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次的“开眼界”活动,幸运读者只有“开眼界”任务,而今次却增加了一项任务:为读者服务。 本刊自开设“精美贺卡送给你”活动以来,索取贺卡的信件络绎不绝,最多的时候读者服务部每天收到100多封来信。遗憾的是,部分读者对“回邮信封”的含义不理解,“回邮信封”或缺邮票,或没写地址,或信封规格  相似文献   

2.
回阿蓝的话     
贵刊今年第五期上,阿蓝就登广告一事作了一次“答读者”。文末,阿蓝问读者:“未知大家对阿蓝的这种解释是否满意?”回阿蓝的话:不满意! 阿蓝说:“本刊是自负盈亏的,国家完全没有补贴。”对此,我们作为读者对《南风窗》全体工作人员深表敬意!阿蓝又说,杂志登些广告是“尽可能不再增加读者的负担”。对此,读者当然会感激的! 但倘若以此为由,连封面都做广告,读者是绝不会欢迎的!读者之所以喜欢、热爱《南风窗》是因为《南风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相似文献   

3.
本刊2月号发表《欢迎“读者挑错”》一文之后,陆续收到全国各地热心读者的“挑错信”数十封。读者们十分欢迎本刊今年改进质量的这一新举措。江苏省大丰县的杨爱松同志说:“这充分显示了编辑部诸君的坦荡胸襟和一心为读者的敬业精神以及严以律己的可贵品格。”吉林省长春市的吴  相似文献   

4.
“读者是上帝”,这个命题,如今越来越显其份量了。近年来国内不少刊物都大大加强了与读者沟通的联系,开辟了形形色色生动活泼的“读者参与”渠道。有的刊物在头条位置辟出几个页码的“假日休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1994,(12)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 从“找寻故事的主人”到“找寻城市的主人”,我们的找寻系列将暂时打上一个句号,这一期,我们想诚恳地告诉大家:从1995年开始,我们特别开辟“城市故事热线”,倾听读者心声,提供一片园地,交由读者来耕耘。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1993,(12)
今年年初,本刊推出了请读者“上帝”为我们设计、推荐、评选广告语的活动。近一年来,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近万条广告语,情真意切,宛如一颗颗热诚的心在跳动。经过初选,我们在杂志的“一席之地”上刊登了几百条,并在广州、沈阳、佛山等地的报刊咨询活动中听取了读者的反映,征集了不少读者意见。现在。我们将读者反映最好的十条广告语予以公布刊出.并向设计“十佳广告语”的这十位读者  相似文献   

7.
自去年8月号我们刊发了《“借衣公主”的奋斗历程》一文后,收到了大量读者的来信来电。许多读者在表示了对著名的华人保险业明星陈明利的钦佩之后,还希望知道陈明利到底有些什么法宝,令她在保险事业中如日中天。应读者要求,我们再次选摘了陈明利从“借衣公主”到“保险皇后”的一段自述,主要介绍陈明利在渡过经济危机、在保险业站稳脚跟后所做出的非凡业绩。  相似文献   

