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而部形态特征研究在很多学科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雕塑学、考^学、医学美容、法医学颅骨面貌复原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面貌复原技术也大大提高,同时,对五官形态特衙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现就国内外在人体而部形态特征相关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阿碧 《检察风云》2010,(13):72-74
“当无名尸体案的一切侦破努力都成为泡影时,或许头骨面部重建技术便是可以利用的最后一张王牌了。”——美国颅骨面貌复原专家盖特里夫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激光扫描深度图像法和CT影像法,制作颅骨模型,并建立无身源颅骨模型数据库。方法收集各省(区)送检的59例无身源颅骨样本,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颅骨深度图像的采集;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颅骨断层影像数据的采集。分别经处理后建立颅骨三维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数字颅骨模型的实体复制。建立具有颅骨信息查询和三维模型显示的无身源颅骨模型数据库。结果采用深度图像法可以获得颅骨的外表面模型,且通过调整扫描仪的参数使细节特征更清晰。采用CT断层影像法可以重建颅骨的内、外部结构,且对于牙齿具有更好的重建结果。建立数据库并将59例无身源颅骨样本信息和三维模型纳入数据库。结论三维建模和3D打印技术可实现对颅骨的重建和模型复制。无身源颅骨数据库的构建,可实现存储和管理颅骨样本的各类信息和三维数据,有助于查询和信息共享,对法医学实践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颅骨部分测量指标间的相关性,以期建立在对破损颅骨进行颅骨面貌复原时,利用尚存指标推断缺失指标的方法。方法用人体骨骼测量仪对41个男性颅骨的颅长、颅宽、颅高等14个指标进行测量,将测量值输入SPSS统计软件,找出相关性好的指标,建立各指标间相互推断的回归方程。结果部分测量指标间呈中度以上相关,应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出回归方程24个,方差检验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为法医人类学和考古人类学的颅骨修复提供备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解剖学家Schaaffhasen于1877年首次提出利用颅骨复原远古人类面貌的设想起,百余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着将这一有点神秘的技术应用于刑事司法实践,为寻找颅骨的身源人及颅骨的身源鉴定提供帮助。利用颅骨复原身源人面貌在刑事侦查中的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涉及颅骨(白骨)的案件,多为碎尸或杀人抛尸、掩埋的案件,发现时尸骨多是面目全非,难以进行面貌识别。可以说,确定身源是侦破这类案件的关键。目前,在刑事科学领域,确定颅骨身源的方法有两种:颅像复原法和颅像重合技术。在颅像复原研究困难重重的情况下,颅像重合技术研究却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87年,铁岭市  相似文献   

6.
低质视频人像指在监控视频中不能清晰分辨人物面部的数字图像。能够反映发饰及脸部轮廓特征的即可视为条件较好的视频图像,但是一般都不能够显示清楚五官基本特征。处理包含低质视频人像的案件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人像重建。本文阐述了一种利用人脸相关性进行人像重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类颅骨面貌复原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颅骨面貌复原(facial reconstructionfrom skull)是人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古人类学作为再现古代人类,体质人类学作为再现多种民族和历史名人,法医人类学作为个体识别等的重要手段。目前,颅骨面貌复原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颅骨判别年龄、性别和种族;(2)翻制颅骨的石膏模型;(3)在颅骨石膏模型上按收集或测得的面部软组织厚度用软塑胶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颅骨分辨率差异较大以及存在缺失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的的颅骨点云配准方法。方法该方法分为粗配准和细配准两个步骤,首先提取颅骨点云的特征点,并计算其特征序列以实现颅骨的粗配准,然后采用基于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的点云配准算法实现颅骨的细配准,由此实现颅骨的最终精确配准。结果实验一个未知颅骨与260个颅骨进行配准,找到了一个最为相似的参考颅骨,结果表明,该基于特征点的颅骨配准方法比已有的一些方法在配准精度和速度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因此说,提出的基于特征点的颅骨配准方法是一种快速精确的颅骨配准方法,可以实现不同分辨率和缺失颅骨的有效配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三维颅骨模型在初始姿态和分辨率上差异较大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轮廓线的颅骨配准方法。