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股东利益遭到侵害具有深刻的经济、制度根源,在我国证券市场中较为典型。而现有的法律制度中却缺乏可操作的救济措施,使这些投资者在血本无归的同时又求诉无门。保护小股东利益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我国的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必须结合我国独特的资本结构与市场环境,完善公司内部监督机制与小股东的事后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关系企业中,母公司往往为了整个集团利益而对子公司行使不当行为,致使子公司小股东及债权人利益受到损害。深石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当子公司破产或重整时,如何保护子公司小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本文对深石原则及其它相关理论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指出我国引进深石原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清算义务人制度是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而产生的法律制度,对保护债权人利益具有重要意义。现行《公司法》及其《公司法司法解释(二)》将有限公司股东作为清算义务人,使股东责任从有限责任变为无限责任,致使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失衡,已经摧毁了我国的市场退出法律体系。基于股东、董事、监事、直接责任人等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地位、职权等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有限公司的清算义务人不是股东,只有董事才是妥当的清算义务人。现行制度根源于对公司解散效力等一系列制度的误解,已造成债权人从破产清算向非破产清算逃逸,损害了股东利益。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正道在于,继续保留清算义务人制度,增设董事的破产申请义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对美国公司法中外部董事制度的利弊分析上入手,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出:外部董事的独立性有利于健全企业治理结构中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之间的制衡关系,以保护中国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与此同时,由于其作为外来制度本身的弊端,我国在进行制度引进的同时须注意相关问题,扬长避短以优化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公司表决权例外排除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司表决权例外排除制度包括股东表决权例外排除制度和董事表决权例外排除制度,是指当股东(大)会(董事会)表决的决议事项与某一或某些股东(董事)存在特别利害关系时,这些股东(董事)或其代理人不能以其所持表决权参与表决的一种法律制度。作为矫正失衡的股东利益关系,防止控制股股东、公司“内部人”滥用资本多数决和控制权,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激活股东(大)会制度、董事会制度的一种表决权行使机制,与表决权限制制度不同,公司表决权例外排除制度有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和行使规则。我国公司法对此一制度予以借鉴和移植,将对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促进公司经营的稳定,甚至对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理性运作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连宗 《法制与社会》2011,(14):32-33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国独立董事不“独立”和不‘懂事”,使其缺乏足够的动力和能力去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分析前述缺陷,提出从通过立法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优化独立董事聘任机制,建立独立董事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完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和和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来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以使独立董事在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楠 《法制与社会》2014,(13):35-36
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引入独立董事,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和监督作用,对健全董事会功能,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保董事会考虑所有股东利益,减少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纵,有效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具体手段或辅助措施,独立董事的引入是对完善公司监督机制的有益尝试。现阶段的独立董事制度尚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有益的努力和尝试会促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沿着良性轨道发展,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在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国独立董事不"独立"和不‘懂事",使其缺乏足够的动力和能力去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分析前述缺陷,提出从通过立法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优化独立董事聘任机制,建立独立董事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完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和和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来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以使独立董事在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菲 《法制与社会》2013,(26):33-34
从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到今天实行近十年的时间里,独立董事制度一直是法学界、管理学界、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我国先面临的是大股东欺负小股东利益与监事会失灵的问题,所以独立董事制度在当时是否应该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如何融入我国的公司模式,独立董事制度与我国二元体制下监事会制度如何协调,这都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综述的重点内容就是独立董事制度存废问题与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之间关系的问题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独立董事选任制度是独立董事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独立董事应以代表中小股东为基础,独立董事选任制度应以证券网络和第三方非政府组织为依托,构建一个以独立董事占多数的,以选为主以任为辅的董事会,以增加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使独立董事作用有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现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存在可以调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但目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表现出了诸多问题,如独立性较差,信息不对称,选聘机制不健全等。所以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的情况下,对今后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董事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现代法学》2007,29(3):40-47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司的经营者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法律责任风险。对于那些恪守诚实信用原则、为公司和股东利益而作为的董事,有必要设计风险转移机制来分散其部分法律责任风险;董事责任保险、董事补偿就是比较有效的两种制度设计。其中,董事补偿制度是由公司所提供的一种激励机制。董事补偿包括法定补偿和任意补偿两类。为了激励董事为公司和股东的利益而努力工作,我国公司立法应确立该制度。  相似文献   

13.
独立董事制度是否健全在很大程度上与董事会是否具有独立地位,是否能真正代表全体股东利益有关,独立董事制度能够较好地达到这一目标。为完善该项制度建设,必须强化有关独立董事的运作机制,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能范围及相应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很不完善,本文阐述了在现行条件下,独立董事对中小股东利益进行保护的若干机制,如对关联交易的审查及发表独立意见、向中小股东征集投票权、采累计投票制选举独立董事、建立独立董事与中小股东定期交流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刘桂清 《法学评论》2006,24(3):70-74
按新公司法第153条的规定,当董事职务行为违法而造成股东利益损害时,应向股东直接承担责任,股东有权针对董事直接提起诉讼。该制度虽然与传统法律理论不相吻合,但却共同存在于两大法系的公司法之中。大陆法系从制度的功能意义与公司机关构造的特点的角度对其正当性进行论证,英美法系则从信赖关系的事实出发构造义务——责任体系。英美法系特定情形下董事对股东之信义义务理论更值借鉴,应该明确其股东对董事直接诉讼的法理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即股东对公司承担责任仅以其出资额为限。这种有限责任制度,分散了风险,刺激了投资,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应注意,如果片面强调维护股东利益,而忽略对债权人的保护,在市场经济处于初创、法制不健全时期,有限责任制度就很易被用于规避法律。母子个司间存在的过分控制就是一个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3条中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可以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可见于公司是独立的法人。母公司是相对于子公司而言的,是掌握子公司多数股份,从而能够实际…  相似文献   

17.
吴广 《广东法学》2003,(5):39-45
股东是公司的投资者和风险的承担者,广大股东的积极参与促使公司制度的发展壮大,加强对股东特别是小股东的保护,维护股东的投资利益,对公司制度的稳步发展极其重要。但公司制度发展到今天,董事会权力的扩张,使广大股东的权益变得极其脆  相似文献   

18.
股东代表诉讼若干问题之中美立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0月27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首次明确规定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为股东特别是小股东因公司管理层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而受到间接损害时提供了法律救济的途径,但同时又隐藏了股东恶意诉讼的可能性等许多问题。这项源于英美法的制度在美国实施时间长,完备程度高,在许多方面为中国立法的完善提供了借鉴之处。本文通过股东代表诉讼若干问题之中美立法上的比较,分析了我国如何在股东代表诉讼中平衡制度利益与公司利益,更好地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全资子公司的设立原是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要求,却成为控股股东侵害公司及小股东的工具.个中原因不乏公司法律制度在预防机制上对全资子公司的忽视以及部门规章的效力等级不足,在救济机制上又集体失效.应将设立全资子公司的列为股东会特别决议事项,赋予公司登记审查机关以审查职责;穿越规则对公司法人格并无实质影响,可积极引入事先预防与事后救济.  相似文献   

20.
在母子公司中,基于法人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母公司并不为子公司的债务负责。但是,由于子公司受到母公司或多或少的控制,母公司往往会利用这种优势来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子公司就沦为母公司牟取利益的工具。母公司的利益固然得以实现,而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