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 针对案件审理程序的差异,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采取五项措施确保裁判文书的质量。第一,完善裁判文书签发制度。该院规定:简易程序案件的裁判文书实行承办人初审、庭室负责人终审(签发)“二审”制;普通程序案件的裁判文书实行审判长初审、合议庭再审、庭长终审(签发)“三审”制。第二,强化裁判文书督查。  相似文献   

2.
魏县人民法院从制作裁判文书着手,严把裁判文书“出口关”,杜绝裁判文书“带病出院”一是完善裁判文书制作,从格式上防止裁判文书“出轨”:二是推行裁判文书交叉修改制度,切实做到语言流畅,通俗易懂,说理透彻,质量优良;三是实行庭长负责制度。案件承办人员和书记员要严格按照“司法文书格式”的要求制作,否则审判长、庭长不予签发;  相似文献   

3.
法院新闻     
《中国审判》2014,(5):8-8
近日,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启动裁判文书二维码管理制度。该院要求全市法院所有的裁判文书,包括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等一律按要求添加二维码。据介绍,裁判文书上的二维码使用起来十分简便,用微信“扫一扫”或360“安全二维码”等任意二维码扫描软件即可获取案件的审理法院、案号、承办部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从最高人民法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裁判文书的改革和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裁判文书质量的工作都十分重视,最高人民法院肖扬院长甚至针对当前人民法院裁判文书质量的现状尖锐地指出:“现在的裁判文书千案一面,缺乏认证断理,看不出判决结果的形成过程,缺乏说服力,严重影响了公正司法的形象”,为此,他明确要求“要加快裁判文书的改革步伐”,“要做到裁判文书无懈可击,使裁判文书成为向社会公众展示法院文明、公正司法形象的载体,真正具有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5.
罗书平 《中国律师》2004,(10):44-45
法院裁判文书的“判后语”在媒体公开之后,在法律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四川省高级法院执行局法官罗书平发表了《裁判文书不是演讲稿》的文章后,一位大学生提出了相反的观点。罗书平法官回了信。现将来信刊载于此,欢迎读者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法庭内外》2010,(5):56-56
为进一步提高商事裁判文书质量,北京市延庆县法院制定了《商事裁判文书制作校核规范》,该规范明确规定裁判文书的校核应严把5个环节,以确保商事裁判文书零差错。  相似文献   

7.
中国环境司法现状调查——以千份环境裁判文书为样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裁判文书是司法现状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调查收集的近千份环境案件裁判文书的分析和中国的环境司法现状的梳理,发现并就裁判文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要素和变量,主要包括案件数量、裁判种类、文书性质、诉讼参加人、事实认定、裁判理由、裁判结果、案件终结等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裁判文书角度探寻中国环境司法救济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裁判权,依法审判各种案件,对案件的诉讼实体问题或或者诉讼程序问题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处理决定,它包括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它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 体制,是诉讼过程和审判结果的记载,是人民法院的重要门面,。是司法公正的最终载体,它关系到国家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关系到当事人诉公权利和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关系到人民法院实事求是,依法办案,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的公正形象,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份裁判文书,必须努力写好每一份裁判文书。  相似文献   

9.
判决书应展开法官心证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裁判文书是司法公正的最终体现。提高裁判文书质量,已提到了法院工作的议事日程。在2000年的第一个月,全国法院系统在京举行的“裁判文书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加快了裁判文书改革的步伐。研讨会的参选论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裁判文书目前存在问题和改革的思路,对裁判文书、律师文书质量的提高都有参考作用。由于版面所限,本期仅造4篇以飨读者。作为审判活动最终体现的裁判文书的质量,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关注的结果是担忧多于乐观。但是人们在列举“质量堪忧”现象的时候,提及更多的是判…  相似文献   