方法首先,提取三维颅骨模型的眼眶、鼻框、颞骨、上颌骨以及下颌骨等轮廓线;然后,根据轮廓线的长度以及轮廓间的最短距离判断轮廓线的类型,并建立两个待配准颅骨在轮廓线上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颅骨的粗配准;最后,通过添加权值的方式来改进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算法,并采用该改进的ICP算法实现颅骨的细配准,从而达到两个颅骨精确配准的目的。结果通过将一个未知颅骨与颅骨数据库中的300个颅骨的配准实验表明,提出的基于特征轮廓线的配准算法可以实现三维颅骨模型的精确配准,并在细配准阶段取得了较高的配准精度和收敛速度。结论基于特征轮廓线的配准算法是一种快速、高精度的三维颅骨模型配准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无名尸身源查找工作的迫切要求,颅骨面貌复原技术越来越引起刑事技术部门的重视。笔者主要从事刑事记忆画像工作,曾多次利用计算机为无名尸进行颅像面貌复原,积累了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头面部软组织厚度的测量是颅骨面貌复原、颅像重合、口腔颌面正畸的基础工作。长期以来,经过各国学者的不懈努力,在对不同种族,不同时代人的研究中积累了大量头面部软组织厚度的资料[1]。由于相关学科的渗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人类头面部软组织厚度的测量方法也已由过去的针刺法、X线法发展到超声、CT及核磁共振扫描(MRI)法等,测量的精确度明显提高,测量的标志点明显增多,测量的对象也逐渐由尸体向活体转移。现将几种主要测量方法介绍如下:呈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的倡导者当首推Welcker。1883年,Wefeker在13具白种人成年男性…  相似文献   

12.
同一个体不同时间的X线片的同一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对活体进行骨骼的X线片同一认定,早有人进行研究,一般多从骨骼形态、骨质密度,以及骨板、骨缝[1]、骨小梁排列入手,区别或提出认定依据。对于颅骨的个人识别,还观察鼻旁窦的形态[2],来区别个体间的差异。本文作者根据不同年代拍摄的头部侧位X线片鼻部以下的某些角度和距离,运用人体测量学方法进行比较,旨在为法医临床活体检验和法医个人识别探索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从断层图像重建颅骨三维表面的几个步骤:断层图像预处理,三维表面的构造方法及显示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尸体与活体指纹的微观细节特征差异,以帮助判断指纹的状态属性。方法用VSC-5000文检仪在放大15~30倍的条件下,观察比较尸体与活体指纹的微观细节特征。结果尸体与活体指纹的乳突纹线的边缘形态、宽窄及汗孔印等微观细节特征存在差异。结论指纹的微观细节特征是尸体与活体指纹种属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烧骨残片种属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找出常见动物骨骼焚烧残片的种属鉴定方法,笔者对猪、羊,股骨及肱骨的断端,猪、羊、牛颅骨的残片(额顶部),焚烧后进行了观察及测量,并与人类股骨、肱骨及焚烧的颅骨残片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长骨滋养孔的位置,骨干骨壁厚度,以及颅骨厚度,颅缝形态及内板表面特征等方面,是鉴定骨骼残片种属的有价值的特征.根据对常见动物长骨及颅骨残片的现察及研究,提出了骨骼残片种属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颅骨影像学指标与眼外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01例20~40周岁中国东北地区汉族成年男性,拍摄头面部正面相片和正侧位X线片,对面宽(x1)、上面宽(x2)、两眶宽(x3)、全面高(x4)、上面高(x5)、颅骨最大宽(x6)、额骨最小宽(x7)、眶宽Ⅱ(x8)、前眶间宽(x9)、全颅最大高(x10)、鼻骨最小宽(x11)、眶高(x12)进行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的推定眼内眦间距(y1)、眼外眦间距(y2)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025 x2+0.291 x3-0.011 x7+0.041 x10-0.525(R=0.613,SEE=0.222 cm)、y2=1.703-0.08 x2+0.573 x3-0.142 x4+0.421 x5+0.096 x7-0.256 x8+0.149 x9+0.071 x10(R=0.745,SEE=0.341 cm)。经回代检验,两方程在±1SEE的准确率分别为75.2%和80.2%。结论所建立的眼外形的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推定精度,可以用于实际颅骨面貌复原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利用脑颅骨特征推断黄种人和白种人种族的判别方程,并评价其法医学意义。方法收集141例成年人脑颅骨样本,其中黄种人60例,白种人81例。选取脑颅骨10项特征指标,对125例样本进行测量,运用SPSS16.0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t检验和Fisher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方程。并使用16例样本对方程的判别正确率进行盲测。结果本文选择的10项脑颅骨特征指标变量均具有显著性种族差异(P0.05);建立了5组单项指标和4组多项指标进行种族推断的判别方程,综合判别率为74.4%~94.4%;随机选取16例样本的盲测结果,正确率为81.3%~100%。结论脑颅骨具有种族差异性,本文建立的判别方程可在黄种人和白种人的种族推断中选用。  相似文献   

18.
