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焕霞 《学理论》2013,(11):27-28
马基雅维利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它是政治学的先驱,《君主论》是他的代表作,他第一次把权力作为政治学的基础,赋予了政治学新的面孔,使政治学和伦理学彻底分离。他揭开了近代西方政治学研究的新篇章,将政治学带入到一种新的理论状态中,揭示了政治和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虽然《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主要是康德对宗教思想的论述,但其间涉及道德诸种关于人的恶的解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面对现实的恶,也即在我们处理"心灵改善"问题时所遭遇到的伦理困境,深刻地表明"人的本性纯为善"的期冀已然化为泡影。在此,将通过康德在超验领域中关于人的恶的思想来透视经验世界中常见的几种恶,以期许厘清恶的原因而实现人的向善禀赋。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共生活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行政过程中包裹着的邪恶,即"行政之恶"。行政之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行政之恶现象严重影响着政府的威信,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挑战着政府的"合法性"。其虽然具有不可避免性,但必须正视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加以矫正:高举"红灯",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兼相爱,交相利",强化审慎的公共政策选择;认知行政本质,强化行政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4.
潘恩说过:"相互的需要产生社会,人类的恶产生国家."<理想国>一书正好可以诠释这句话的内涵,它会告诉我们城邦是怎么产生的,人们为什么会自发地聚集到一块地域内,而后为什么又发生了分歧,导致对个人财产和人身安全的威胁,这种恶便促使了国家的产生.作为一本名著,<理想国>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有很高价值的东西,它以正义为引线,运用辩证法和对话的形式,展开了对乌托邦、政治与哲学的关系、整体主义、反民主等问题的讨论.要读懂此书,首先要知道柏拉图的写作手法.本书使用了大量的辩论技巧,以苏格拉底的反问句为多,他总是用反问句给出正确的答案,他的提问就是他要给人的回答.因此,阅读此书会感到你是一步步地从心灵上接受他的观点,而不是被灌输他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荀子认为孟子以性善预设在人性和人本质间建立的同一性关系,有导致藐视外在权威的危险性,故提出“性恶论”,在人性与人本质之间预设了对立状态,这不仅使他有可能将化性起伪的宗教性义务强加给每个个体,也使他顺理成章地否定了个体在履践这一义务过程中利用内在性资源的可能性,从而自然地引生出人存在合理性的获得对礼义、君师、圣王等外在的政治性权威的天然依赖。君主在化性起伪中所担当的宗教性使命,使其最终赢得了全方位控制社会资源乃至每个个体精神世界的权力。在先秦诸子中,对君主专制权力合理性的论述,无人能与荀子比肩。  相似文献   

6.
在对阿伦特政治思想的批评中,有一种是对于阿伦特"精英主义"的批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学家谢尔顿·沃林。在谢尔顿·沃林看来,阿伦特的政治思想是"反民主"的,而阿伦特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精英主义者"。笔者认为,谢尔顿·沃林在两个方面曲解了阿伦特的政治思想,其一,他片面化的解释了阿伦特政治行动的内涵,仅仅强调政治行动的"显现"维度,而忽略了政治行动的"交流"维度,其二,他并没有看到阿伦特将"政治"与"社会"区分中所表达出的政治内在的民主结构,因而错误的将阿伦特归入了西方精英主义政治的传统模式之中。在笔者来看,阿伦特的"政治行动"理论构建的是一种全新的精英主义的模式,即"人民的精英主义",这种精英主义是阿伦特意义上一种特殊的精英主义,它一方面可以提升政治的大众参与,保障政治权力的自我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政治精英的自我遴选,保证政治决策的不断修正和更新。从这个意义上,正如毛里奇奥·帕瑟林·邓特里弗所说,阿伦特是处在一种特殊的"民主"与"精英"之张力的政治结构中,在我们看来,阿伦特既是一个"自由的民主主义者",也是一个"人民的精英主义者"。  相似文献   

