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今年全国“两会”让我感慨颇多,归结起来就是四个字:三“有”一“很”。三“有”就是有创新、有突破、有成效;一“很”就是很活跃。有创新和有突破更多地体现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里,《意见》本身充满理论创新和政治智慧,《意见》的出台又体现了党在领导工作上的创新和人民政协在工作上的新突破。我觉得这是50多年以来指导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一份里程碑式的文件。有了它,新时期人民政协的工作就有了指导和方向,有了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2.
智慧     
智慧杰弗里的儿子十分聪明,杰弗里很自豪地对妻子说:“这孩子的智慧一定是从我这里来的,你信吗?”“没错。”妻子回答,“因为我的智慧显然还在。”智慧...  相似文献   

3.
伴随开发开放的热潮,有这样一个群体.怀着激情、带着幢憬,离开深爱的故土,来到浦东这片热土,为着建设你我共同的家园而贡献智慧,挥洒汗水。为适应党建工作新要求,有这样一些党组织,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共享“家”的温馨,构筑“铁”的营盘,为着建设共同的新家园而凝聚人心,集聚力量。这就是浦东新区新家园党组织。  相似文献   

4.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这是一句颇值得深味的古话。“政声”,为官者的政绩、声誉也。一个官员的“政声”如何,在位时是很难听到真实的声音的,除非这个官员是一个虚心纳谏而又清正廉洁的清官。这道理很了然。在长达数干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朕即国家”的皇帝自不必说,就是一般握有权柄的官员,哪一个不是口含天宪,稍有逆拂,便可置人于死地?在专权的官威之下,倘有人敢言“政声”之非,这无异于老虎头上搔痒,自找死耳。所以,有“众立之诺诺”,而难得有“一士之还愕”.该星人治的结果.“政声”的好坏,自然也只有在“人去…  相似文献   

5.
杨林 《求索》2007,(12):151-153
文化批评就是“文化视野中的现实关注”。文化批评文本具有精神向度、人文关怀、现实取向、学理蕴涵、知识综合、感性形态和历史积淀等特征。“有干货”、“有文采”、“有智慧”是其文本美学的基本方面。文化批评是大众传播时代的产物,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文本形式具有很强的扩张力。在文化批评理论规约方面,“中国精神”的建构将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船政学者认为:福建船政事业起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这符合事实。鸦片战争失败后,迫使朝野考虑中国的命运前途问题,出现了一些很有智慧、很有眼光的共识,如图变革新,如“师夷长技以制夷”等等。  相似文献   

7.
喜耀粤西学校位于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罗定市,由教育家、性情教育倡导者——霍韬晦教授于1999年创办.香港“喜耀教育文化基金”捐资兴建并管理。“性情教育”内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源于孔子所讲的“仁”。校监霍韬晦教授赋予它现代化的诠释:性情教育,即开发健康心灵,让人生命成长的教育。霍教授认为:开发学生的性情,要先学珍惜、先学感激、先学规矩、先学礼貌。  相似文献   

8.
《观察与思考》2009,(6):12-13
有的贪污官员喜欢“囤积”现金,有的腐败分子则偏好“收集”房产,腐败花样真是层出不穷!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曦称,腐败“创新”很可怕。  相似文献   

9.
湖南衡南县委严格干部任用制度管理,三名走马上任的科局领导因政绩不实被“拉下马”。县委并为此专门召开常委会,对3人的任用问题认真进行反省。对自身用人失察问题,衡阳县委自觉反省纠正的做法很及时、很必要。知悉此事,引发了笔者如下的思考:其一,失察的根源是失实,必须把干部的实绩“考实”。干部的工作实绩,是其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一个干部的实绩,不能靠自己“吹”出来,不能靠“骗”出来,只能靠踏踏实实地干出来。有一些地方,由于没有把干部的实绩考“实”,致使一些虚假政绩鱼目混珠,影响了考核结果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家弘撰著的《黑蝙蝠·白蝙蝠──证据的困惑》1999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说,“我要写一本让很多人爱看也能看懂的法学著作。我要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步入法学的殿堂,领略法学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原则。”这本书正是这一想法引导出的成功产物。书中人物故事生动引人,证据学知识广博丰富,同时不失证据学理论的系统性。“证据虽不万能,但没有证据刚万万不能。”‘懈读困惑的证据,你才能走出证据的困惑。”读完全书,就能体味到这两句书封上的哲理性提示,有着广阔的社会人生的背景和深厚的法学理…  相似文献   

