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MBO及其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必须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党的“十六大”提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突破与创新以及国退民进的思想再一次为产权改革打了一支强心剂,再一次掀起国企改革的浪潮。这一次与以往不同的是MBO的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并购浪潮中的MBO(管理层收购),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一个最热门的话题。2000年至2004年间我国国有企业股权的改革过程中大胆启用了该制度。然而,由于我国对杠杆并购在理解上存在的误区、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以及交易过程中国有股权价格计算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事件频频发生。2005年4月15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公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禁止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层收购。本文通过比较和实证分析认为,MBO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所起的促进作用是不可质疑的,它将会是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手段。针对现在国有企业改革中MBO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尝试从法律制度、融资、定价等方面分析对策,以促进MBO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MBO在中国的发展有十几年的历程,国内也有多起MBO成功实施的案例。然MBO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其前进的道路荆棘密布。本文着重对中国式MBO在我国存在的合理性及其面临的各种困境进行了分析,并简要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晶  王洪喜 《法制与社会》2010,(10):102-103
产权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出路。MBO作为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式之一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层融资渠道不畅,定价机制不合理导致的溢价空间过大,操作过程缺乏必要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采取信托方式也为MBO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产权交易主导的产权改革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热点,MBO正渐成为产权转让中的一种重要操作方式,而收购与反收购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策略的正确选择。本文把国有企业管理层及其收购对象———国有目标公司两个经济行为主体看作博弈参加者,运用博弈论研究收购与反收购战略,视战略实施为博弈行为最优策略均衡和纳什均衡的必然结果,继而揭示为何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不适合MBO,而在小型企业中这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不错的途径。进而,为完善MBO的运作环境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6.
MBO(ManagementBuy-Outs)即管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行为。MBO是LBO(LeveragedBuy-Outs)即杠杆收购的一种,当运用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时,LBO就演变为MBO。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MBO的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BO和ESOP(员工持股计划 )、ESO(经理股票期权 )一样 ,具有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功能。在上市公司中推行MBO ,符合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需要 ,有利于解决国企改革中的产权明晰问题 ,可以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但是应当明确 ,MBO自始至终是管理层进行自我激励的一种手段。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有必要在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管理层推行MBO前 ,针对实施MBO的诸环节完善相应的法律环境 ,既要从制度上为推行上市公司MBO排除障碍 ,又要防止MBO的运作因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而被上市公司管理层恶意地滥用。  相似文献   

8.
论MBO的实施条件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引进MBO主要是希望能给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一条低成本的路径。近几年在中国已经有数十家企业(包括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成功的实施了MBO,而正在讨论和计划实施的企业数量众多。人们认识到MBO可能对我国企业产权结构调整、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以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重大影响,但在MBO实际中产生的诸如暗箱操作、定价过低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也引起了对MBO的众多质疑。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主体的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如宏观管理效率不高、内部人控制、社会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扩大等。作为国外经济运行的成功经验之一,MBO由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路径选择之一,MBO在国企改革中也得到了尝试性的运用。但是,限于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期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性,MBO在我国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障碍。本文作者认为信托机制是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MBO在我国的现状及其分析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经理层收购”或  相似文献   

10.
信托制度的特点使其在MBO实施过程中具有传统融资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信托成为MBO融资中更加有效的金融工具。MBO信托使资本和融资相结合,联系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现有法律制度的约束。本文指出在当前市场体制下,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信托立法,促进信托信用机制的形成,对信托业进行深刻整顿治理,使信托公司在我国的管理层收购实施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MBO是英文ManagementBuy—outs的简称,中文通常译为“管理层收购”,是指企业或公司的管理层通过购买他们所经营管理的企业或公司的股份,以改变企业或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的一种收购行为。就我国MBO的法律规制而言,大体可以区分为一般法律规制和特别法律规制两部分。所谓我国MBO的一般法律规制,是指有关规制或调整MBO的一般法律规范或普通法律规范。按照法的效力等级,有关规制或调整MB0的一股法律规范包括所有有关MBO的法律(如《公司法》、《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信托法》、《民法通则》、《合同法》、《工会法》、《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12.
震惊全国的邱兴华杀人案再一次让我们不得不关注我国尚待改革的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相关制度。本案中暴露出我国的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存在的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谈萧 《法人》2006,(4):34-36
考察山西票号身股制与现代MBO之间的关联,对中国推行现代MBO有着诸多借鉴意义。当前我国企业实践MBO应吸取山西票号的教训,适当限制管理层持股的份额  相似文献   

14.
张驰 《法人》2007,(5):36-37
国内运作MBO的内外环境都相当复杂,要解决的不仅仅是管理层收购的融资问题,还有收购的技术、主体等问题“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我们的利益与服务对象的利益是密切捆绑在一起的。”王向明,在MBO中介服务圈子里小有名气,他所服务的鼎轩文博投资管理公司曾经运作过许多地方国企管理层收购的案例。在他的记忆里,从事MBO,有成  相似文献   

15.
杨悦新 《法人》2005,(5):74-74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国有大 型企业不准搞MBO,国有中小企业可以 探索”,并出台了相关的规章,这在某种 程度上为一段时间以来激烈的国企MBO 之争论划上了一个句号。但从MBO法律 规制的角度来讲,则还有太多的问题要 思考、破解。 这一争论是在去年由香港中文大学 教授郎咸平先生撰文引发的。郎咸平点 名指出某些公司在“国退民进”过程中 席卷国家财富,并强烈建议停止以民营 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其中主要是国企 MBO。国内学界对他的说法存在很大的 争议,国企MBO是去是留?是用法律手 段还是行政办法去规制?  相似文献   

16.
力推修宪,参拜靖国神社,安倍政府的一系列右翼激进行为再一次刺激了亚洲邻国的神经。日本回避历史、拒绝反思的一贯行径,再一次暴露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与此同时,德国在战犯清理上的果决,又一次被奉为“浪子回头”的经典教材。  相似文献   

17.
恩泉 《检察风云》2010,(20):76-77
我国是木刻版画的故乡,其最早出现于五代,在宋初就出现施彩板画,但中途衰落。自从制版术进入我国后,已不为人所注意。但在上世纪30年代,由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再一次将我国的版画事业推向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日前,中国消费者的神经再一次被刺痛,伤害他们的是在我国素有“家电航母”之称的美的公司。  相似文献   

19.
诉讼上和解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中,法院调解历来占有重要的地位:立法上将其定位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而使之贯穿于审判程序的始终;司法实践中,作为民事审判权的运作方式,调解结案占据着法院审结民事案件数量的半壁江山。被国外称之为“东方经验”的法院调解甚至可称为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表征。与此同时,该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尤其是在近年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热潮中,法院调解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改制已20余年,决策层和实践界尝试并涉及的改制形式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其中MBO模式算是近来较为流行的一种。所谓MBO(Managemem Buyout)模式实际上是借用经理层持股形式而模仿使用的一种改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