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峰  张雪 《法制与社会》2010,(15):73-74
当前,随着高校校园由封闭式向开放型进一步转化,校园已不再是“象牙塔”,俨然成为一个小社会,安全状况也更加复杂,社会上的各类犯罪现象几乎在大学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达到防惠于未然,成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现象入手,列拳大学生犯罪的典型心理特征,着重探讨和分析了大学生这些导致违法甚至犯罪的心理的深层次原因,并思考了建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2.
齐慧颖 《法制与社会》2010,(12):245-245
近年来,网络文化已走进大学校园,建设对大学生形成良好教育的校园网络文化,首先要知其成因,然后通过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师生互动、积极管理等有效策略,创建良好的高校网络文化氛围。这对于大学生、高校以及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祖国的希望.然而,面对愈演愈烈的大学生恶性犯罪现象,全社会都为之震动.本文分析了犯罪大学生的主要特点,着重研究了高校教育中的某些缺陷对大学生犯罪的影响,并提出高校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成为干扰校园秩序,社会安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序运行的严重问题.如何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逐渐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在把握大学生犯罪特点的基础上,较为系统的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对策,旨在特大学生犯罪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黑客道德准则、网络技术局限、网络立法滞后是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客观原因和大学生分辨能力缺乏、自控能力较差及网络道德弱化是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主观原因分析,提出通过加强网络技术防范、网络法制建设、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BBS建设来防范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发案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后果极其严重,给政治、经济、社会带来了严重影响,从而给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带来了严重障碍。因而,研究、分析我国大学生网络犯罪心理对于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给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危害。如何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已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犯罪现象和特点着手,试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成因,从而探寻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网络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平台,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也越来越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内校园网络平台的建立和升级,高等学校网络舆论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本文重点分析高等学校网络舆论的特殊性,基于这一群体网络舆论的特殊性提出建立健全正确有效的引导机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欧秋成 《法制与经济》2010,(14):122-123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挑战和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认真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大学生盗窃犯罪这一情况,通过走访高校调研等形式,得出了大学生盗窃犯罪的一些特点,并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了其成因,然后又从社会、学校、家庭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有关预防大学生盗窃犯罪的措施,以及提出了对犯罪大学生制裁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该文就大学生的网民素质进行了探讨,提出对大学生应当进行五项素质+网络素质的教育;引导大学生与网络文化融合;建立网络信息化校园;组织有关专家开设一些上网引导课;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旨在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巨大实惠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近年来,大学生网络犯罪案件就有上升之势,因此,对其的防范与控制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心理结构特征、网络空间的特点以及网络空间法制建设的现状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成因,并针对这些因素探讨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女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犯罪主体扩大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作案方式隐蔽化和施展过程渐进化等特点,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作用的产物。高校应在思想道德建设、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道德教育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减少女大学生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4.
当代青少年对待网络犯罪的思想和行为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近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频繁发生,且一直呈上升趋势,日益成为干扰社会秩序和校园秩序的严重问题。因此,开展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工作尤为必要。本文深入剖析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范对策,试图为做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高校犯罪案件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如何使大学生受到良好的法律知识教育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论述大学生自身通过刑事照相来应对犯罪的作用,并结合高校在预防大学校园违法犯罪案件的有关措施,提出了应对高校犯罪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是各种全新出现的因素与情况为大学生犯罪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了各种不容忽视的严重违法犯罪性为出现。高校安全是高校日常活动开展的永恒性主题,同样也是当今以及未来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稳定发展最基础的要求,高校是一个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集中地,安全性不容忽视。高校保卫工作不但和学生健康成长有密切关系,同时和全体师生热切身利益也不可分割。做好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培养一支优秀的高校保卫队伍,于当下的高校发展而言已经是不容忽视的一项关键性问题。文中对高校保卫工作和大学生犯罪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就高校保卫工作的建立与预防大学生犯罪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7.
校园惊魂     
张红 《江淮法治》2011,(12):30-31
一名外地高校的男大学生在芜湖市开发区一家企业实习.闲暇之际到网吧上网打发时光,不料想.不堪人目的淫秽画面让他内心激起淫欲。为了发泄,他竟然潜入一所高校,先后5次猥亵、强奸女大学生。一时间,“幽灵”使校园陷入惊魂的恐怖之中。芜湖市鸠江公安分局经过近一个月的侦查、布控.终于抓获了这名校园色魔。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学校建设与大学校园犯罪的关系及学校建设中哪些因素对校园犯罪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对之前获得的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盗窃、诈骗、非法传销、抢劫四类大学校园常见犯罪类型在学校建设方面的犯罪诱因。对预防校园犯罪的经验归纳创新,提出在学校建设方面的犯罪预防制度设计,以期在维护校园安全的实践中有所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校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丽  吕娜  王金兰 《河北法学》2005,23(7):154-157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纠其原因,和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鉴于大学生犯罪原因的复杂性,对大学生犯罪应实施预防的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包括预测系统、预防系统与控制系统。具体的措施为: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到校园文化的净化,从关注高校管理体制到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从深化高校的全面改革到治理高校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整个社会领域内的广泛运用,人类正进入信息网络时代。而高校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最大的用户群体,网络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网络既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手段,又使之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要想真正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必须运用各种途径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