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清敏 《外交评论》2009,26(4):32-42
外交布局是国家在对外关系中对与不同国家关系轻重缓急、先后顺序的安排,体现国家对外关系的定位和战略。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从八大到十一大,中国根据无产阶级的阶级观和国际观,在对外关系布局中始终把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对被压迫民族的支持,第三是反对西方帝国主义。而从十二大到十七大,经过改革开放以后的不断调整,到本世纪初中国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的成熟、稳定的外交布局。随着对外关系布局的变化,中国对外交往的领域在扩展,内涵在丰富,以关系为导向的外交正在朝以功能和领域为导向的外交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回顾与展望陈兴耀建国45年来,在风云激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广交朋友,发展友好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对外关系的新局面。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下,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  相似文献   

3.
浅谈中国对外战略与对外政策的确立与调整亓成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来,我国的对外关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也经历了极其艰难曲折的历程。其间,我国的对外战略随着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而不断变化和调整。迄今,这一过程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6...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新阶段何方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后,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也上了一个新台阶。1994年,中国将根据中共中央14届三中全会决定,开展广泛、深刻和内容丰富的改革,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奠定基础。这又使中...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开创中国对外关系新局面的指南周青邓小平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杰出的大战略家。邓小平的战略思想是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社会战略理论、战略思想、战略艺术的瑰宝,是中国对外战略、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的战略思...  相似文献   

6.
谢益显 《外交评论》2000,3(3):42-50
1999年发生科索沃战争和美国炸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事件,使我们中国人对自己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更见深重了。这要求我们在对外战略策略方面必须有相应的反映。可是,不能认为国际形势和格局以及中国对外关系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变。因此,中国原有的国际大战略和对外基本战略都需要继续得到肯定。在此前提下,在我们的对外战略策略意识方面除了总的需要增强“人民的凝聚力”之外,还需要在民众中增强反霸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做好进行可能的反侵略战争的心理准备,加强对外交流和宣传中国社会主义和平外交的一贯的记录、现实的实践及其信守的原则和根据,以及需要在对外关系中更加关注有关对方国家的民众的心理和情绪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指导下,党的对外工作成就斐然,发挥着独特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对外工作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我们要进一步提升这项工作的质量,使之更好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8.
指导中国外交的战略方针张玉良众所周知,从本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点的当代中国进入了社会大变革和经济大发展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中国的对外政策也进行了重大调整,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而80年代末以来,世界局势又进入了...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周启朋对外经济关系是美国对外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美国传统的对外经济政策强调发展国际经济,保护本国经济免受外国投资和竞争的影响和大力拓展和扩张海外市场。这一政策是为推行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和经济秩序,保持美国自身的繁荣,保持美国...  相似文献   

