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刑法上关于抢劫罪的规定存在一定差异。“暴力”和“强暴”究竟哪一种更符合抢劫罪的客观构成特征呢?对此,我国台湾地区“刑法”规定为足以使被害人不能抗拒的程度。理由是:其一,大陆刑法典和我国台湾地区“刑法”,都没有对抢劫罪的暴力行为的程度作任何限制。其二,实施没有造成伤害的殴打、强制人身而又没有造成伤害的行为被排除在外。台湾地区“刑法”规定的强盗罪中的“致人死亡”,只包括过失致人死亡,而不再具有故意杀人的内容。我国台湾地区“刑法”理论中的犯罪构成也要求必须具备犯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法律问答     
编辑同志:被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犯罪娣疑人,认为公安机关办实有错,要求刑事赔偿的。是在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开始后就可以行使,还是等这种措施实施完毕后才能行使。请于解答。湖南邵阳市公安局邵阳市公安局:根据公安部1995年1月印发的《公安机关受理控告中折暂行规定》第4条的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违法失职行为,包括行政和刑事执法行为可以向公安机关的信访部门提出控告、申诉。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5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时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受害…  相似文献   

3.
受害公民死亡后 ,其近亲属有权请求行政赔偿。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后 ,其承担的赔偿责任可以转移给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或者它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未经复议机关复议的可将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应将赔偿请求人没有提出诉请的行政主体追加为赔偿义务机关 ;若赔偿请求人不同意追加的 ,人民法院应通知其以第三人身份参加行政赔偿诉讼。刑事赔偿义务机关应成为刑事赔偿诉讼的被告。国家赔偿中的共同侵权只存在于行政赔偿领域在刑事赔偿领域比较罕见 ,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4.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一)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些规定同国际上公认的人权公约和原则基本上是相同的。有些人在人权问题上不顾国际人权公约和我国的宪法、法律,对我国无端进行攻击是完全没有道理的。1.宪法恢复了1954年宪法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规定了普遍和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规定了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权利)2.宪法的规定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作了充分保障。1982年宪法,  相似文献   

5.
张健 《前沿》2004,(2):119-121
本文对公民权、人权这些当今社会经常使用的名词进行了解释 ,继而对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及法律保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家庭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家庭暴力的定义: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造成其中一方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所谓暴力行为,指的是会引起害怕,恐惧,不安全感,冲突等后果的行为。 (2)家庭暴力的类型: 家庭暴力从形式上来看,可分为: a.身体暴力:包括所有对身体的攻击行为,如:殴打,推操,打耳光,脚踢,使用工具攻击等。 b.语言暴力:以语言威胁恐吓,恶意诽谤,辱骂,使用伤害自尊的言语,从而引起他人情绪难受的言语。 c.性暴力:故意攻击性器官,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等。 从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来看,可分为: a.虐待配偶:…  相似文献   

7.
"7月21日晚,在纽约州尼亚加拉瀑布的彩虹桥,中国公民赵燕被美国国土安全部官员野蛮殴打。7月25日,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打电话给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对此表示关切,要求美方彻查,对侵犯中国公民人权和人身安全的事件进行处理。据报道,美国国务 院表示,美国国土安全部正在对中国公民赵燕在美加边境遭到移民官员殴打一事展开调查。美国的检察机构也已经对殴打赵燕的涉案人提起公诉。7月29日鲍威尔回信,对此事表示震惊,要按照法律,彻底追查肇事者的责任。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里奇日前也致电中国驻美大使馆临时代办兰立俊,称国土安全部执法人员殴打…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行使侦查监督权。对人民法院行使审判监督权,对监狱等执行机关行使刑罚监督权。那么,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生的职务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拟撤销案件、拟不起诉案件(简称“三类案件”)以及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超期羁押、违法搜查、扣押、冻结、不依法确认刑事赔偿、检察人员在办案中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行为(简称“五种情形”),又由谁来监督呢?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9.
第四次修宪是对人权保障的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指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 ,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应享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项自由平等权利的总称 ,既包括超宪法、超国家的非实定法的权利和自由 ,也包括实定法上的权利和自由 ,又称应有人权。人权还有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两种形态。法定人权是应有人权所衍生的人权 ,即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实有人权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实际享有的权利。对公民权利的确认和保护是每个国家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实际是应有人权的选择和确认 ,实现了应有人权向法定人权的转化 ;宪法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公民法定人权的不断扩…  相似文献   