10.
裁判文书作为审判工作的最终载体是准确地反映诉讼活动 ,检验审判工作质量的重要尺度 ,也是执行裁判的依据。但目前在我国的裁判文书中普遍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 ,以致引发执行难 ,从而影响司法公正。因此 ,必须规范裁判文书的制作 ,以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1.
指导性案例裁判要点嵌入裁判文书是统一裁判尺度、提高文书释法说理效果的一种有效形式。裁判文书作为独立的叙事文本,指导性案例裁判要点的嵌入必将改变文书内部的叙事元素关系网络及结构,带动“演绎式”向“演绎+类比式”双线叙事结构转变,进而形成嵌套式叙事风格。基于司法实践语境,嵌套式文书的叙事理念和叙事模型得以重新诠释;依文书叙事者援引案例的主、被动性区分叙事情境,可以差异性地构建微观层面的嵌入型叙事模式,以满足裁判文书制作的内在需求,即聚集该类叙事形态构成体系以产生合力效应,完成微观表达上的统一,进而从宏观上促成裁判文书叙事风格的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特区法坛》2005,(6):41-41
为了进一步规范裁判文书的制作行为,提高裁判文书的制作质量,增强裁判文书的社会公信度,树立人民法院的社会形象,今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我院组织专门力量,对今年以来审结的裁判文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自我评查和重点抽查。  相似文献   

13.
胡云腾 《中国审判》2009,(10):94-96
为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裁判文书的演变,本刊按年代随机抽取6份民事裁判文书请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副会长胡云腾作一点评。  相似文献   

14.
蔡正文 《特区法坛》2004,(11):27-27,29
根据《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所提出的裁判文书改革重点和具体要求,民事裁判文书应当叙事清楚、逻辑严密、说理透彻、判决条文言简意赅、无懈可击,树立司法权威,实现民事审判司法理性、公平与正义。笔者就遇到一些民事裁判文书,并非符合最高法院要求的那样,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问题,对此问题进行点滴归纳,以便今后在司法文书制作中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5.
陈海燕 《特区法坛》2005,(5):17-18,21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下,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以及广大法官开展了一场包括改革裁判文书制作在内的审判方式改革,我省一些法院和法官也在裁判文书改革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般是在原民事裁判文书样式的基础上参照刑事裁判文书改革的方向或《人民法院报》或其它的一些司法刊物刊登的一些以新格式写作的裁判文书样式,加上一些专家学者对书写裁判文书提出的一些新论点、新看法等指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发挥判例机能的路径探析--从改革裁判文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国鹏 《河北法学》2001,19(3):106-109
判例的机能在大陆法系国家日益受到重视.作为判例载体的裁判文书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制作一份适合我国司法实际及法律环境的裁判文书,经权威机构依一定程序上升为判例,再指导司法实践作为裁判依据,这不仅对法律自身的完善,而且对社会正义司法的实现及司法改革的推进皆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江云 《特区法坛》2005,(3):52-53
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与社会公众联系的纽带,它不仅反映案件的全貌,更重要的是,它是法官向当事人表明国家意志和司法态度的一种重要语言形式:因此,强化法官责任,提高法官裁判文书的制作水平,保证裁判文书的质量,是办案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裁判文书质量的高低,对于增强人民法院办案严肃性,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度,维护法律尊严和人民法院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提高裁判文书的制作水平,是司法公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裁判文书深度公开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研究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相关问题。第一部分提出了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概念和三个特征。第二部分分析了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价值,认为裁判文书深度公开是贯彻落实司法公开的应有之义;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是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等等。第三部分论述了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内容,认为评价裁判文书公开程度的标准是案件的卷宗材料,并具体从审判程序的深度公开、审理查明的事实和证据的深度公开、裁判理由的深度公开三个方面,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应当深度公开的内容。在第四部分归纳了裁判文书深度公开的限度。总之,应当逐步推动案卷材料当中能够公开的信息通过裁判文书予以深度公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审判制度的改革 ,法官对裁判文书的制作首先应当走出无须“讲理”的误区 ,其次是法官必须学会在裁判文书中据事、依法、论理。凡是认定的事实都必须一一叙明 ,选用词语时不能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对证据的不同证明效力应当在充分说理中作出判断 ,对有矛盾的证据的取舍理由必须公开。裁判结论的生成依据必须在“本院认为”这部分中予以充分阐释。  相似文献   

20.
公证文书的种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凡 《中国公证》2006,(4):15-19
在公证实务和公证理论的层面上,公证文书都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正如民事司法实践和学理上的裁判文书,其含义也是从广义上去理解的。综观《公证法》诸条款,“公证文书”和“公证书”是分别加以表述的。如果作一简要概括.公证文书是对公证人依法行使公证权所出具的各类法律文书以及公证活动中形成的其他有法律意义的文件的总称。各类法律文书如公证书、现场公证词等,其他有法律意义的文件如公证人制作的谈话笔录、核查笔录等。对于公证文书的种类.至少可以有两个不同的区分角度,一是形式意义上的分类.二是法律意义上的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