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志国 《法人》2006,(10):36-37
“草莽”出身的民营企业家,大都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企业治理也几乎都面临着一定的法律风险民营企业家的草莽本色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正像刘邦做了皇帝并不能掩饰其曾经身为小吏的经历、朱元璋做了皇帝并不能掩饰其幼时的农民身份一样,中国民营企业家,除了近几年的IT新贵和高科技新贵们外,大多数都是从小磨坊、小店铺、小工厂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虽然有的人已经成为亿万富豪,但依然保持着中国当年的生活习惯和思考习惯,几乎有着一样的“草莽英雄”本色。  相似文献   

2.
今天《环球法律评论》请到各位,参加这样一个小型的、多少有点儿跨学科的学术研讨会,我和编辑部的同仁们都感到极为荣幸。请允许我代表编辑部简单说几句。大家都知道,最近,关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有没有“原罪”,以及如何理解、认识和规范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的活动,是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我看到今天早上( 2 0 0 4年2月2 7日)搜狐网上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富先生在最近一个会议上强调说:民营企业家有所谓“原罪”,根本站不住脚,是一个伪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当中,…  相似文献   

3.
赵军 《法治研究》2014,(3):71-77
对2013年度若干“影响力个案”分析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家在刑事法律风险控制方面存在六大困局。在现实政商生态、市场环境、社会氛围、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制约下.民营企业家在“依附权力”与“远离政治”、“潜规则”与“明规则”、“经营创新”与“刑事陷阱”、“老经验”与“新规矩”、“高收益”与“高风险”、“高调”与“低调”之间很难平衡把握,从而将刑事法律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只有从制度安排、机制运行层面入手,为民营企业家提供宽松的生存环境,充分释放民营经济的活力,引导民营企业家潜心经营、积极创新、44造财富,才能有效破解民营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控制中的种种困局。  相似文献   

4.
以牟其中为代表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们中的部分人却因自己的行为触犯法律付出代价.民营企业家应该如何面对财富与法律的边界?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又面临着哪些法律风险?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田文昌对此作出了权威解答.  相似文献   

5.
陆银辉 《行政与法》2022,(12):40-46
位于沿海发达地区的浙江省S革命老区坚持奋斗、勇于创新,曾成功创建了“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现在正致力于建设“新时代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浙江省是民营企业集聚地,民营企业家既是推动浙江省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重要构建者。因此,通过浙江省S革命老区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中民营企业家的助力实践,形成了民营企业家助力共同富裕的“六大机制”即“红色驱动机制、要素撬动机制、平台联动机制、文化融通机制、服务优化机制和示范带动机制”,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当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资金的时候,当合法的金融机构难以发放贷款的时候,铤而走险就成为了民营企业家的选择。于是在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快速变化过程中,一些民营企业家成为了法律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7.
孔志国 《法人》2006,(8):36-37
非公36条的落实进展缓慢,最大的阻力当来自于与其精神相悖的法律法规“非公36条”已经出台近一年半,但是并没有取得民营企业家们所预想的效果,这可能与“非公36条”设计之初对其落实时可能于现有的法律体系产生的触动估计不足有关。有权威人士断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山西省柳林县新型农村建设大奏和谐曲的时候,县政府放手鼓励、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家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并出台了“一矿(企)帮扶一村”的新农村建设政策。民营企业家和个体业主纷纷响应,积极行动起来,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9.
黄鸣 《法人》2008,(4):86-86
与“个人破产法”有关的,除企业家之外,还几乎涉及到每个人,它将从法律的层面上规范和保障所有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作为个人的信用以及生存空间。这正是作为人大代表的企业家提出“个人破产法”议案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了60%,吸纳就业人口超过1个亿,并实现了我国70%以上的对外出口,民营资本在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也超过了40%。毫无疑问,这些数据表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此相呼应,近期有一批民营企业开始大步进入长期由国有企业唱主角的产业领域,比如石油、航空、保险等。但是民营经济发展依旧遭遇政策面上的“有形障碍”,而且“无形障碍”并没有完全解除,那么如何消解这些对民营经济的非政策性歧视,如何继续在政策、法律、意识心态上继续突破,如何让民营经济形成更大的发展浪潮?《法人》杂志社邀请经济学家、法学家、民营企业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2000年11月23日下午,四川省资阳地区司法局、工商联在资阳召开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座谈会。地委、地委政法委、人大、政协的有关领导,地区司法局、地区工商联的领导以及各县(市)工商联、分部民营企业家地区司法局直属的壮思、雁南飞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及部分律师共计40多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座谈会上与会代表畅所欲言,谈了各自的体会。民营企业家在讲话中感谢国家法律、党的政策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地位的肯定,使民营企业备受鼓舞;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池方景 《法治研究》2010,(1):103-105
在我国,民营企业是在一个不成熟、不规范的法制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在其整个成长过程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尤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这些法律风险将会更加突出。如何做好法律风险的防范,将成为广大民营企业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将就金融危机背景下民营企业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对广大民营企业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民营企业家犯罪的十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来看,表七所列民营企业家所犯罪名几乎全部是故意犯罪。民营企业家比较典型、多发的犯罪中很少有过失犯罪。即使个别民营企业家存在过失犯罪,如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一般对企业或者对个人命运的影响都不太大,所以笔者在此不做过多地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几年前的“大陆首富”牟其中,到去年的杨斌、仰融,到现在的“上海首富”周正毅,中国的富豪们赴宴似的一个接一个出事,使得一些暴富的民营企业家身上的“原罪”,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所谓“原罪”,简言之,是指一些民营企业家或者“第一桶金”来路尴尬,或者利用国家资源在短期内积累起令人咋舌的巨额财富。有人直接将他们的“原罪”视为经济犯罪,认定“一部分暴发户的原始积累是靠不同程度地损害国有资产得来的,把国有资产无偿地或者用象征性的价钱转到私人名目下,变成私有财产……还有一种情况是将集体经济半卖半送或者无偿送给个…  相似文献   

