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提升司法公信力,不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培育法律信仰,更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提高法官素质,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充分信赖、尊重与认同裁判结果。  相似文献   

2.
人民法院司法公信现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对我国司法公信现状的判断主要是通过满意度调查的方式获得的,但这种方式具有片面性。本文通过对案件质效、法官自我的评价、当事人的反映和社会公众的认知等多角度的考察,揭示出我国的司法公信呈现出"四个交织"的复杂图景:案件质效不断趋好与司法公信不断趋弱的现象交织,当事人维权意识增强与权利滥用现象交织,社会公众对司法的客观评价与主观臆断交织,司法公信不足与司法自信不强交织。  相似文献   

3.
2014年8月,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开始试运行,至今已近3个月。近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将正式上线,成为继中国裁判文书网之后开通的又一全国性统一司法公开平台。  相似文献   

4.
正3月29日,"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创新‘福州杯’院长论坛"在福州召开,论坛围绕法院文化建设与司法公信力、法院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追求、法院文化建设创新之路径三个主题,先后有17位获奖作者发言。精辟的观点、精彩的发言使与会者受益颇丰,现摘取代表在会议上的发言精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2012,(11):4-4
司法公信出了问题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是内外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认识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司法公信萎靡的现实,我们不宜简化为主因、次因之论。辩证地看,内因或基础也好,外因或条件也好,都是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的发生发展,既是自身运动的结果,也是既定外力施加影响的结果。就司法公信凸现出来的诸多问题而言,有司法者不公、不廉的一面,也有司法环境不佳、不利的一面,这两个方面各算各的账,不应混为一谈。讨论司法公信低落或缺失的成因,需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把内因或基础方面的事情归结为社会问题或司法环境不佳;二是把外因或条件方面的事情归结为司法自身问题或司法不公。  相似文献   

6.
徐军 《中国审判》2010,(9):76-77
公正廉洁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人民法院履行好司法审判职责的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要扎实开展以公正廉洁司法为核心的“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花大力气、下硬功夫解决制约公正廉洁司法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司法能力、司法水平和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司法裁判影响大但权威小。对权力机构的不信任情绪弥漫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在这一背景下,司法决策的形成要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尊重司法常识,回归司法理性,避免空洞的口号,避免把对现有体制的弊病转化为貌似合理却实际上更为荒谬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于冶国 《法庭内外》2013,(11):40-40
尽管法院判决不应被舆论左右,但是,如果质疑声得不到专业、权威的回应.各种误解和猜测很可能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扩大影响,消解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司法机关在舆论面前的沉默.甚至会让一些人对法治丧失信心。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2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2013年《法治蓝皮书》,书中刊载了《中国司法透明度年度报告(2012)》。报告显示,海南法院司法透明度整体测评名列前茅,其中海口中院在全国43个较大市的中级人民法院中名列第一。这也是海口中院继去年司法透明度测评排名第七后,再一次获此殊荣。海口中院院长吴剑平表示:"在全国43个市中级人民法院中摘得桂冠,对我们来说既是动力,也是压力。下一步,我们将借助科技手段,进一步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和范围,推进审判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司法公信具有重要意义,其依赖于高尚的精神文化、健全的制度文化和规范的行为文化,要通过创建公信品牌,搭建文化平台、健全制度体系、加强规范化建设等途径来促成司法公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始终紧随时代步伐,开明开放,在司法公开的道路上进行不懈探索和实践,用司法的"阳光"照亮了信任"雾霾"下的公正。全媒公开,让庭审触手可及2013年10月22日下午,社会高度关注的飞行员吴辰诉某航空公司要求解除劳动合同一案在合肥中院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12.
正送走了70多岁的老上访户老刘,张怡鹏终于可以坐下来喝口茶歇一会了。在法庭合并之前,老刘的案子在龙河人民法庭审理,由于对结果不满,老刘开始了漫长的上访之路。老刘不但为自己的案件上访,还经常带着有官司的其他人上访,同时还自建了一个小网站,在网上发帖,负面的东西比较多,造成了不小的影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司法改革涉及到司法制度方面的体制改革与司法机关内部的治理整顿两个方面,由司法机关推行的司法改革,根本不是制度设计上的问题,因为制度的变革需要立法的确认。面对当前“司法信任危机”的局面,司法机关推动的司法改革首先应当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本身入手,寻求司法公正的合法途径,通过重塑司法公信,重新赢得民泉封司法活动的信赖与尊重,树立良好的司法公正形象,以此来推动司法改革,这才是当前司法改革首先需要着手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徐建新  陈锋 《法律适用》2014,(3):101-104
司法公信建设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司法改革为司法公信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司法权威意识溃乏、司法制度不完善、法官整体素养不高和司法产品信誉不佳,是当前影响司法公信力建设的关键因素。为此,应借助司法改革,从强化司法权威、完善司法制度、提高法官素质和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司法环境、司法制度、司法队伍和司法产品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不断推进和司法改革进程的加快,建设透明司法和阳光司法成为改革的重点和发展趋势。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庭审公开网、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以及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四大平台已经建成,司法公开体系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6.
审判公开是我国宪法以及人民法院组织法、三大诉讼法规定的一项诉讼原则.目前,我国以维护司法公正为目标的司法改革正在积极、稳妥、务实地推进,而推行司法公开既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从理论上讲,司法公开应从狭义、中义、广义三个层面进行解读;司法公开的主体应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两个司法机关;司法公开的核心领域应是刑事司法,刑事司法公开不应局限于庭审、审后两个阶段,应扩展至审前阶段;刑事司法不公开的案件范围不应突破法律规定,大众传媒对刑事司法的报道也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李亮 《中国审判》2014,(2):94-95
"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在法官已成为法院、法律缩影的时代,如何让百姓相信法院、信仰法律,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民群众对法官的认同与尊重。法官不被认同和尊重的多重因素就直观因素来讲,表现为:一是"执行难"问题。不少群众认为法院执行不力,法官暗箱操作,或想吃拿卡要,将判决书贬称"法律白条",甚至"打折出让判决书",认为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司法不如不要。二是人为放大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8.
司法建议作为审判职能延伸的一种形式,在消除隐患、堵塞制度漏洞、改进工作方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是实务操作中却存在司法建议反馈率低,司法建议认同率低,司法建议层次低的三低难题,如何破解并有效提高司法建议质量和与其相依赖的司法公信力,成摆在法院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构建司法建议公开制度显是破解该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法院下发了关于规范法院干警司法行为的五个严禁的规定,即:严禁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严禁违反规定与律师进行不正当交往,严禁插手过问他人办理的案件,严禁在委托评估、拍卖等活动中徇私舞弊,严禁泄露审判工作秘密。提出五个严禁,充分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加强法院队伍建设、严惩违纪违法行为、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坚强决心,是反腐倡廉的一记重拳,在全国法院系统、在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很大震动。这既是对广大法官的严格要求,也是对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0.
汤维建 《中国审判》2014,(11):30-31
司法公开是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我国三大诉讼法对此均作了规定。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司法改革,司法公开是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司法公开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开是司法改革必须紧紧抓住的杠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