10.
独立时间不长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面临复杂而特殊的国际环境,其对外政策要考虑到主权、安全以及对外经济联系诸多因素。对外政策的目标首先是要保障国家独立、领土完整等安全要求,然后是国家经济等发展问题。针对自身的内外条件,哈提出了符合本国利益的对外政策理论、方针和原则。其对外政策实践勾勒出一个“同心圆”轨迹,具有显著的地缘政治色彩。哈中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迅速,彼此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政治、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两国共同致力于构筑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由于地域、历史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因,不同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关系布局中的地位有所不同,中国与它们关系的状况也有别。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首要;与广大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仍然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最可以信赖的基础;与拉美发展中国家关系虽然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重要性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12.
周林 《外交评论》2002,(1):24-29
文章指出中国入世后对外经济关系将进入一个多边框架下的多领域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作者分析了中国入世后对外经济关系变化的几个新特点,并认为入世后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但也将会变加复杂。因而需要我们进一步切实做好几项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13.
“涉外法律”可以分为“涉外公法”“涉外经济法”与“涉外私法”。2023年6月28日通过并于同年7月1日生效的《对外关系法》属于“涉外公法”的范畴。该法共有六章四十五条,含总则、对外关系的职权、发展对外关系的目标任务、对外关系的制度、发展对外关系的保障及附则。它意在申明中国的对外关系活动将严格按照法治轨道运行,促使涉外法律体系更为完备,更有利于开展涉外法治斗争和维护国家、企业和国民利益。针对该法的宣示性及高度抽象和概括性,在该法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应加大相关研究,为立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有效实施打下基础;其次要协调好《对外关系法》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关系;再次采取有效实施《对外关系法》的具体举措;最后要注重非国家行为体对实施《对外关系法》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帆 《外交评论》2020,(2):1-22,I0001,I0002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对外依存度偏高的风险,而经济上的对外依存与战略自主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回顾一些大国的对外战略可以看出,相互依存直接影响对外战略,对外依存度过高会导致战略自主性的下降,从而极大缩减战略选项,甚至在一些关键节点不得不诉诸战略冒险。中国的对外依存与战略自主的关系也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度采取"一边倒"的对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略自主。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对外部市场、技术和能源的依存度不断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对外战略的全面自主发展。因此,中国的大国战略必须在外向与内顾、国际与国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更为合理地协调对外依存与战略自主之间的关系,将全面深度改革开放与全方位外交布局紧密联系在一起。唯其如此,中国未来的大国外交才能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十分重视党的对外工作,在多种场合阐述了党的对外工作的重要原则,从而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关于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思想。在这一正确思想指导下,党的对外工作摒弃了“左”的影响,实现了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的重大转变,形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对外交往局面。继邓小平之后,党的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王逸舟 《外交评论》2010,27(4):8-13
我个人在研究中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是,曾经处于国际边缘位置的中国,在逐渐崛起为世界中心舞台上的一个主要角色的过程中,需要在体制、政策和观念上做出哪些丰富、调整和改进。这方面,思索的重点不在对外博弈,比如说中国如何处理好当代对外关系的“四条线”(分别涉及与大国、周边地区、多边机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而是我们自身如何“强身健体”,  相似文献   

17.
为了配合我国外资政策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转变,我国对外投资法律也进行了调整,将原有的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便利了对外直接投资。然而,现有的对外投资核准制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降低了法律的透明度,增加了对外投资的不确定性和成本。有必要通过制订统一的《境外投资管理法》并设立统一的审批部门,并通过法律明确认可诸如自然人等非法人实体对外投资主体的资格,从而真正实现对外投资的便利化。  相似文献   

18.
国家利益是现代民族国家对外行为的内在决定性因素,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追求是国家的基本对外职能。国家利益的内容及形式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随着国家决策层主观认识的变化而相应变动。如何认识国家利益和判断国家利益,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对本国利益的维护和拓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国民经济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国家建设任务的重点,经济利益始终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经济关系中积极维护和主动拓展国家经济利益,是中国政府长期坚持的战略重心。  相似文献   

19.
《外交评论》2016,(6):22-44
近年来,人们对中朝关系的发展莫衷一是。实际上,随着中国国家战略目标的调整,影响中朝关系的因素发生了变化,国际化是影响中朝关系的新的重要因素。经统计检验,本文发现OECD国家的经济周期、世界经济周期和OECD国家的进口增长率与中朝关系活跃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世界经济特别是OECD国家经济扩张时期,中朝关系相对冷淡;而在世界经济特别是OECD国家经济收缩期,中朝关系相对活跃。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本文认为,国际化三要素中关键自变量的变化是形成中国对外关系中周期的原因。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际贸易(包括中国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取代了新中国三十年中周期的自变量,形成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对外关系中周期。随着中国对自身定位的变化,国际资本交易和中国对外投资将成为下一轮中国对外关系的关键变量,新的中周期开始形成。中朝关系的波动是以中国的政治中周期为底线的,对中朝关系的偏好和预期,需要更长远的历史透视和深入细致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国家豁免问题既是一个法律问题,又是一个涉及到国家对外关系的政策问题。作为法律问题,它涉及一国法院对外国国家是否拥有管辖权,外国国家在一国法院是否享有豁免权。作为国家对外政策问题,确定外国国家有无豁免权,是否给予豁免,直接关系到该国与外国国家的关系和该国对外政策的实施,因而,直接涉及到国家的对外关系和利益。在国家豁免问题的实践中,美国历来由具体负责对外事务的行政部门——国务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施加左右局势的影响。但是,1976年《美国外国国家豁免法》(简称《豁免法》)的制定与颁布,结束了国务院在此问题上大权独揽、拥有决定性发言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