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秋》2001,(3)
著名五音戏表演艺术家邓洪山,1905年生于济南市历城区华山镇坝子村。这是一个梨园世家,四代从艺,父亲邓九星工花睑,大哥邓洪顺工小生,二哥邓洪俊工花脸,都是当时有名的五音戏演员。孩提时的邓洪山,在家庭熏陶下,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天赋。7岁时依偎在母亲怀中,学会了《安安送米》、《孤狸精闹书房》等三出戏,母亲十分高兴,拉着演出归来的父亲看戏,于是邓洪山被抱到大方桌上,头上扎着母亲的腿带子,有板有眼地唱起来。一出《安  相似文献   

2.
沈虹光 《世纪行》2013,(6):28-29
"戏子无音客无本",万保英有唱戏的本钱,嗓子漂亮,不温,嘎嘣脆,冬天的萝卜赛鸭梨,久唱不衰。嗓子好,有观众缘,登台就自信,放得开,小花旦、刀马旦、青衣、老旦、彩旦,都来,很能出彩。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出挺著名的现代戏《社长的女儿》,是评剧,随县剧团移植了,戏中的反派人物叫老狐狸,就是万保英演的。她说自己"眼放绿光",相当反派的。  相似文献   

3.
方城人爱看戏,如同文人之爱书,醉痴成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过去,古集庙会、祈神求雨,皆有唱戏酬神的习俗;台上陶陶,台下攘攘,蔚成大观。富裕之家,遇有丰年节日、婚嫁迎娶、老人祝寿、孩子满月之类的喜庆之事,也要请戏班唱几天大戏以示庆贺。平常小户人家即使唱不起大戏,也要请上一班“说书戏”热闹一番。说书戏在方城县民间系指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鼓儿词、三弦书、大调曲子、河南坠子而言。早些年,忙于劳作的庄稼人尤其是整日在堂前灶后忙活的姑娘媳妇们看大戏的机会不多,于是便对说书戏格外钟情。每遇说书艺人来…  相似文献   

4.
河北梆子系河北的地方剧种,产生于清乾隆年间(一七三六——一七九六年),曾兴盛一时。及至三十年代初,它开始衰落。如今,河北梆子戏竟在香港大受青睐,所为何故?原来,把河北梆子带给香港观众并使之着迷的,乃是一位女武生。她,便是裴艳玲。这位裴小姐原本是个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她从小跟随做演员的父亲和继母云游四方,行万里路,吃百家饭,搭班唱戏。一日,  相似文献   

5.
民间艺人的说书戏表演深受当地人喜爱。村人嗜戏,方城民风。沧桑易变,爱好难改。河南省方城人爱看戏,如同文人之爱书,醉痴成癖。过去,古集庙会,祈神求雨,皆有唱戏酬神的习俗;台上海海,台下攘攘,蔚然大观。富裕之家,遇有丰季节日、婚嫁迎娶、老人祝寿、孩子满月之类的喜庆之事,也要请戏班唱几天大戏以示庆贺。平常小户人家即使唱不起大戏,也要请上一班“说书戏”热闹一番。现在农民富裕了,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更为迫切。村上三家五家、十家八家、十几家农户自己联手集资,利用农闲时节,请来十里八乡有名的民间艺人说几个晚上的“…  相似文献   

6.
在旧社会,她们曾被称为戏子,而她却持斋茹素、不唱堂会、不拜过娘,不过贵妇人样的生活;她甚至回绝了为宋美龄进府唱戏的邀请;她是个女子,做人却比男人更硬,她就是越剧名家袁雪芬,戏里,她演绎精彩人生;戏外,她的人生比戏更惊艳。  相似文献   

7.
祖父是戏迷,尤迷杨派,擅唱《洪羊洞》、《文昭关》,一直唱到90多岁,实在唱不动了才住口。父亲也是戏迷,可惜嗓音条件差了些,所以以品戏为主。  相似文献   

8.
顾兆农 《政策》2007,(1):59-59
2006年11月27日晚,“湖北文化周”在北京天桥剧场闭幕了,压轴大戏是湖北荆门艺术剧院献演的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为求得一张门票,找到工作人员说明,自己是专门从江苏赶来的;中国戏剧学院一下提出要1000张戏票。那天晚上,演员7次谢幕,观众的掌声响起7次,一浪高过一浪。在荆门市,很多人都能唱上几句《十二月等郎》,那是因为,这戏在那里久演不衰,观众百看不厌,至今已经演出了200多场不管在哪里演出,都有人感动得流泪。一出“农民戏”,何以引起城里人这样的共鸣?一部地方戏,为何赢得外地观众的这般喝彩?这是因为,人心都是…  相似文献   

9.
《时事报告》2011,(9):4-4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过去有一个说法,叫做“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个说法实际上大大贬低了文化的地位。现在的文化不仅可以唱戏,而且还能够唱经济大戏,更是在唱社会全面发展的大戏。  相似文献   

10.
身患晚期胃癌的八旬老人黄宁和远在美国的女儿商量决定,自己去世后出售房产,将其中的60万元作为特殊党费交纳。为了完成父亲的夙愿,女儿专程从美国加州飞抵浦东,与父亲共同签约,履行承诺。  相似文献   

