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利立义”。以利立义是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新政策、新理论的价值论依据。惟有用以利立义的价值观来理解改革开放的理论与政策,人们的思想才能够获得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不能不研究邓小平与改革开放30年的关系。邓小平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开辟者,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原生的初始形态,而且规划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奠定了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国历经十年动乱,"文革"错误理论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邓小平复出后为改革开放进行了关于解放思想的政治动员,这场动员由点到面,四处"点火",广为传播。他的动员充分利用"权威",中央地方双向互动,海内海外交织包含,兼有强制性和诱制性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是同邓小平的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文革"中的特殊经历,迫使邓小平进行反思,他的改革开放思想由此发端;恢复职务后,为了缩小被"文革"拉大的中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快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逐渐形成;由于邓小平的决定性作用,他的改革开放思想被全党接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转变成了党中央的决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随着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邓小平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是当前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其最伟大的历史性影响在于,他的改革开放思想深刻改变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三大历史性转折,从而奠定了中国在21世纪的基本走向,也在一定意义上促成了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决策的作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放眼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后的高度自觉。改革作为“第二次革命”,邓小平的立意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发展生产力,尽快实现现代化。第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改革中能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决定改革的成败。改革是一种试验,中间一定会有曲折,甚至大大小小的错误,有了错就纠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论述,对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通过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精髓,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形成了新时期的邓小平爱国统一战线思想。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对当今社会统战工作的对象、范围、原则以及任务,都能够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的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率先以科技、教育工作为突破口,对知识分子问题上的错误进行积极的拨乱反正。他批判两个估计,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正确论断,贯彻和落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知识分子政策,为建立和完善新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房仙灵  郭凤 《工会论坛》2009,15(3):149-150
改革开放客观上引起了个人、群体、区域、国家深刻的社会变革,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互动内涵,开启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序幕。邓小平始终坚持“四有新人”、“三个面向”的育人观,塑造自主自觉能动创造的主体个性,形成现代化的人际互动;精心设计农村、城市的改革,培育多元开放的阶层分化和流动机制,构建和谐的群际互动;努力实施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多级多层的社区模式和“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推动双赢的区际互动;积极倡导建立面向所有国家开放的多领域交流的国际格局,促进中国与世界良性的国际互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邓小平观察国际形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处处从全局出发,抓住根本、突出重点。冷战后的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充分证明邓小平关于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大问题;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高科技蓬勃发展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等科学论断是完全“站得住的”。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完整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阶段、发展形式等一系列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实施30周年之际,研究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观对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不仅是对这位世纪伟人的纪念,更是我们在新时期进一步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成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东南亚出现了复杂的国际关系。根据这一状况,邓小平围绕外交服务国内经济建设这个大原则,利用中美苏大三角的基本格局,继积极促成中日、中美关系大转变之后,又适时把东南亚外交置于中国外交的优先位置。邓小平认为,东南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华人华侨分布广泛,对中国周边安全、经济建设以及战略布局都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判断,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从排除双边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坚定支持东南亚国家维护独立主权和建立和平、自由和中立区的主张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的东南亚外交进行了富有战略意义的布局。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围绕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中心问题 ,提出并形成了改革开放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新的实践 ,不断研究新情况 ,发现新问题 ,解决新矛盾 ,大胆创新 ,在实践中拓展了改革开放事业 ,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发展的轨迹是逐步演进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是真正坚持和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值此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邓小平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特别是邓小平所作的舆论推动,为启动改革开放决策破除了阻力,使其与思想理论等相关方面准备在浓郁的舆论氛围中,形成历史合力,改革开放决策最终得以启动。本文主要围绕邓小平实施舆论推动的历史进程、主要特点和作用等问题加以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8.
自2002年以来,国内学者围绕邓小平的南方谈话问题进行了诸多研究,对南方谈话的分析与论述也逐渐趋于系统化和理性化。总体来说,研究视野较为开阔,角度多维,相关观点论述较为成熟。相关热点问题研究深入、细化,边缘问题凸显,领域拓宽。与此同时,国内研究也显现出一定的不足和缺陷,研究的政治宣传意味较浓,研究缺乏常态化和规范化的支撑,热点问题的重复研究多,探索新领域的较少,缺乏深层次的理论挖掘,前景展望的研究少,研究中“避重就轻”的现象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三个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教会和引导大学生理解历史逻辑;帮助大学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初步提出了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等十个结合思想。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思想,为胡锦涛明确概括和深入阐述十个结合宝贵经验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