以滋润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作为儒家经典的《孝经》就是一部很有学术研究价值,更具有现实实践指导价值的代表性文献。笔者在本文中,从孝道的重要意义、孝道的内容以及《孝经》之孝思想的当代审视三个方面对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讲述的孝道智慧进行了学习型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侨园》2021,(6)
正近年来,大连太阳谷华夏学校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素质教育领域取得重大成功,吸引着海内外人士关注的目光,校内新建的华夏弘文阁百年图书馆更给每位参观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步入弘文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道德经》《易经》《孝经》《中庸》《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构成的"八福书壁",寓意着先哲用他们的智慧与能量护佑着华夏心性教育四平八稳。中间棚顶设计为汉字"中",  相似文献   

8.
正站在讲台前的人,决定了教育的品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而教师要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教师地位、待遇问题不容忽视。教师职业之所以伟大神圣,就在于它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就在于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的源泉。只有明确教师的重要地位,凸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  相似文献   

9.
张蔚 《学理论》2013,(6):125-126
文兴于诗,理源于史。纵观人类发展的进程,我们不难看出在西方是先有诗歌,后有历史,再有哲学。《荷马史诗》是西方最早的诗歌,荷马本人被当代西方古典学者称为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两部传世名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从古至今已使很多人受到教益。重点分析《伊利亚特》中的神与人的关系特点以及神对凡人的启示。并且探究了正义的原始含义、演变以及研究正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孝经》是儒家阐发孝道的一部专著,孝道思想内容极为丰富,而且通俗易行,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的养亲、敬亲、谏亲、尊老等孝道思想精华逐渐成为一种民族道德观和文化心理沉淀下来,形成本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和强大凝聚力,对现代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的《美学》著作的范畴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立体网络式动态结构系统,其独创性不仅在于《美学》著作创造了许多深刻的有生命力的新范畴,而且更在于《美学》著作中创建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活力的范畴结构,鲜明地体现着认识论、辩证法、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本文仅就其辩证方法作一粗浅的分析。    第一,遵循人对审美现象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黑格尔的美学范畴系统有一个从单一范畴到对立范畴再到范畴体系的逐级上升的内在程序,从而层层深入地揭示出审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黑格尔的《美学》范畴的出发点是理念,就其唯心主义性质而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村民自治问题成为我国学术界理论研究中一个新的热点问题。在有关学术论文的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的英文翻译中,很多人把“村民自治”这一概念翻译为villagerautonomy ,或者villagers’autonomy,把“村民自治制度”翻译为Villagers’autonomysystem。本人认为,这些译法不够妥贴,值得进一步斟酌。主要问题在于,英文autonomy一词所指的涵义同村民自治一词中自治的涵义是否相同。查《新英汉词典》可知,autonomy的主要意思有:自治;自治权;自主权;有自主权的国家;自治团体等等。《朗文英汉双解词典》对autonomy一词的中文解释是:自治;…  相似文献   

13.
谭家健 《民主》2004,(8):40-41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国土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00万,其中马来族占47%,华族占24%,其余为印度族、卡达山族、依班族等少数民族。多年来,华族与其他各民族共同开发和建设马来西亚,并一直为本民族争取接受母语教育的权力而进行不懈斗争,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如果从1819年首建于槟城的五福书院算起,迄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早期这类学校属于私塾性质,以福建话或广东话教授《三字经》、《千字文》、《四书》、《孝经》之类古籍和书法、珠算等等,以实用为主要目  相似文献   

14.
光子  艾美 《侨园》2007,(4):10-11
小时候每逢过年,很多人都会买些年画贴在家里,《鲤鱼跃龙门》、《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等,色彩鲜艳,栩栩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21,(8)
正在民进的首张44人选票中,有一位人物并不为人熟知与了解,他就是杨心德。有关杨心德的研究资料也几乎难以找寻。唯一的路径在于《傅雷全集》中,傅雷多次提到了他。因为他俩都是上海浦东人。一、《电影杂志》显示其生平:留学欧洲的早期电影家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进入了发展的初盛时期,与此同时,也正值中国期刊传媒印刷业的日渐兴盛。由此两大产业交融,不断地确立和彰显大众媒介的本质属性和近代语境,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9,(12)
肯尼思·华尔兹于1959年首先系统使用层次分析法完成《人、国家与政治》一著,很多学者认为华尔兹在其后于1979年出版的《国际政治理论》完全抛开了人与国家这两个层次,从国际体系这一层次出发解释国家的行为,但依然可以看出华尔兹层次分析的思想和理论分析方法,与前者有一脉相承的特点。研究华尔兹著作思想的继承与演变对国际关系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主》2016,(5)
正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以下简称《提升计划》)的出台,特殊教育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比上年增加了67所,在校生人数增加了2.68万人。但是,特殊教育的发展仍然十分缓慢,困境重重。其症结,不在于没有制度、资金、保障措施,而在于特教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廖文 《瞭望》2002,(45)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是一个跨世纪的难点。4年前,在吉林省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一群热血青年选择了就业这个难点,创办了国内首份《就业时报》。该报总编高远回想当初办报的经历,感慨万千。当时很多人对这个选题不太理解,也有很多人担心报纸能够走多远。担心和不解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的就业矛盾不是特别突出,上上下下对就业的关注远没有达到今天的高度。然而,一种超前的社会责任感和为国分忧的使命感使《就业时报》的全体员工坚定了信心,他们决心在就业这个难点和出版的空白点上开掘下去。  相似文献   

19.
近来读韩非的《说难》,颇受启发。《说难》中有一句话:“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服人的真正难处,在于把握被说者的心理特点,在于我说的话能不能打动被说者的心。从这里,我联想到我们的思想工作。尽管我们的说服对象和韩非所说的说服对象不同,但是,我们要以理服人,也有一个“知心”的问题。我们在做思想工作时,首先察知被说服者的心理,这是一个基本功问题,要做好思想工作,必须注意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写道:在个  相似文献   

20.
东亮 《侨园》2015,(4):24-25
很多单身单女一个人吃饭时,感到孤单乏味,总是随便弄点什么对付一下就行了。殊不知,这样既伤胃又毁身体。在蔡雅妮看来,一个人更不能将就,因为食物有超乎想象的治愈力量,它能填饱你的肚子,更能治愈你的孤独。它是静静享受、慢慢品味的最佳时光。她拍摄的文艺饮食微电影系列《一人食》,被誉为另一部《舌尖上的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