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6,(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用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改造人们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包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政治认同;增强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与广泛认同;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植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2)
自由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树立和践行"自由"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入研究切实把握客观规律、积极而合理地改造客观与主观世界;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保障和落实公民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自由权利;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努力奋斗。同时要划清界限,反对自由主义;旗帜鲜明,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提高警惕,抵制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3.
最近,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把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紧密联系起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当前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是人的本质不断发展、个体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不断提升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是“由于人”并且是“为了人”的。但是,人的精神素质的提高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它的产生是通过使自然成为“人化自然”、即改造客观世界的过…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4)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内容,在当今社会,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当代价值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观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理念在秉承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础上,也是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结合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理念。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理论内涵分析其当代价值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观,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中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理念的支撑点,并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观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现创新,需要主客观的各种条件,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创新的灵魂。然而,如何改造人的主观世界呢?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又必须在创新性实践中进行。由是观之,创新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改造主观世界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创新的灵魂 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此做了比较完整的说明,这就是:“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价值观思想发展进行梳理,从价值的本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劳动价值论这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进行把握,最后指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现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始终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两项重要任务。这两项任务是统一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我们的主观世界可以得到磨炼和提高。我们的主观世界不断得到改造就可以推动我们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关键是要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地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信念。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干部经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等的考验,跌入违法犯罪的腐败泥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放松了对自己主观世界的改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仅有利于把我们的思想认…  相似文献   

8.
曹飞 《理论导刊》2002,(4):34-36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石,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应建立于实践观点的基础之上。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也应以实践观点为基石。基于此,本文拟对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生命价值与人生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及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一、价值是什么?从实践的观点看,价值无疑是客体对主体的关系。而客体对主体的关系是物(本文所说的“物”指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中的任何事物)对人的关系。物对人的关系可分为两种:一是物对人的自在关系,一…  相似文献   

9.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以新的姿态表明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指导了人类实践,推动了社会发展。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为视角,通过分析马克思实践观演进过程,从思维的真理性与实践、人的本质与实践、社会生活与实践角度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本内涵,并根据新的历史环境,分析了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所指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是人通过实践改造现存生活,实现自由发展的世界。它以人为主体,以实践为现实基础,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为主要内容,通过揭示人和生活世界的本质,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马克思的生活世界理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处于一定社会群体中的人们从价值主体的角度、基于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所共同形成的关于价值客体的作用、意义、价值的总观点、总看法,它表现为人们对于各种外在于他的价值客体的好或坏、正确与错误、是否符合人们的愿望等判断、评价和由此决定的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态度、方式,是人们特有的应该希望什么和避免什么的规范性见解。价值观不是恒定的,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人们会有极其不同的价值观。因此,价值观是多元的:相对于一个价值客体的同一种属性而言,不同的价值主体可能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2.
人在与世界关系中面临五大使命:一是解释世界;二是评价世界;三是设计世界;四是控制世界;五是改造世界。其中,解释世界和评价世界是基础,设计世界是核心与关键,控制世界和改造世界则是最高内容。人只有履行好这五项使命并处理好其内在关系,才能达到保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目的。研究人在与世界关系中的使命问题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一、价值观的双重表达:社会价值导向和个人价值取向价值与价值观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页)价值观不是价值关系本身,而是关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基本观点。它以观念形态的思想意识、理论形态的思想体系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传媒而存在。它制约人们对具体的价值关系的肯定或否定、追求或排斥、珍视或蔑视、接纳或抗拒。因此,价值观在人们的整个  相似文献   

14.
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认真改造主观世界,从而确立科学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毛泽东同志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选集》第3...  相似文献   

15.
杨蕾 《学理论》2009,(12):38-39
价值作为一种关系态,可以划分为事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两大类,而这两类价值的最终指向都是作为主体的人。在价值哲学的视域中,价值观为人类创造了意义世界,但不容忽视的是,新旧体制的交替带来价值观的日渐式微,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的需要在物欲的宣泄与精神的荒芜的世界中寻找一个安定的精神家园。在现实尺度与理想尺度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开启着人于有限的存在中追求无限,赋予人生以意义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逻辑、总方针。这一战略思想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的内在要求,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体现了我们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伴相随、互促共进,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的历史主动。择其要义而言,党的自我革命对社会革命发挥着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作风引领、制度引领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教育是对人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自觉的教育,"现实的个人"是价值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人的本质的揭示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观照,对"为什么教育""教育什么""如何教育"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价值观教育应当坚持一元主导,站稳中国价值立场;用真理的力量说服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切中中国社会现实,培养主体的价值责任感与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18.
一、精神文明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一把重要尺度所谓精神文明,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所取得的成果。它主要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一个不断自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历史,而“自由”的含义恰恰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的统一。因此,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使之合乎主观目的的同时,自觉地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使之合乎客观的规律性,这乃是人类获得自由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人类作为创造历史的“主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毫无疑义,原始人与  相似文献   

19.
谷桂华 《学理论》2011,(6):9-10
当今中国主流价值观是什么?考察中国主流价值观的逻辑起点是什么?这是困惑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以中国主流价值观的价值标准与评价标准为逻辑起点,提出我国主流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理论与当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型价值体系,即以全体中国人民为主体,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目标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主流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代青年的道德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人认识了世界,也使世界认识了中国。它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然而作为滞后性很强的道德观念,作为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道德价值观变化的程度如何呢?特别是在一个泛道德的国度里,作为代表国家未来的青年一代的道德价值观变化的程度如何呢?这是一个急待回答的理论问题。这次“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青年价值取向”的大型调查回答了这个问题。所谓道德价值观是人们对主体人与客观事物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意义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