8.
热线综述     
《南风窗》1996,(1)
元旦伊始,“城市故事热线”与她的读者一起迎来了喜气洋洋的新一年。去年10月,我曾经在“热线”中告诉读者,如果谁愿意与我们同行,请来信告诉我。几个星期里,几百封信函应约而来,在一个又一个深秋的黄昏里,我坐在办公桌前拆信,心中一片收获的喜悦和温暖。亲爱的朋友,收到我的贺年卡了吗?收到我的祝福了吗?你们的名字,已经被录入电脑,记进了我们的“热线档案”,在新的一年里,请您随时留意“城市故事”专栏,也请您随时留意您的信箱,我们将随时与您联系。为了丰富我们“城市故事热线”的内容,更详尽地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从今年1月号起,“热线”推出每月一个策划专题,为渴望帮助的读者解难答疑。这一期,我们的专题是:面对高考。针对冯江同学和许多中学生及其家长们面临高考的压力和困惑,我们编发了“高考‘状元’成功秘诀”一稿,希望能对有关读者有所帮助和启发。读者朋友,您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疑难,请来信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9.
品茶说天下     
《南风窗》1997,(5)
“你们的文章耐读,但有时太长,看得很累。可否短些,再短些?”很长一段时间,都听到读者这样的反应。不少读者还提出,很怀念当年的《饮早茶》等短小精悍的栏目。“读者是我们的上帝。”上帝的要求,理应满足。为此,编辑部同仁聚在一起,研讨了一个解决方法,即每月大家喝一次早茶,早茶会上每人举出一条最近印象最深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中可外,看似零碎,但集中起来,或许就能反映一定的视野。就叫它“品茶说天下”吧。从本期开始,编辑部的茶客们将陆续亮相。读者朋友,愿您也能从中品出些不平常的“茶味”来。  相似文献   

10.
过去,我也反感刊物登广告。自拜读了阿蓝的“答读者”后,改变了我的片面看法。阿蓝的“答读者”开门见山,言简意明,以平等探讨的对话方式,从现实生活到理论角度阐述了刊物登广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令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1998,(4)
又到4月。 4月,《南风窗》创刊13周年;“城市故事热线”开办3周年。 早在春节之际,就有读者在贺卡上问我,3年了,当年“城市故事热线”的朋友,如今在干些什么呢?编辑在为“热线”的读者寄贺卡的时候,向20位一直与“城市故事热线”有联系的读者朋友发出了这样的询问。很快,回信如雪花般飘来,每一封都厚厚的几页纸,有的还寄来了照片。也有的将我们当年编辑同仁签名寄去的贺卡复印后寄回来,上面写着:“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12.
本刊第四届“开眼界”活动幸运读者名单公布后,有些朋友坦率来信询问:幸运者是否个个都是真的? 广西幸运读者黄毅接到某信息公司的信函调查:你是怎样成为幸运读者  相似文献   

13.
阿蓝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 打开《南风窗》,你会看到这刚刚竣工的“玻璃屋”。“屋主”我欢迎阁下的光临。先送上我的名片:阿蓝,编辑,女性公民,共和国阳光下出生、成长。请多多指教。“玻璃屋”,顾名思义,透明的办公室!如果你对我们刊物的文章及编辑工作有疑问、意见或建议,请给阿蓝来信,我将尽可能满足你的要求。当然,阿蓝不是“百事通”,当不了“救世主”,不可能帮助每个人解除工作、学习、感情等方面的困扰,敬请原谅。这所透明的小房子是编辑部与你沟通的桥梁,欢迎你,朋友! 这回,“玻璃屋”选登了唐灿光读者的来信,下一回,该轮到你了。不少读者想了解我们杂志社的情况,开张之日,先向你披露一条本编辑部的“内部新闻”。既然是“屋主”,也就从“屋”说起吧。告诉你,我们编辑部的  相似文献   

