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对中、苏两国改革历程的分析,展示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两位社会主义改革设计师的改革观,改革蓝图。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社会主义改革观的不同:1、政治改革观的不同;2、经济改革策略的不同;3、处理民族矛盾和区域问题策略的不同。以上的不同最终导致两国改革结果迥异。通过对比能使我们更加鲜明而深刻地感受到邓小平为中国的改革事业和中国的繁荣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从而深刻领会一个领袖人物他的政治、经济策略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前程。  相似文献   

2.
<正>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不仅成功地领导了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而且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改革问题作了一系列论述,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社会主义改革观.邓小平的改革观植根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实践,注重从国情出发研究和解决中国改革的实际问题,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改革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已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本文主要从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改革的步骤和方法、改革的主体条件、改革的外部条件、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邓小平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机构改革工作,在改革实践中先后就机构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对象、关键、重要内容、难点和方法步骤等问题发表一系列精辟而深刻的论述,形成独具特色的改革观。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机构改革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法制史实和法制思想两条主线,从邓小平法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着手,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展开分类研究。针对邓小平关于法制思想论述较为分散的特点,按照从宪政观、法理观到刑法、经济法、国际法等部门法的分类脉络,完全从法学研究自身规律出发挖掘和解读博大精深、内容丰富的邓小平法制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同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运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分不开。他首先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接着又科学地对毛泽东进行了评价;继而还解决了如何从本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怎样立足于现在的实际,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等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和改革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从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到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观再到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不断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认识在根本上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对生态进行改造,也必然会对生态造成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邓小平审时度势,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反复强调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重视生态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发展、生态消费、生态法制等生态观。邓小平的生态观,对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本文在系统、全面地研究邓小平同志长期以来对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问题所作出的理论论述的基础上,归纳出邓小平教育理论观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体系,并具体概括为八个方面.进而对如何贯彻执行邓小平教育理论、如何推动新世纪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任务问题,提出了四点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以其无产阶级战略家的胸怀和眼界,极为注意战略问题,他从全局出发解决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许多战略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统一战线战略观。对之进行探讨,有利于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奠定了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分析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奠定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正是对实践的科学把握促使邓小平把中国马克思主义推向邓小平理论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实践观的一个重要新特点就是更加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而解放思想论是和其实践主体论密不可分的,在实践主体的基础上邓小平思考了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环境、阶段、未来、过程和目的等问题,从而在实践观的时代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改革观经历了一个由摸索到自觉自信的过程。邓小平走向富强的改革观、江泽民人民主体的改革观、胡锦涛全面协调的改革观、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观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汇聚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改革观的有机整体。梳理中国共产党改革观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探察其不断发展的历史启示,即必须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政治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及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人本性更加浓厚、时代感更加强烈、科学性更加突出、大众性更加凸显是中国共产党改革观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也是促使中国教育发展走向21世纪的带头人,他对中国教育发展模式的全新设计,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本文结合邓小平同志的教育发展战略观,探讨和分析邓小平同志的教育发展模式,这对于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推向21世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教育战略观的确立 邓小平教育战略观的核心是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教育要面向世界,教育要面向未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主要是指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革命观、邓小平同志改革观与江泽民同志创新观是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的各具时代特色的历史动力观,三者前后相继,坚持了历史逻辑的一致性。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创新观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历史动力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邓小平在观察形势、研究问题、制定计划、做出决策时 ,总是首先考虑农业问题 ,把农业放在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首位。邓小平关于农业问题和农村改革的一系列论断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农村改革政策的主要依据 ,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指针。一、从实际出发 ,重视农业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关于农业战略地位的论述 ,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第一 ,我国人口众多 ,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一件大事。农民占了我国80 %的人口 ,这是我国国情最重要的特点。从有中国特色的国情出发 ,就必须解决…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生产力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生产力思想观和生产力发展观两个方面。生产力思想观重在理论层次上澄清社会主义的模糊认识,其核心是生产力本质论和标准论。生产力发展观重在实践层面上探索生产力的发展道路,主要包括实行改革、发展科技、依靠教育和对外开放。两者辩证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产生于实践,是科学总结自己行政工作,深刻反思现实问题,积极借鉴先进经验的思想成果。邓小平主张行政改革不仅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还要尽快提高活力、效率和积极性,并在实践中坚持循序渐进的改革原则。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回到实践中,进一步指导和推动我国行政改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行政改革是在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邓小平关于行政改革的必要性、价值取向、内容、过程和策略的深刻认识 ,为中国的行政改革提供了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 ,推动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根据我国社会的现实情况,设计出我国的改革之路,即:从改革农业和经济体制开始;改革是以稳定为前提;改革必然由经济体制进入政治体制;改革必然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