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协商论坛》2011,(5):61-61
五一这两天,一个名叫“黄艺博”的武汉初一学生忽然蹿红。在被频繁转发的微博里,这位同学的头衔是“中国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配发的照片中,除了司空见惯的红领巾,还有绝大部分人从来没听说过的“五道杠”。  相似文献   

2.
苏一 《中国减灾》2010,(4):16-17
在做了19年母亲之后,我第一次如此深深地迷惑不解,甚至感到绝望和恐怖,我忽然问自己:“一个母亲需要怎样的坚强?”  相似文献   

3.
电视随想录     
今年,随着“电器下乡活动”的展开,老百姓忽然发现自己原来是这个世界真正的主人——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大商场、大超市、大家电,忽然变脸似的,向他们招手,它们不再是梦中情人,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伴侣。它们不仅价廉物美,而且还带来了一份颇厚的“嫁妆”。甭说一件家电政府补贴的那一沓崭新的票子,单就一家人坐在一起欢天喜地的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气氛,不知让多少姑嫂婆媳少了生活的隔膜,多了亲情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新品     
《小康》2010,(4):118-119
Science & Technology/科技 旋转!发电!出门在外,难免会有手机忽然没电的时候。近日,有设计师突发奇想,制作了一款“手指发电电池”。  相似文献   

5.
暑假里,一位朋友来电话,说他忽然有了点失落感,因为“孩子的中学召开优秀毕业生汇报会,两个上台报告的校友都考上名牌大学,可他们都是教授子女,咱们比不上啊”。“噢,那有啥关系?学问从来不讲世袭制。”我脱口而出。怕寥寥数语,难以解惑,我索性跟他“煲”上了“电活粥”。  相似文献   

6.
栗史 《政协天地》2011,(7):11-12
粉碎“四人帮”不久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北京西颐宾馆参加新闻采访活动。忽然,《人民日报》一位编辑来找我说:“我们副总编要找你。”那时,我既是新华社记者,也是《人民日报》记者。于是,我马上答应说:“好,我明天一早就去。”  相似文献   

7.
王晶晶 《中国减灾》2008,(12):32-33
胡清华出现在映秀小学时正是课间.孩子们在小操场上打乒乓球,忽然一个男孩跑过来,“一会儿过来和我们耍吧。”他对胡清华说。“我在他们那里当驻村干部,”胡清华说完转过头告诉男孩:“他们是来采访我的。”小男孩没说话,瞪着眼睛想了想,咧着嘴乐了。  相似文献   

8.
速读     
《人民公安》2009,(17):9-9
“忽然中产。” ——民警在一次对流浪人员的清理活动中.忽然发现一位已有10多年拾荒历史的74岁老人.原来是上海某厂的退休工人。10多年来.厂里已经为他积存了10多万元的退休工资.他在宁波老家还有一套动迁安置房空着。有报纸将他的奇遇戏称为“忽然中产”。  相似文献   

9.
唐昀 《今日广西》2007,(7):22-24
香港时下流行“集体回忆”。起因是特区政府要拆掉具有50年历史的中环天星码头,学者们口诛笔伐,老百姓扼腕痛惜。媒体日:整座城市陷入了一种“集体回忆”,大家忽然对这座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恋恋不舍,以致影响到今年的消费趋势、时尚追求  相似文献   

10.
温柔一刀     
一天,我正百无聊赖地坐在办公室翻报纸,忽然手机“嘀——”一声响,打开一看,一条短信跃入眼帘:嘿,我很郁闷呀。你在干啥,上班吗?怎么不给我电话?我很想你呀!星期六有空吗?咱们约个会吧?同意请回复“Y”,不同意请回复“N”。  相似文献   

11.
笑不笑由你     
方便 一位妙龄女郎与一潇洒小生约会 于公园。忽然,小生有些局促不安。 女郎问:“你怎么了?” 小生不好意思地说:“我要方便方便。” 女郎不解,见小生向公共厕所走去,方知“方便”就是上厕所。 过了一会儿,女郎问小生:“你什么时候到我那里去玩?” 小生答道:“我想在  相似文献   

12.
最近,有不少外邦人士忽然大谈特谈起“中国模式”的好处来。而且不吝惜各种赞美之词。对此笔者甚感欣慰。但想到另一种现实,又不免心情沉重.  相似文献   

13.
刘聪玲 《台声》2011,(7):38-38
在我新浪的微博上,前一阵子忽然加入了一个大牌粉丝:台湾李国修。 这一惊非同小可,国修老师什么时候也开始“围脖”了?怎么会看到我的呢?最有趣的是,我刚刚写了一篇名日“‘台湾莫里哀’李国修”的文章,还没来得及告诉他呢。  相似文献   

14.
白鹭 《两岸关系》2009,(5):67-68
这世界永远有一个洗尽铅华忽然回忆往昔的过程,设计界的新思潮已经从追求“全球村”的“村流行”,回归到反对全球化,反对世界各地千篇一律的酒店、机场、连锁店货品,反对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款家居布置都如出一辙。大家都在逃离地球村,回到自己的小窝,点燃自己的小灯笼……  相似文献   

15.
总理下令紧急起航 1月28日晚上,北京很冷。刮着大风。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摄影室主任樊如钧忽然打来电话:“你在哪儿?要马上赶到西郊机场!”“几点起飞?”我问。“还不清楚。只通知要尽快赶到机场。”电话里不便多说,但我心里清楚,很有可能是温总理要去南方灾区。  相似文献   

16.
春节过后的一天早晨,在北京某出版。社工作的周女士正准备上班,忽然,她母亲王大妈急急忙忙从外面回来,翻箱倒柜地找东西,她问母亲找什么,母亲很不耐烦地说:“你别管!”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一家复合新材料公司用两年时间精心培养自己的一名员工,花去培训费用近5万元,并签订了“竞业禁止”协议,但羽翼丰满的员工却忽然不辞而别,跳槽至竞争对手旗下任职。新材料公司蒙受了巨大损失后连忙向法院起诉,却因自己首先没有履行“竞业禁止”协议而输了官司。  相似文献   

18.
张涛 《北京观察》2013,(11):74-79
当“昔人已乘黄鹤去”之后才忽然想起他曾经的诸般好处,叹惋起什么”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桥段来。那是《小井胡同》的悲剧.李龙云的悲剧,当然.他更希望这个悲剧也仅仅属于他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肖军忠 《半月谈》2004,(19):5-65
雅典奥运会期间,年幼的儿子也成了一个“奥运迷”,每当中国队又有金牌“进账”的时候,他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一番。然而,儿子一天忽然发了一问:“我们中国的‘武林高手’都哪儿去了?如果让他们去跳高、跑步、踢足球不是很好吗?肯定能拿好多金牌!”  相似文献   

20.
七岁孩童子     
木林 《现代人事》2003,(10):44-45
七岁,正是无忧无虑、嬉戏玩耍的年龄,忽然在一天晚饭后掌灯时分,被父亲叫到面前,正色说道:“不能再游逛了,从今天开始,要上学读书了!”并且随口吟出一首不知是谁写的涛来:“七岁孩童子,当今人学初,要知今古事,需读五车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