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社会不能离开人而存在.从精神层面看,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个人精神的和谐,是一切外部和谐的基础和发轫.人与人之间精神的和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思想基础及精神力量,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视对社会成员精神和谐的塑造.精神和谐与和谐社会二者具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架构,是人类精神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精神和谐的本质体现;另一方面,精神和谐特别是人们的和谐发展价值观念的确立.必将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并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2.
张锦智 《传承》2012,(24):34-35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人学重要的理论关注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的社会,是物质生活不断提高、政治民主不断进步、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发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目的就是要达到人与人之间、个人与政府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一致和共同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要求人们必须依照既定的规则运行,形成一种和谐发展、秩序井然的状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和谐的宗教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的政教关系是和谐的宗教关系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陈世润  崔艳华 《前沿》2007,1(9):16-18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取空想社会主义关于"社会和谐"思想的基础上,系统而深刻地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和谐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终极意义上说,和谐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处于最基础地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健康的社会心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心理平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因此,培养社会成员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墨子以“治天下”为任,主张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贯彻“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国与国、人与社会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天下永远太平。墨子思想与现代社会提倡的和谐社会有惊人的相似,其思想体系孕育着和谐的因素:一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墨子的和谐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艺  刘静 《传承》2010,(6):40-42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社会不能离开人而存在。从精神层面看,人的精神世界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个人精神的和谐,是一切外部和谐的基础和发轫。人与人之间精神的和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思想基础及精神力量,因此,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视对社会成员精神和谐的塑造。精神和谐与和谐社会二者具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和理想架构,是人类精神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精神和谐的本质体现;另一方面,精神和谐特别是人们的和谐发展价值观念的确立,必将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并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8.
张彬 《长白学刊》2010,(6):30-31
人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进入现代时期的一个重要主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任务。人的现代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在历史进程、理想目标和基本内容三个方面具有内在统一性。构建和谐社会能够从增强社会创造力,营造宽松的社会氛围,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等方面促进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徐宇 《淮海论坛》2007,(3):36-38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自身所处的环境中的一切事物之间的和谐状态。当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由于社会不同阶段人们实现自己愿望的客观条件不同.这种和谐的状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和谐的程度、范围及和谐所惠及的社会群体.也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要惠及全体人民的最广泛、最高层次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黄玮琍  刘丽琴 《传承》2006,(7):30-31
墨子以"治天下"为任,主张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贯彻"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国与国、人与社会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天下永远太平.墨子思想与现代社会提倡的和谐社会有惊人的相似,其思想体系孕育着和谐的因素一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墨子的和谐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须奠基在三个基础之上,即物质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社会和谐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利益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好人的利益问题;而政治现代化、民主化,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更为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使社会各种群体的利益和谐共存、协调实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关键;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人的和谐最重要的则是一种内在的自我心灵的和谐,也就是深层次的社会精神文化和社会心态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和谐思想的多维内容,即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分析,深入挖掘马克思和谐思想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从实践哲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分析马克思和谐思想的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最后指出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的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党的重要决定和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而对每个人来讲.不但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而且要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人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如果没有单体个人的和谐健康.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所谓“动情点”,就是能使人们振奋和激动,从而引发人们思考、调动人的激情的共鸣点。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行为科学,其对象是人,具有宣传人、教育人、引导人、提高人的功能。其宣传、教育、引导、提高,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主体和客体的互动。如果不互动,就是苍白的空头说教,就无法调动人的激情去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那么,在我们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使我们的主体和客体之间产生互动呢?那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准确把握和谐社会发展的脉动,洞悉时代和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举一动,从纷乱的社会现实中抽丝剥茧,找到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15.
社会是由每一个自然人组成的,如果没有每一个人的自我和谐,没有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人的自我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每个社会成员的自我和谐做起。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夙愿,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从冲突的视阈诠释,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化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冲突的过程。因此,为了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而不同”的理想状态,须从思想互动、政治理性、国家公权力与社会私权利分离的三个层面来有效地化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以此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7.
孙中伦 《传承》2007,(7):50-51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社会和谐思想是其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中关于人自身的形体和精神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宽容与自管     
邹万银 《前沿》2007,(2):153-154
从哲学角度说,“和谐”是古已有之概念,主要用来指事物之间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和存在状态。而和谐社会,则是指社会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和谐社会作为许多因素的综合,具有多方面的规定性。譬如,从和谐社会的内容看,它作为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双重矛盾体,是双重矛盾的统一。从和谐社会的形式看,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但又相对稳定的社会。从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实现条件看,和谐社会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这意味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和谐社会得以实现的最根本的条件。只有…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09,(5):93-93
种雲译在《江淮论坛》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儒家和谐社会观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等和谐思想,重视以人为本,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设想建立一个安定有序、公平和谐的理想社会。从社会学的理解视角上看,它重视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强调人的群体性,社会的组织性,以及社会结构体系的可调节性。因此,和谐社会,如果用社会学来理解,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扬弃了人的自我异化的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它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一种后政治的社会形态。只有把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才能真正发挥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