11.
“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极其伟大的科学构想,也是国家治理中极富智慧的制度设计。评价其理论价值、现实贡献、历史意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解决了求同与存异的问题。这也正是贯穿“一国两制”从酝酿出台、到探索实施、再到深入推进全过程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据说现在的运输司机有“两怕”:白天伯执法的,夜晚怕犯法的。这话很浅显,揭示的问题却很深刻。司机不是恐惧因为违法违章而受到制裁,而是恐惧执法不公;不是惧怕破财消灾,更严重的还要担心生命的安全。白天惧的是滥用的权力。晚上怕的是凶残的暴力。滥用的权力与凶残的暴力并没有因字面上的差异而于实质上有所分别,可怜的只是司机和那些普通的人们,无论是在戴着大盖帽的还是拿着刀枪匕首的面前,他们只能成为龟孙子。凡是与“法”字有关的都足以引起他们的不寒而采,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如何了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没有法。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狗·猫·鼠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一一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  相似文献   

14.
哲学这门学科有悠久的历史。从欧洲看,它在古希腊时就已经出现了。在那时,“哲学”就是智慧之友的意思。相传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当时被人们赞扬为“智慧的化身”,苏格拉底自己谦虚地讲:“我不是什么‘智慧的化身’,至多只能说是智慧的朋友。”从此,在欧洲哲学史上,就把哲学看成是“智慧之友”。在中国哲学史上,“哲”字也包含着聪明、智慧的含义。可见,中外哲学史上都把哲学看成是一种有关智慧的学问。这样一个对哲学的定义和解说虽然有它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很科学、很确切的。哲学这个概念,目前在西方用得是非常广泛的,好多学科里都有哲学。比如有自  相似文献   

15.
有些人骂起自己的祖国来,唾沫横飞,振振有词,甚至咬牙切齿。 从孤芳自赏的封闭状态中醒过来,勇于比较,敢于揭短,这不能就说是坏事。事实也证明,绝大多数人之“骂”,包括一些很偏激的人和很刺耳的话,实在是“怒其不争”。与麻木不仁比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然而,凡事极怕推敲。推来敲去,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你是谁?!是“星外来客”,是地球上那些发达国家推举的“裁判”,还是中国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16.
话题·焦点     
《创造》2012,(1)
12月25日,河南省中牟县举行“有技能、守规矩、受欢迎、做贡献”优秀新型合同工人表彰大会。将“农民工”这一称谓,改为“新型合同工人”,中牟县这一举动引起舆论关注。  相似文献   

17.
郭馨 《台声》2005,(10)
传说中让我们获得生命与智慧的神圣之树蕴含着来自古老东方的神秘、和谐、朴质、自然……“树”的象征根据圣经创世纪记载,上帝耶和华在创造天地之后,又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个园子,把人安置在那里。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了那园子,树从地里长出来,中间就有生命树和分辨善恶的树。传说人因偷吃智慧果被赶出伊甸园后,上帝就设机关把守生命树的道路,让人无法接近,无法得到永生。同样,在古老的东方,“树”作为生命的图腾,人们对它的崇拜也由来已久。“竹苞松茂”、“落叶归根”等成语都是以“树”为比喻来形容家族人丁兴旺或个体生命对于血缘宗族的…  相似文献   

18.
王洪海 《乡音》2023,(2):47-48
<正>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记者又遇到了老朋友寇广平委员。多年前,寇委员曾为《乡音》“委员漫谈”栏目撰写文章《感恩改革开放感谢网络文学》,很直白地表达过“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网络文学,就没有我现在的优越生活”,直率、简单、质朴的性情让人印象深刻。面对记者的再次相约,寇广平爽快答应。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智慧?是“知识多”吗?不。知识多.是渊博,是活字典,未必就是智慧。掉书袋的人,学贯中西、文通古今的人,是学问大家,但未必是最好的智者。仅仅有一种绝活,人们会称赞你心灵手巧,称呼你是能手巧匠,却不一定认为你很智慧。  相似文献   

20.
智慧生活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3,(20):61-61
用知识生活不如用智慧生活。一个人有知识不一定生活得很幸福。相反,许多有知识的人,往往生活得很痛苦。因为他们懂得太多的“知识”。智慧生活,就是要知道自己是谁,为了什么,怎样去做和说,以什么心态去适应环境,而不是整天去厌烦和抱怨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