《刑事技术》2006,(6):65-68
法医检验与鉴定9种介质上滴落状血迹的模拟实验研究和应用1:7荧光标记短片段STR复合扩增系统的法医学应用研究1:11骨折法医鉴定中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的应用分析1:19罕见的自勒死亡1例1:10颈髓完全性断离存活10余小时1例1:18现场遗留的口罩作出DNA破案1例1:21颅骨上工具痕迹检验3例1:54法医活体损伤鉴定中观察急性血肿CT显示不同密度改变的原因分析1:55 95例被奸幼女外阴损伤检验1:56冠心病猝死100例小冠状动脉法医病理形态学观察1:57虐待伤致死1例1:58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并发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1:60多处致命伤先后顺序认定1例1:6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试NFIQ 2.0标准计算指纹质量评分模块在活体采集和油墨捺印指纹质量控制上的可靠性,研究利用NFIQ 2.0指纹分值综合判断指纹质量的可行性和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方法。方法一是利用NFIQ 2.0模块接口程序结合VS2015 C#编程语言制作指纹质量评分软件。二是记录20张指纹图片放置在采集框上、下、左、右、中五个位置时NFIQ 2.0的分值,计算平均偏差、最大偏差和相对偏差。三是对在指纹数据库中随机选出的1334枚活体采集和油墨捺印指纹(8位灰度、500 dpi BMP格式指纹图片)进行评分,将得出的分值与通过人工检查该1334枚指纹在指纹系统中自动提取的特征所计算的特征准确率,形成线条图并制作拟合线,通过线条图和拟合线研究NFIQ 2.0分值与特征准确率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从平均偏差、最大偏差和相对偏差分析,指纹图片放置位置对NFIQ 2.0分值的影响很小。利用线条图和拟合线进行统计时,NFIQ 2.0分值与特征准确率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NFIQ 2.0分值高的指纹,系统自动提取的特征准确性相对较高,反之相对较低。并且,分值在41~100之间时,特征准确率稳定在80%以上。结论NFIQ 2.0标准计算指纹质量评分模块可以用于大批量活体采集和油墨捺印指纹的辅助质量检测,在实际工作中可将NFIQ 2.0模块嵌入活体采集软件和指纹系统档卡扫描中,设定合理的阈值,对提高指纹采集的质量检测效率和提升指纹采集质量将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利用脑颅骨特征推断黄种人和白种人种族的判别方程,并评价其法医学意义。方法收集141例成年人脑颅骨样本,其中黄种人60例,白种人81例。选取脑颅骨lO项特征指标,对125例样本进行测量,运用SPSS16.0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t检验和Fisher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方程。并使用16例样本对方程的判别正确率进行盲测。结果本文选择的10项脑颅骨特征指标变量均具有显著性种族差异(P〈0.05);建立了5组单项指标和4组多项指标进行种族推断的判别方程,综合判别率为74.4%~94.4%;随机选取16例样本的盲测结果,正确率为81.3%-100%。结论脑颅骨具有种族差异性,本文建立的判别方程可在黄种人和白种人的种族推断中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