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5,(2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中国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重点,民族独立和民族富强之梦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实现"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使命,同时"中国梦"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使命,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的时候,提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在中国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蕴含着不同的意义。在全球化的世界潮流引领之下,中国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取得了改革开放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梦"一词的提出从国家、民族、个人三方面表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阶段目标,为我们每个人梦想的实现从宏观上指明了方向,"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当代的医学生应把个人的职业生涯理想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从而以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践行"中国梦"的伟大理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顺应国家意识形态现代传播规律,从话语体系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具象化、通俗化、非意识形态化的创造性表达转换。中国梦把当代中国社会奋斗与"两个百年圆两个梦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主题紧密联系,揭示和赋予中国社会奋斗的宏大目标意义和价值,激发全民族团结奋斗精神。中国梦准确表达中华民族共同利益和夙愿,成为唤起亿万同胞的最大公约数;中国梦展示中国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意愿,赢得更多国际赞同支持,为中国发展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3)
在中国社会变革空前深刻、中西文化撞击激烈的背景下,梁启超在对时势的判断中形成了自己的理想,提出《少年中国说》,对中国当代青年人格培育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树立"少年中国梦"的理想;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广大青年的历史责任感;以改革创新为途径,实现自我价值和国家富强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8,(12)
"中国梦"既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题中之义,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时代主题,又在实践层面上对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出新要求。"中国梦"语境下进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以"中国梦"提升国际话语权,优化信仰教育环境;以"中国梦"助力"四个自信",丰富信仰教育内容;以"中国梦"凝聚力量,增强信仰教育主体责任感;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实际生活中显示其精神力量,指导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价值指引,更充分地实现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6.
季卫兵 《学理论》2014,(7):79-80
文章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任务阐释了中国梦的历史内涵;以劳动"异化"理论,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和解放的理论;在逻辑上说明诞生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中国梦必然有着人本关怀的哲学价值;在现实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本源理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必然要体现而且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哲学;最后指出,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有一定的生产力作为物质基础,因此中国梦对马克思主义人本哲学的复归是具有物质基础的更高层次的复归。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要始终明确"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本质属性。"中国梦"作为一个深刻政治理论的通俗表达,具有强大的精神价值。"中国梦"精神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力量的推动,这些力量主要包括道德力、领导力、精神创造力、自信力以及行动力,它们所形成的合力,助推"中国梦"精神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一经提出便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但西方国家在对"中国梦"的认知上存在严重误读,表现为对中国梦内涵的曲解、对中国梦目标的误判、对中国梦主体的割裂、对中国梦性质的歪曲、对中国梦意图的妄评和对中国梦前景的唱衰。误读源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缺乏基本了解和中西价值观差异,并在意识形态偏见、媒体误导等因素作用下进一步加深。为此,要向国际社会阐明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讲清中国梦的世界意义,提高中国梦的对外传播能力,以澄清误读,为中国梦的实现打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4)
习近平提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中国梦"理论有着自身的内在逻辑,即基本内涵、现实行动和关键路径。要正确认识和实现"中国梦"必须处理好其内在的三种辩证关系: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和人民的梦辩证统一;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和现实行动的辩证统一;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5,(9)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价值内涵丰富,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践主体为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凝聚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走中国道路,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梦的重要理论,是在深刻把握中国历史轨迹、当前实际与未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刻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国家新领导集体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这是党和政府根据情势的实际变化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和执政风格的鲜明体现。"中国梦"的实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强大,同样也是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和丰富,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谈起,重点论述中国的强国之梦,要依靠科技创新为载体,增强创新的自觉性,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在创新中战胜挑战、赢得发展。同时,在实现"中国梦"中应该注意建立文化生态、树立文化自信、建立鼓励科技创新机制等一些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这一重大课题,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重要论述具有历史、价值和实践三重逻辑:在历史逻辑上,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党领导人民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的时代传承;在价值逻辑上,这一重要论述是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具体展现;在实践逻辑上,这一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夯基指引。把握这三重逻辑对于领悟习近平关于卫生健康重要论述所蕴含的深层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弘扬中国精神是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思想理论基础,是解决大学生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各种难题的精神支撑,大学生实现"中国梦"必须以弘扬中国精神和践行中国精神作为自己行为的出发点。分三个部分对这一内容进行尝试与探索。第一部分,阐述了什么是"中国梦"和中国精神;第二部分提出大学生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弘扬中国精神对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意义;第三部分指出了以弘扬中国精神来激励大学生实现"中国梦"所采取的路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0)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它不但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想,而且还是一种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激励功能,它可以让敢于追梦的当代青年大学生敢于创新、追求进步。因此。当代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应自觉地将个人成长、成才和民族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把实现个人价值和实现"中国梦"摆在同样的位置,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不仅能推动自己实现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而且还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原动力和正能量。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1)
忧患意识是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时刻而产生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梦"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传统忧患意识的发展与升华,体现着大国担当的历史勇气与民族自信心。从中华民族忧患意识角度理解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目的是从坚持高举一面旗帜、坚定一个道路、立足人民立场、发扬中国精神角度入手,以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努力推进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凝聚了"党的领导""发展为要"和"以人为本"三大价值诉求。三大价值诉求和价值扩充逻辑,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坚守与调适提供历史参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坚守体现在对"党的领导""发展为要"和"以人为本"的继承上,其价值调适则体现在"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五大发展理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国家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五大主张上。这种价值坚守与调适,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道德意义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是要以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层次创造出更加灿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制度文明,使中华民族再次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梦质的规定性在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自提出之始就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就在于在近代中国这片土地上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它体现了中国人对灿烂文明的历史感知、对落后挨打的屈辱记忆、实现民族复兴、追求大同世界的百年情怀。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3)
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增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坚定大学生中国梦的理想信念,要转变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推进"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实践养成,开展"中国梦"社会实践活动;要加强制度转化,使中国梦日常化;抓典型选树,注重榜样引领,发挥学生党员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用典型示范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是推动中华价值观反思与重构、推动"中国梦"实现进程、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需要。以"自由"为例来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信"是否可能"的问题,应从西方社会"自由"价值观的沉沦、中国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科学诠释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同时,要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何以可能"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提升当代中国价值体系的柔性与可塑性、并不断增加中国对外交往中的价值观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梦"的提出者、追求者,也是中国梦的实践者,"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历史的一种深刻反思和对自身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厘清其领导力量、动力依靠、精神力量和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