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于领导者影响力的有人认为是职位和权力,职位和权力有“威”,“威”就是影响力。有人认为是手段,手段可以管住人,就是影响力。还有人认为是金钱物质,金钱物质诱惑力最强,领导者运用的诱惑力就是影响力。但是,人们都看到在实际生活中确有不少有职没有权,有权没有威,有威没有获得良好影响力的现象;也有不少以金钱、物质和政治手段诱惑收揽人心招致群众反对的例子。其实,领导者要发挥其正面效应影响力,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坚持原则———发挥政治思想修养的影响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对腐败,不谋私利,恪尽职守,乐于奉献。做到了这些就…  相似文献   

2.
彭之辰 《半月谈》2005,(8):79-79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教导学生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作业,是否应该自己完成?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然而对于这样一件本来天经地义的事却企图用金钱去改变,想来这些“雇主”同学必是笃信“有钱能使鬼推磨”吧。  相似文献   

3.
观点集粹     
《半月谈》2004,(24):56-58
对金钱和权力的追求本身并没有错。目前的问题是,现在有些学生从小就流露出对金钱,权力的占有欲。这样的金钱,权力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彻底摈除。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的发言很真实也很生动。读后深思,我想,同学们要和家长成为“知心朋友”就有一个最应该议论和沟通的话题——追求。 陈婷婷同学问得好:“有房子、有车、有钱那又代表什么?”范玲燕同学也问得好:“你周游世界又是为什么?”这些问号是有内涵的。有同学还说:“最重要的是做自已理想做的事”。实际上这是在提问:人生在世究竟应当追求什么?是金钱?是文凭?是享乐?还是另有更高的境界?这既是现实话题又是长远话题,花时间值得。我建议同学们跟家  相似文献   

5.
爱金钱还是爱时间 ?人们常说 :“时间就是金钱。”但是如果把时间和金钱分开 ,让你两者选其一 ,你对哪一项更偏爱 ?一项最新国际调查表明 ,世界各地选择金钱的人略多于选择时间的人。美国RoperStarch调研公司从去年11月至今年2月 ,就“你希望多些金钱还是希望多些时间”这一问题对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人进行了调查 ,这些接受调查者在13岁至65岁的不同年龄段。该调研公司日前公布的调查报告说 ,就全球而言 ,52 %的人宁愿多要些金钱 ,40 %以上的人钟情时间。该调研公司报告表现出的另一个特点是 :年长的人多选…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有着与以往不尽相同的特点,其中主要的是: 浓重的功利性。正确的理想信念在一些人中何以淡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一些人中何以淡化?敬业精神在一些人中何以淡化?当我们细究这类新情况、新问题时,就会感到是功利性在它们的身后起着支撑作用。“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当一些人把理想、前途与利益、金钱挂钩时,正确  相似文献   

7.
理想,什么是理想?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自己的奋斗目标,自己给自己描绘的宏伟蓝图。我们八十年代的青年,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正处在“第三次浪潮”的冲击时代,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伟大抱负。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作家轻轻吟咏:“七十年的梦该有多少?所有的梦都忘记了,唯有希望、理想的梦在我前面”,“希望、理想牵引着我的灵魂向上。”但“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一个真正有理想的人,他的理想总与时代和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譬如:鲁迅  相似文献   

8.
刘金川 《人大建设》2005,(12):14-15
人大代表履职.需要支付相当的时间、金钱等成本。一些“官员代表”、“老板代表”虽然能利用自身的权力、资金等资源创造履职条件,但这种成本支出并不是制度性的.而更多的普通人大代表则受制于越来越高昂的“民主成本”。显然.摆脱这种困局的最好出路就是人大代表专职化.  相似文献   

9.
在反腐败的对策中,不能不反“家长制”。一些贪官污吏说:“我的权力太大,稍不注意,权力就会转化成金钱,监督机构对于我形同虚设”(广西玉林市原市委书记李乘龙),“官当到了我这一级,就无人监督了”(山东泰安原市委书记胡建学)。对此,被中国政府通缉的远华走私集团头子赖昌星的说法是,“制度、条例再好我  相似文献   

