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含着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同时更需要和谐文化的引导和支撑,需要和谐文化释放出更加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发挥更加强大的统一思想的感召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丰富,总的来讲,就是要着力树立共同理想、激发社会活力、营造和谐舆论、倡导和谐精神,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和谐文化要着眼于当前思想多样性的现实,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引领和整合作用;要充分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丰富的时代内涵;要立足中国的文化基础,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新理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一系列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阶段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的认识成果;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建设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在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得到不断深化提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理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其中尤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最新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有责任带头把它们学好和用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创新发展和谐文化,必须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价值契合之处,两者之间的价值契合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且促进了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现代性转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念,成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传统文化现代性转换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性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成果。研究和谐社会理论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统一性,这一重要理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意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核心,社会发展动力理论认为动力因素主要包括人的需要、生产力水平和社会个体矛盾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并促进社会向前发展。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展成果显著,在经济转型和矛盾凸显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好经济转型中的诸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下重点任务。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只有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实现较大程度的和谐,才能更好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动科学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的关系、正视矛盾和化解矛盾的关系、调动新兴社会阶层积极性和保护贫困阶层利益的关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文夫 《理论前沿》2007,502(13):14-15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其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理论创新、理论贡献和理论风格诸方面。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需要全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也需要广大知识分子发挥积极作用。要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意义。要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要坚持研究理论与加强思想修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又一次理论升华。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蕴含着社会稳定、和谐等意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治国方略,是沿着邓小平理论指引的方向继续开拓前进的必然结果,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逻辑延伸和继承发展,两者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重要理论成果,后者又因其所面临和所要解决的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而具有新特点和新创造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对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它关于阶级形成、阶级划分、阶级关系、阶级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依然有其内在的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其思想内核和精神实质始终是我们分析阶级问题的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社会主义价值的主导方向,是民族的灵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思想基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针对西藏高校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在西藏高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