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古诗英译这个特殊的世界里,意境的传达向来是古诗英译者所追求的.通过对意境的定义,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诗九种英译文进行比较,探讨古诗英译意境的传达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敏 《学理论》2010,(17):157-158
《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文学辉煌灿烂的源头。而对十五国风中的男女之诗,异说颇多,其中影响最大,也颇受人非议者,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诗集传》中提出的"淫诗"说。清代,实证考据派和思辨派的兴盛,朱熹的"淫诗"说开始受到广泛质疑。  相似文献   

3.
洪烛 《民主》2013,(4):51-53
清官难断家务事。四大名著里,惟独《红楼梦》尽写的家务事。不是拜年,就是过节。不是婚丧嫁娶,就是过生日。不是烧香,就是还愿。不是你病了,就是他醉了。不是这个人挑花眼了,就是那个人看走眼了。表面上琴棋书画诗酒花,暗地里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不过是把一日三餐变着花样来吃。把家长里短换个调子来弹唱。颠过来倒过去,忙得不可开交,说自了仍然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荣华富贵抵不过大梦一场。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小说第一回写甄士隐午间读书情景时,有"手倦抛书"和"手倦拢书"两种版本,均传达出不同的审美趣味,认为后者更契合曹雪芹本意。袭人是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其判词中的"一床破席"之"破"字是作者的春秋笔法。  相似文献   

5.
蔡振翔 《学理论》2012,(33):131-133
在《红楼梦》的研究当中,俞平伯与胡适的区别是相当明显的。简要地评价了俞平伯、吴世昌分别就《俞平伯论<红楼梦>》、《红楼梦探源》出版事宜给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的两封信,对于研究20世纪的红学史或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蒋勋 《各界》2011,(11):3-3
在我做老师的过程中,常常看到很好的孩子,平常规规矩矩的,可一旦出事会出很大的事。但那种每天在讲黄色笑话、调皮得要命的孩子,反倒不怎么出事,出了事也能很快处理好。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4,(6):6-7
《红楼梦》是毛泽东一辈子都在反复阅读的一部书。他曾给予《红楼梦》很高评价,认为“中国小说,艺术性、思想性最高的,还是《红楼梦》”。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中国和外国的差距,毛泽东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相似文献   

8.
苗圃 《学理论》2008,(17):91-92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代,中国已经到了封建社会的末期,人类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许多东西在书中不可避免地有所反映。玻璃的使用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叶朗 《民主》2006,(5):37-40
前几年我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就叫《说不完的<红楼梦>》。我在那篇短文中说,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我们一般称之为“意蕴”,而不称之为“意义”。“意义”(理论作品的内容)是确定的,因而是有限的。“意蕴”则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意义”必须  相似文献   

10.
颐和园乾隆皇帝御制"西师诗"碑文刻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目前放置于万寿山前山的清华轩的碑亭中,主要内容为从康熙皇帝至乾隆皇帝为了国家的统一,边疆的稳定而平定准噶尔的全过程,它是研究清代西北边疆和民族关系极为重要的历史资料。"西师诗"的特点及价值表现在它是以诗证史、诗史互映,被认为开创了清代边塞诗的先河。《西师诗》《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和《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刻于同一块碑上,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2)
清朝刘熙载的《艺概》是我国古代文艺批评领域的一部杰作,他以语录体、随笔式的自由自在的独特写法传达了他博大精深的文艺美学理论,但也可明显看出,《艺概》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颇深,甚至可以说儒家思想是刘熙载写作《艺概》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5)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其蕴含的文化内容一直是史学家与文学家所研究的经典。从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策略角度出发,对比由杨宪益与霍克斯所译的两版《红楼梦》,探讨这两种策略在标题,成语,俗语和诗句翻译中何者更适用,也有助于揭示《红楼梦》中用言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3.
阮籍的五言《咏怀诗》演绎了乱世之时,正直的知识分子灵魂深层的情感冲突,同时也生动地展示诗者的艰难与困境,灵魂无处皈依的悲情。《咏怀诗》的价值和艺术魅力,不是对魏晋易代历史事件的实录,不是给出人生的答案作为指引,而是一种生命之忧最殷深的悲慨,一种生命之美最卑微的追求。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呈现出作者哲性与诗性的生存状态,仕与隐、仙与尘、生与死之间的徘徊,无处安顿的灵魂如岩浆喷薄出血泪的诗,千古绝唱,万年流芳。.  相似文献   

14.
牛艳 《学理论》2010,(6):82-83
作为中国小说的经典之作,《红楼梦》迄今为止已出版了九种英译本。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霍克斯,以及杨宪益和戴乃迪的全译本。其实,在这之前欧美最流行的是王际真的译本,但是他的译本很少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以勒弗维尔的操纵理论为基础,研究意识形态因素对王本的操纵,包括底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一部《红楼梦》,也是一部清代民间谚语词典,它在运用民间谚语上取得了伟大的艺术成就。它们短小齐整,合辙押韵,形式别致;它们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富含智慧,具备意美、音美、形美。本文从《红楼梦》两个优秀的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的A Dream of RedMansions和大卫.霍克斯、约翰.敏福德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以译者为主体,探讨原文中民间谚语的音、形、义和风格的再现。  相似文献   

16.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北宋哲学家邵雍的这首《山村》,依顺序嵌入了从一到十的10个数字,却并不显得做作或使人感觉枯燥。  相似文献   

17.
孙雪峰 《学理论》2013,(14):205-206
随着收藏热升温,藏书研究在经历近代和20世纪80年代两次高温后,再次进入人们视野。叶昌炽作为我国晚清至民国时杰出的藏书家、目录学家、版本学家、金石学家,在近代文化学术上,不仅在藏书史、石刻学、敦煌学研究上做出特色贡献,而且在古籍刊刻、书目编纂、方志纂修等方面也有出色的成绩。尤其撰写的《藏书纪事诗》,实为开藏书家研究先河之作。  相似文献   

18.
王蓓蓓 《学理论》2013,(20):192-193
盛唐刚健豪迈的诗风,在安史之乱后转向了清雅纤细,作为这一时期重要诗歌选本《中兴间气集》,其"理致清新"的诗学倾向集中反映了此时文学风尚的转移。"理致清新"的诗学追求重要表现之一便是对郎士元诗歌的选取。郎士元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不大,但其诗歌契合了中唐诗歌的审美倾向和高仲武本人的诗学偏好,以致《中兴间气集》选录了较多郎士元的诗歌。  相似文献   

19.
白杰 《学理论》2009,(17):179-180
作为新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路玉香对改革开改以来中国乡村生活的变革发展予以了真切而深刻地关注,诗歌既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又饱含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诗集《诗苑鸟语》将时代精神与乡村生活紧密相拥。将道德诉求与艺术技法浑然交融,诗风朴实而灵动,不仅集中体现了新田园诗歌的艺术特征,更以厚实的文学实绩有力推动了当下新农村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曾对法兰克方言进行了详尽的实地考察,研究成果《法兰克方言》有完全独立的科学意义,是把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语言学的范例。恩格斯关于方言研究中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特别是通过准确揭示方言的差异和层次,来反映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和部落迁徙过程,对世界方言研究和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