10.
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般认为在这句话里表达的意思是权力必须有某种约束,没有约束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由这句名言我们开启的制度设计是权力应有所约束。但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也许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停留在权力必须约束,停留在权力必须监督。事实上,这句名言中的“权力”如何界定?“腐败”如何界定?“绝对”如何理解?为什么权力天生具有腐败的倾向?为  相似文献   

11.
《半月谈》2004,(22):58-63
理想.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因为它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现在我们重提理想。就是因为一部分中学生朋友对理想存在着困惑。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人是否就应仅仅满足、陶醉于物质享受?精神追求还有没有意义?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人生?实际上。谈论理想必然牵扯到人生观、价值观。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以。“理想”的话题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对青少年进行理想教育也是永恒的话题。只不过在当前。理想教育应该与时俱进。注入新鲜的时代内涵。在这儿。至少有几条原则是应该把握的。一是要有现实性。要把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与立足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不能“假大空”。要让每个人的奋斗目标都立足实际。二是要有超越性。要帮助青少年树立实现人生价值、完善自我、造福社会的远大理想。防止庸俗的人生观玷污他们梦想的翅膀。三是要帮助青少年明辨是非。踏上正确的人生旅程。鉴于这个话题的复杂性及来稿的踊跃程度。我们将会在今后继续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孟小佳 《前沿》2010,(11):193-195
基于“理想教育”的中国家庭教育和基于“目标教育”的美国家庭教育在教育方式上有很大差异,本文重点分析了基于“理想”和“目标”的中美教育方式在智育,德育,以及在金钱,社交和性健康教育方式上的巨大差异。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按我的理解,“精神支柱”与理想、信念大约是一回事,都是对某一种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体现在行动上,则是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支配下.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去开拓、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除了那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除了那些物欲横流的“金钱拜物教”,人都有自己精神的追求和向往,或叫心愿,或叫理想,因而也都有自己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4.
对于在人生这个深邃、浩瀚的海洋中破浪前行的生命个体来说,面对生存的压力、焦虑、困境和对幸福的追求,要有一种“定力”,作为平衡生命的力量,作为人生的“定海神针”。对于面临金钱、权力,甚至美色诱惑,容易陷入奢靡、享乐“温柔乡”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则更需要一种内心的“牵引力”,让自己“明志守节”。  相似文献   

15.
财富是人人向往的,更多人狭义地理解为金钱,有民谚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这话说得非常精辟。前一分句对金钱的作用做了冷静地审视,又含有几分鄙夷和不屑,后一分句则是在对金钱理智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巨大作用的客观承认。财富是不是单指金钱呢,谦谦君子应该怎样对待金钱、看待财富呢?  相似文献   

16.
在高二第七课有一部分内容是讲,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应当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它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在当今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也存在着拜金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也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到底应该怎样认识金钱,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有钱就变坏”呢?每次讲到这里,我都会与学生展开讨论,但每次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直在做着关于幸福和快乐的文章。今天想说说金钱。金钱,这个人间的天使和魔鬼,它到底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幸福呢?对于金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中国人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那么金钱到底有多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它和幸福的关系能量化吗?比如说重要到80%或者70%,好像谁也说不清。最近我读了一部书,颇有收益。这部书是英国的两位  相似文献   

18.
张娥 《淮海论坛》2014,(1):40-41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大会。”“代表”一词,查阅字典,注释为“被选举或委派代替个人,集体,组织进行工作或发表意见的人”。顾名思义,“人大代表”则应该是由人民选举.能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工作.并能表达广大人民的意志,为人民群众仗义执言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一提到“金钱”二字,我就不由得想到了与“金钱”有关的许多事情:有的人为了它,昧着良心去坑蒙拐骗,到头来,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有的人为了它,连自己的父母妻儿、朋友兄弟也可以出卖;有的人为了它,不惜以身试法,挪用公款,贪污受贿,最终银挡入狱;还有的人在革命年代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毒刑拷打、死的威胁都没有降服,而今却抵挡不住金钱裹成的糖衣炮弹的进攻……金钱的诱惑力量是如此之大.简直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有人为你卖儿卖女.有人为你去坐牢……钱啊,你这杀人不见血的刀……”金钱果真是一把杀人的刀吗?金钱其的…  相似文献   

20.
陈真 《人大建设》2004,(1):38-39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一个人的美丽要靠金钱和暴力来支撑,这样的“美”还能叫美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