15.
民营科技企业的立法探索陈伟为了解决民营科技企业对法律调整的客观需要与相应法律调整的落后现状之间的矛盾,必须加强我国有关民营科技企业的法制建设。在当前情况下,要加强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法制建设,要改变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无法可依”的现象,最主要和最...  相似文献   

16.
《法人》2006,(10):38-38
从改革中破茧而出的民营企业,在享受高速发展喜悦的同时,仍在不断接受市场风雨的考验和洗礼中面临着各种认识误区、法律障碍和体制束缚,亟待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优质的法律服务。因此,成都武侯区成立调研课题组,开展了针对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专项调查研究。在为期4个多月调研活动中,先后走访民营企业30余家、与区经贸局和区工商联联合发放“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及法律问题”问卷调查表120余份、召集民营企业家和办案法官举行座谈交流会5次、调取并研讨典型案例70余件,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初步掌握了民营企业涉诉案件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海鸥 《中国司法》2011,(1):111-111
2010年以来,江苏省扬州市司法局通过“服务经济转型、企业发展专题法律服务研讨会”、“律师企业家沙龙”、“法律服务讲坛”等形式,积极帮助律师行业拓展法律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18.
金秋十月,枫叶红似火。2005年10月25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记者从省城武汉乘车北行90分钟,来到汉孝子董永的故9——孝感市采访“爱心大使”湖北林枫集团董事长邱钢。位于孝感南大市场开发区的林枫集团的门楼上“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振兴民族、回报社会”16个大字给了记者深刻的印象.邱钢和许多民营企业家一样,在历经千辛万苦后才走上了成功之路,然而,邱钢又与许多民营企业家不同,他将获取的利益又回馈社会,帮困济贫,乐善好施,关注弱势群体。邱钢,用他的实际行动,去实践着“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他先后为社会、为弱者共捐出6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9.
乔新生 《法人》2014,(2):6-7
正相当一部分深陷法律泥沼中的企业家,都是因为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被揭发而受到牵连1月12日,《法人》杂志与中国青年报舆情监测室联合推出《2013中国企业家犯罪研究报告》显示,在四省市357例企业家的犯罪案件中,国有企业家犯罪或涉嫌犯罪的案件为87件,占比24.4%,民营企业家犯罪或涉嫌犯罪的案件为270件,占比75.6%。这是一份有着说服力和值得研究的报告。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在企业家犯罪的背后,中国的企业家群体可能被夸大了。企业家是一切要素的整合者,  相似文献   

20.
在2010年年初出现了一场有趣的“中国首善”竞争,老一代慈善人物余彭年再次回到了“中国首善”的位置。与此同时,余彭年——曹德旺等人——陈光标等人,三代民营企业家一道活跃在慈善的舞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