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然而,歧视劳动,尤其是歧视体力劳动却成为当今社会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在家庭中,不少家长已经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不好好读书,以后只有当打工仔,多没出息!”在农村,“跳农门”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上,有关调查表明,半数大学生将毕业后的工作目标锁定在知名企业。在回答“进入企业的第一年里,你最想获得的工种是什么”时,三分之一左右的希望成为技术人员,四分之一左右的希望成为管理人员;五分之一的希望成为策划人员;剩下的最  相似文献   

2.
多层次多渠道安排盲人就业,是一句讲了许多年的老话。然而,这句话实际上适用于一切需要就业的人群;如是,对于指导盲人就业也就未必具有特殊意义。研究盲人就业问题,如果只把目光集中在盲人自身或者主管盲人问题的部门上,恐怕仍然无法让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告诉我们,价值是人类劳动创造的,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但人类劳动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表现为价值。同价值相比,劳动是更为一般的范畴,劳动是人类特有的、第一个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劳动中,人类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使之适合于自己的需要,同时,人类也在劳动中改变自  相似文献   

4.
为展示盲人按摩人员的技能水平,引导盲人积极参加职业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增进全社会了解盲人按摩,关心支持盲人按摩事业的发展,促进盲人就业。安徽省残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于2001年11月24日~25日在省残联用品用具供应站一楼大厅举办了首届安徽省盲人按摩职业技能竞赛。来自全省15个市的  相似文献   

5.
生活世界是人的劳动创造的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劳动与人的需要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不同时代人类生活世界的主要矛盾。当今时代人类生活世界的主要矛盾,具体表现为日常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对立以及人类生活意义的迷失,这种矛盾说到底是由商品经济时代劳动和需要的双重异化造成的。伴随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劳动方式的改变、需要层次的提升,当代人类生活世界的主要矛盾将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任志侬 《前进》2012,(6):30-31
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创造并发展繁荣了文化。文化的历史即是人类的历史。文化同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渗透、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甚至决定着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枝一叶     
西城区成立按摩指导中心 5月15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区残联举行西城区盲人保健按摩指导中心成立仪式。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理事、中国盲协副主席、中国按摩中心主任、北京按摩院院长滕伟民、中国盲人按摩中心副主任成为品、袁曙东、市残联劳动就业处处长李树华、区残联副理事长肖斌、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郭景彪参加典礼。西城区为切实解决盲人的就业问题,加强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满足社会对保健按摩的需求和广大盲人服务社会的愿望,进一步促进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的健康发展,成立西城区盲人保健按摩指导中心。  相似文献   

8.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妇女就业与再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来,中国政府在维护妇女劳动权利、推动就业领域性别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女性劳动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提供了宽松的环境,成为维护妇女劳动权利、促进妇女就业的有效方法。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广大女性劳动者的就业和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实现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9.
经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河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于2003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具体实施全省盲人保健按摩师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目前鉴定等级为初、中级。河南现有盲人85万。“十五”计划实施以来,河南省各级残联加大了对盲人保健按摩人员培训  相似文献   

10.
谢秀华 《前沿》2011,(23):78-81
劳动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中,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生产管理方式,使劳动过程和成果反过来支配劳动者,劳动丧失了自由自觉的创造性质成为异化的劳动。人类自由自觉的劳动活动变成了生产活动,人的类本质变成了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拥有变成片面的占有。劳动者自我在对象中丧失,导致自身的异化(自我的否定)。消除异化劳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异化,需要建立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及科学的生产管理模式,回归劳动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本性,才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云南人大》2007,(5):1-1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改变着世界。劳动在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展现着劳动的价值、塑造着劳动者美好的形象。尊重劳动创造首先是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者最重要的是尊重其劳动创造.尊重劳动者对社会的一切服务。尊重劳动创造,鼓励劳动者在创造社会财富和美好生活中展现和丰富自身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实现自身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就业,即人们在某种职业中从事工作和劳动。人们从事工作和劳动,是社会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创造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人们获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的途径。没有就业,社会不可能进行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人们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和基础。所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些单位,政工干部的劳动和创造的价值不被人们理解,客观上挫伤了一部分政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些政工干部感到很委屈。认为时间没少用,脑子没少费,可是工作成绩却看不见。所以,如何看待政工干部的劳动及价值就成为我们探讨的问题。一、政工干部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劳动是人类独有的第一个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政工干部所从事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劳动。但是,这种劳动不同于人类一般性生产劳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劳动。一是政工干部的劳动对象具有特殊性。人类的生产劳动对象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  相似文献   

14.
王金水 《前沿》2004,26(10):177-18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 ,科学地阐述了服务就是商品 ,揭示了服务劳动是生产劳动 ,也是创造价值的社会劳动 ,指出了劳动是否创造价值 ,与它是否凝结或物化在物品上没有直接关系。这对大力发展服务业 ,拓展就业空间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当前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消费热点以及一些供不应求的领域大都集中在服务业 ,服务业增长的空间还相当广阔 ,它能够大量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就业 ,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需要与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两大最基本的现象,也是人的最基本的两大生存状态。需要与实践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在私有制下,人的需要和劳动实践发生了异化,满足需要的劳动实践与需要发生了对立,人处于全面异化的生存状态之中。人的全面异化的生存状态必然引发消灭这种异化的需要,即人的解放的需要,而人的解放的需要必然引发争取人类解放的实践活动——共产主义运动。通过共产主义运动,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的需要与劳动实践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体现。同时也推动着作为精神的存在物──人的全面发展。一、精神文明的发生人具有需要,因而人才进行有意义的石动,才能创造历史。正是个人基本生活需要满足的社会需求,构成了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一切人类社会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农、食、住以及其他的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  相似文献   

17.
甲、劳动创造人类世界,劳动最高尚最光荣(一)劳动生产是最高尚、最光荣的事情,因为劳动创造了人类世界。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人类的根本特点就是会制造工具,并使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来进行劳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劳动,肃清旧社会残留下来的轻视劳动的坏思想。人类的历史逐步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的发展,而首先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意思就是说:人类因为能制造工具,改良工具,并善于使用工具,所以能使生产力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进步,就是因为  相似文献   

18.
劳动礼赞     
劳动,人类谋生的唯一手段,一切财富的根本之源。劳动,创造了人类大千世界,也创造了万能的人类本身。亘古以来,人们或用脑付出心血,或用体付出汗水,频频仍仍日复一日、代复一代辛辛不息,才有了历史的灿烂辉煌,才有了今日的高度文明,才信心百倍地开辟着未来更加无限的美好。所以,劳动无比伟大、无比光荣;所以,我们尊重劳动、尊重劳工。  相似文献   

19.
初三《思想政治》教材中引用名言、名句达48处之多。它们分别精辟地阐述一个原理,说明一个观点,揭示一条规律,讲清一个道理,记述一个事实,分析一种现象。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可以增强教学效果。1."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句话主要是讲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说明劳动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2"摩擦生大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火的发明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巨大…  相似文献   

20.
《云南人大》2006,(5):1-1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推动了由猿到人的进化,推动了社会进步。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