7.
国际地区格局的深刻演变,"恶债"理论再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际上要求适用"恶债"理论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形下,有必要对"恶债"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并结合我国对外贷款的实践,研究防范"恶债"风险的应对策略,以防止我国政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对外贷款面临"恶债"的风险,以保护我国的对外贷款权益。为此,我国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作好借款前的调查,确保不贷给"恶"政权;考察借款的合法性;关注借款目的,防止贷款用于战争、镇压和专制统治;引入第三方担保;尽量分散贷款。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5)
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长久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在种种的动力学说中关于"恶"在历史发展中作用的思想曾在西方哲学史上引起广泛探讨,马恩在其许多著作中肯定过"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当今中国进入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运用"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是一个终生为党和党的事业而奋斗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离开领导岗位之际深入思考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他留下的"政治交代"是留给党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思想财富。本文深入探讨了邓小平做"政治交代"的原因及具体内容,剖析了他提出的"治国必先治党"的理论内涵和内在根源,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在新时期的治党、管党的根据、任务和途径。联系邓小平的"治党论"来领会他的"政治交代"、以他的"政治交代"为脉络研究他的"治党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他的治党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是我们当前加强党的建设的科学指南,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立顺 《学理论》2012,(20):24-25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影响巨大,各个时代的人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从着重从君主和人民的互动这一角度论述《君主论》一书中的"重民"思想,以期对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一书有全方面地认识。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6)
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是与他的基督教神学思想紧密关联的。虽然奥古斯丁没有留下任何以"政治思想"为主题的著作,但是他晚年创作的《上帝之城》在批判异教徒思想的同时,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社会历史观及其政治思想。他的一些观点对于基督教政治思想传统的形成,乃至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董仲舒政治哲学的研究,学界中不少研究者往往对其政治哲学真正的目的把握不够准确.董仲舒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精髓往往淹没在对他"天人感应"、"谶讳"迷信及纲常伦理思想的批评声中.董仲舒政治哲学最大的特点及其核心精髓就是"调均".从理论来源上看,其政治哲学是对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调均";从官制的结构上看,是通过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进行制衡;从整体政治制度的功用上看,是对上下尊卑的等级进行"调均";从整体政治制度的框架上看,是对天道与人道进行"调均".  相似文献   

13.
正在美国的智囊团队中,布热津斯基无疑是一个重量级人物,他尤其精于地缘政治研究,在其近年撰写的《战略远见》一书中,他提出,在亚洲地缘政治中,美国应着重处理好以中国为中心的两个相互迭加的三角形:"第一个三角形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第二个是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在这个三角形中发挥支撑作用。"让我们看一看他的这一亚洲地缘政治思考。应当承认,这两个三角形是对亚洲地缘政治格局的一个客观描  相似文献   

14.
所谓儒家的理想政治,就是原始儒家设计的一种政治方案。它主要包括对君主的选择、君臣关系、对人民的态度、政治体制及救补政治弊端的措施等方面。西汉政权之所以能建立起稳定统治,其实正是采纳儒家理想政治的结果。至于汉初的“黄老政治”,只是一种过渡形式,而且也是在吸收了大量的儒学内容的基础上才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詹伟明 《党政论坛》2009,(22):60-60
唐朝的郭子仪担任中书令时,一直深得皇上的器重:他权倾天下而不被朝廷所猜忌,功劳盖世而不被君主怀疑,享尽了荣华富贵而不被君主所责怪,这在唐朝历史上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16.
"国族"构建是晚清政治变革中的一大核心问题。康有为"国族"构建说的出发点,源于他对"保全"中国的强烈冲动。依托"去种界同人类"的乌托邦设想及"天下主义"的理论框架,并辅以文化、政治、物质整合之具体对策,康有为坚信,作为"国族"的动态、开放、融合的"中华民族"之构建,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康有为显然是文化族群主义谱系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揭示了一条新的"国族"构建之路--强调文化价值的整合,将"中华民族"视为超越族群关系的政治和文化象征,通过渐进的方式克服帝国内部多元族群及其政治体制所造成的分裂威胁,致力于实现超大型、多民族国家的近代转型,并为未来的大同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5)
孟子与柏拉图同为轴心时代下的思想巨子,两者都对其所处的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的视域下,对比孟子与柏拉图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脉络,探析孟子与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不同,并通过"他者"柏拉图政治思想的参照比较,以彰显孟子政治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慎独"是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国粹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礼记·大学》,第一次出现慎独一词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相似文献   

19.
对恩格斯"恶动力"论断的传统解读存在逻辑上的困境:一方面认为恩格斯追求人性至善的道德境界;另一方面又指出恩格斯主张历史发展客观上需要"恶动力"。只有在恩格斯的语境中历史地、辩证地解读这些论断才是科学的态度。恩格斯认为,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恶"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杠杆,"恶"作为社会发展动力,不具有普遍意义。社会道德与经济发展动力机制本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两条线路,只有在特定情况下,社会道德才能适当介入到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中来,否则,就会引起经济发展的混乱。  相似文献   

20.
代红凯 《学理论》2010,(4):135-136
中国封建君主的神化是儒学神学化以及封建盛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从本质上说,封建君主的神化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阶级意识的欺骗和阉割,其产生的根源是地主阶级统治政策的调整——封建盛世。在当代,神化的受体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人,一种制度、一种思想也可能成为神化的受体。对我国封建社会君主神化本质的剖析在当代对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