10.
熊秋红 《人权》2009,(6):34-36
一、中国人权保护的司法建设概述 人权保护首先需要在一国的法律中确认公民的一系列基本权利。在法律确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之后,如果一个公民的权利受到侵犯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济,那么,他在法律上所享有的一切权利,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司法是进行权利救济的最后手段,也是最为有力的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1.
隐私权属于基本人权。现代信息社会公权力是隐私权的最大侵犯主体。对隐私权的宪法保护已呈一种国际化发展趋势,我国对隐私权保护也应该入宪。目前我国人权保护对隐私权观念的缺乏造成其法律保护空缺。中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可以站在宪法的高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唐晓鸣 《湖湘论坛》2007,20(5):61-63
民事诉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权,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民事司法的最高理念和国际人权标准的基本内容.没有民事诉权,或者民事诉权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公民依法所享有的民事实体权利也就无法实现.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民事诉权的保障很不充分.在完善我国民事诉权法律保障建议方面,应该顺应诉权保障立法的国际潮流,将诉权上升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修改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在贯彻平等原则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一方面仍然是封建等级特权的思想残余,以及由此引起的允许有些人享有特权,有些人遭受歧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的保护程度还很低的问题。应当在全社会弘扬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从人的内在需要出发,牢固树立人权保护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增强平等地保护公民自由和权利的意识,使公民和社会成员的各种权利得到法律的尊重,并最大程度地使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和实现;还应建立和完善平等保护的法律制度。使公民和社会成员的权利不受非法侵害或受到非法侵害后能得到公正有效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4.
以张彪绑架案为例,对绑架罪中杀害被绑架人的问题进行法理分析。对刑法第239条"杀害被绑架人"的理解应严格限定为出现死亡结果的情形。对杀害被绑架人的未遂犯的处理,若情节尚未达到可以判处死刑的严重程度的,以绑架罪一罪论处;若故意伤害行为手段特别残忍、致人重伤且造成严重残疾,或者杀害被绑架人未遂但行为手段特别残忍、后果特别严重,或者奸淫被绑架人具备法定严重情形,应当判处死刑,实行数罪并罚。解释法律尤其是解释刑法,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条文进行,对立法者立法原意的捕捉和理解应当首先基于法律条文,而不应首先进行扩大解释。在现有法律框架没有发生改变的大前提下,严格依据法律条文进行文义解释是第一选择。当然,文义解释面对多样复杂的司法实践问题只是权宜之计,根本解决方法还是立法者基于现有法律、因循社会实际情况进行立法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既是我国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又是每个公民应承担的义务。我国法律为动员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现象,对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手段做了许多规定,使广大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有法可依。概括起来,公民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合法手段有以下几种:一、控告检举违法犯罪控告检举违法犯罪是指任何单位和公民个人发现违法、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向执法机关控告检举,并要求依法处理的行为。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实施的…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我国政府已经于1998年10月5日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明确规定:作为基本人权,公民的人身自由是首先应当得到尊重的。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也明确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因此,公民的人身自由必须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尊重和保护,并且应当成为一切法律、法规和政府行为保障的重点。除了依据法律规定的情形可以由专门的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在一定范围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和权利。这里提醒我们的保安员,在任何工作岗位执勤,都要依照这个大的原则,按…  相似文献   

17.
作为法律赋予公民同犯罪作斗争的两项重要权利,正当防卫和扭送的共性体现在,都是行为人在紧迫状态下所采取的正当合法的暴力行为,均不应超过必要限度,且所面对的情形都必须清楚无误。但二者的目的、对象以及可造成的损害结果均有重大差别。在实践中,二者有时可以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加强和完善生命权立法保护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矿难事故不断发生“,非典”、禽流感等致人死亡的疾病层出不穷,有关死刑犯的冤案也不时出现。这一切都与公民生命权保护的立法不足和不完善相关,我国应当加强和完善保护公民生命权方面的立法。一、立法保护公民的生命权是人大应当履行的宪法义务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由此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宪法义务。从生命的重要性以及世界人权公约和各国宪法的规定来看,生命权是处于首要和基础地位的基本人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应当尊重和保障生命权,履行尊重和保护生命权的宪法义务。人大…  相似文献   

19.
正工伤,又称为产业伤害、职业伤害、工业伤害、工作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工伤认定直接关系到工伤职工的待遇,直接关系到工伤职工的利益。认定工伤的情形错综复杂,时有不法用人单位"较劲",阻力多多,下边就说说"四没"特定情形下的  相似文献   

20.
一、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 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法律规定,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是人人生而有之的人格权,受到法律保护。在各种扰乱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中,公民的财产、住宅、房屋、通信、人身自由和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会受到严重侵犯,合法权益会受到严重损害。可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涉及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法定权利和根本利益。搞好这一项工作,不仅是加强和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