11.
一个有大学文化、对女儿疼爱有加的父亲,曾多次对亲生女儿进行性侵害。在遭到女儿强烈反抗后,自恃有文化的父亲竟然给女儿写起了“情书”,妄图“感化”女儿。不堪忍受父亲玷污的女儿,万般无奈之下告发了父亲,从而揭开了长达17年的家庭性骚扰内幕……一1971年5月,朱晓冰出生在黑龙江省望奎县一个普通的军人家庭。父亲朱元申在部队当教官,母亲李梅是一家商店的营业员。由于部队离家较远,朱元申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每每望着回到家的父亲一身戎装、英姿焕发的样子,朱晓冰心里对父亲溢满了崇拜之情。朱元申十分宠爱女儿。每次从部队回家,他都要…  相似文献   

12.
缅怀父亲黄梦醒黄小曼编者注:黄小曼同志系黄梦醒同志的女儿,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广西著名话剧演员,曾任广西话剧团副团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现已退休,定居香港。爸爸,您与世长辞两周年了。前年,您去得那么匆促,甚至等不到女儿在您面前呼唤一声爸爸。...  相似文献   

13.
福寿双至     
台胞林玉增老人回大陆,与失散四十多年的女儿相聚,话没开口泪先流。在古都咸阳铁二十局管理处工作的芳美,见到父亲脸上已布满了艰辛岁月留下的深深痕迹,顿时悲喜交加。她和丈夫的共同心愿,就是让在异乡漂泊半生的老人安度晚年。餐桌上,林玉增老人不爱吃山珍海味,却要吃青菜、豆腐、玉米粥,品尝当年的家乡味。这可难住了女儿和女婿,因为这里的人们早已不喝玉米粥了,孩子更说不出玉米粥的滋味。但他们还是被父亲  相似文献   

14.
谢幕与卸装     
挺小的时候看过一回戏。记得那次好像是头一回进剧场。台上是两个古装的人 ,连摸带打地折腾了不短的工夫以后 ,又手拉手地亲和起来。戏演完 ,大幕闭后接着又拉开 ,两个人站在台上冲着台底下鼓掌鞠躬 ,接受观众的欢呼与爱戴。现在想起来 ,那出戏该是京剧《三岔口》。而戏演完后台上人与台下的那种沟通 ,行话和俗语都管它叫谢幕。谢幕时候的台上人 ,我想应该不再是角色而只是演员本身了。所以 ,被称做谢幕的那种形式的沟通 ,应该是演员和观众的交流而不应该再是角色对观众的关系。记得当时 ,扮演任堂惠和刘利华的演员虽然不是再像戏中那样地绷…  相似文献   

15.
快到惊蛰了。民间说法,病床上的老人如果能熬过惊蛰,就会复苏。叶至善先生去世了。他的女儿小沫打电话告诉我时,我安慰她说,老人88岁了,是喜丧。叶先生的父亲叶圣陶先生活到94岁,他们都是长寿之人。  相似文献   

16.
吕剧琐话     
山东民间音乐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在戏曲方面就拥有胶东的即墨柳腔、胶州茂腔;鲁南的柳琴戏;莱芜的莱芜梆子;淄博的五音戏;泰安的山东梆子;菏泽的山东柳子等大小剧种。吕剧是山东地方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剧种。  相似文献   

17.
正父亲身为北京市政协委员的18年,他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心思,身为女儿的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正因为看到父亲的付出是对北京发展有意义的,才使得我决定追随父亲的脚步做一名北京市政协委员。我的父亲林海涵,1995年加入北京市政协,是第八、九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十、十一届北京市政协常委,共履职18年。父亲在2012年末退任后,任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高级顾问。父亲初当北京市政协委员时,兴高采烈地回来告诉我们三姐妹,当时刚刚入读香港大学的我对"政协"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戏剧史上,山西省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晋南地区,是山西省戏剧、也是中国戏剧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就出剧特现了乐师及唱班、杂耍。汉代百戏流行,到了汉代中期,百戏活动在我省晋南更是风靡一时,虽说当时的百戏还算不上戏曲,但它已经形成、孕育出戏曲艺术的胚胎。从汉代到宋代,经过一千多年的孕育和演变,戏曲日趋成形。到北宋年间,在我省晋南、晋东南的一些乡村已出现了专供演员演戏的大戏台。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当时晋南、晋东南的戏曲艺术已达到一定规模。我省戏曲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剧种繁多。除京剧、豫…  相似文献   

19.
最快乐的人     
7岁的女儿突然问我:“爸爸,谁是雷锋呀?”她昂起的头,像篱笆后的一株向日葵。我心头一震,没有人特意给她讲雷锋的故事,她居然知道雷锋。顿了一下,我郑重地回答:“有一首歌,爸爸唱给你‘……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见女儿入迷又不解的眼神,我笑着说:“雷锋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比如,给老人让座,为工地义务劳动,给受灾的群众捐款……”  相似文献   

20.
这几天,一位骑自行车送女儿上学的父亲引起了媒体的"猛烈"关注,而之所以"猛烈"是因为这位父亲的安徽省芜湖市副市长的身份。詹云超本人表示,自己几乎每天都骑车送女儿上学,"这是父亲应该做的事"。不少公众表示,在詹云超身上看到了一种"久违的美"。父亲送女儿上学,再正常不过。只是在公众印象中,如今有几个做了副市长的父亲还亲自送子女上学,并且是用骑自行车这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