14.
热线综述     
《南风窗》1996,(10)
今年第6期“城市故事”在编发了《好人为何没‘好报’?》一文的同时,我们发出了“请读者谈谈自己的看法”的邀请,许多“城市故事”的读者写信或打电话来编辑部,谈了他们的一些看法,对我们很有启发。在这一期里,我们编发他们的一些见解,看看您的看法与他们是否一样。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1997,(9)
我们为今年订阅《南风窗》的“城市故事”的读者又寄去了一批礼品。去年10月,我们在“城市故事热线”中告诉读者朋友,如果你订阅了1997年的《南风窗》,并将订单复印件寄给“城市故事”,我们将为你寄上一份小小的礼品,以纪念我们的相识相知。也有没有订单的读者,他们来信问能不能加入到“城市故事”的读者队伍中来,我们当然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在1997年上半年,我们的读者名单里增加了500多位新朋友。我们通信,通电话,共同为把这个小小的栏目办得更好而努力。远在他乡的雷刚读者希望我们为他在中山大学读书的朋友在20岁生日的时候送上一束玫瑰花,而在海南工作的李学山读者寄了一张明信片给我们,希望每一个《南风窗》的工作人员都能为他签上名。这一切一切,虽说繁杂而琐碎,但我们还是尽力去做。当我将读者的心意告诉我的同事的时候,从社长总编到每一个编辑到广告员和发行员,全都放下手头的工作,找一支好笔,认认真真地签上了自己的名。社长吴迅还特地在自己的柜子里找出一张《南风窗》的祝福卡,叮嘱编辑一并为读者朋友寄去。有不少过去陌生的读者已成了《南风窗》的老朋友,他们不但认识了这本杂志,还认识了杂志社的工作人员,有的读者知道了杂志社的生日,在4月到来的时候,“城市故事热线”收到了来自全国的许许多多的生日卡。得到的回报令我们感动不已。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的心,相隔得并不遥远。相识,已是一种缘;相知,更是难能可贵。下个月,又到明年刊物的征订季节了,“城市故事”将一如既往,为每一个读者奉献她的真诚和祝福,真诚地欢迎您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1994,(5)
第四届“开眼界”活动圆满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年复一年,“开眼界”为我们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新读者。虽然,他们仅是《南风窗》千千万万个读者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然而,通过他们,我们感觉到一份份关怀一份份支持,我们也感受到万千读者的一份期待。 南国的春季,乍暖还寒。刚刚离别的朋友却为我们寄来了火般的热情。一封鸿雁,一片情谊,一封家书,无限心意。 石家庄市尹凤奎读者在信中  相似文献   

17.
本刊今年将增设“保险之窗”栏目,为读者们提供有关保险方面的资讯,并设有保险信箱,邀请专业人士为大家解答有关疑难问题,欢迎读者朋友来信来稿。  相似文献   

18.
4年前,本刊“广角镜”曾摄取了“神秘的黄岐道”上一个个令人困惑的镜头。可以告慰读者的是,当时用行政手段屡禁不止的非法活动,如今竟然“土崩瓦解”。奇迹是怎么发生的呢?  相似文献   

19.
挥挥手道声再见。再见,朋友。 8月21日,送走了最后一位客人,我才松了一口气,本刊的第一届“开眼界”活动终于较为圆满地结束了。是为了让各地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开放改革后的广东,也是为了增进我们与读者的友谊,今年,本社举办第一届广州、深圳、珠海“开眼界”7天免费游活动,去年10月在杂志上刊登启事后,读者填写的表格与来信纷至沓来,其中有不少很有建设性的意见。我们从中抽选了10名全年订阅《南风窗》并寄回每期意见表的热心读者,参加这次活动(名单已在9月号公布)。作为《南风窗》的“特派员”,我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共同度过了愉快的7天。 17日上午,读者们来到了杂志社所在地——颇有  相似文献   

20.
热线综述     
《南风窗》1996,(3)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我们的城市,又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春天。而我们的“城市故事”,经过一年的时间,也真正走入了读者朋友们的心中。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我和编辑部的同事们忙着为读者朋友们寄去一张张贺卡,而读者朋友的一封封来信,一份份小心意,也令这个春天显得更加温暖更加美丽。一个还在读书的孩子写信来“城市故事”,同时寄来了两只纸鹤,两只小小的纸鹤是孩子从作业本上撕下一页纸折来的,小纸鹤的两翼上分别写着“元旦快乐”和“纸鹤代表我的心”两行小字。纸鹤虽小,那一份暖意却浓浓。我把其中的一只纸鹤寄给了陈晖,“城市故事”1995年12月发表了她的稿件“拒绝死亡”,她是我们这个城市的一个强者。身患绝症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