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陈夷茁 《探索》2001,(3):93-96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对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成功地解决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做出正确判断,面对“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现实,贯彻实施“在总体上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战略、大思路,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杜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汹涌澎湃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正以不可抗拒之势,将越来越多的民族国家纳入以新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全球网络之中,任何一个国家要维系自身的存在并获得发展,就必须积极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之中。正如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所说:“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但是,经济全球化是否能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安宁与发展;是否如同西方国家某些人士所希望的通过这一方式将“建立一个全新的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摆脱痼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员的充分就业;是否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追赶发达国家的机遇,实现全…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越来越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共产党宣言》中的世界历史理论前瞻性地预见了全球化的发展,为观察全球化给出了新视角与新思路,成为认识全球化的重要工具。世界历史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产物,生产力是其形成的内在动力。借助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式,世界历史从理论走向现实。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高级阶段,《共产党宣言》通过回顾资本主义的发展再现了世界历史从生产力→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全球化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与共产主义实践具有同步性,决定了世界历史与全球化的发展最终将突破资本主义的桎梏。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离不开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制度。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趋势,既可以在资本主义占支配地位的世界生产关系下进行,也可以在社会主义占优势的世界生产关系下实现。但全球化在历史上首先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后来才出现了社会主义在全球化中的地位问题。回顾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社会主义无论是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还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5.
其一,要重视“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区别。西方借经济“全球化”宣扬“一体化”,实际是要搞“西方化”.即世界“资本主义化”。社会主义国家对此要保持警惕,不能随声附和,更不宜简单笼统地提“与世界经济接轨”。当前世界经济完全“一体化”是不可能的。不仅社会主义国家不应该与资本主义国家“一体化”,发展中国家也不可能与发达国家“一体化”.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没有能够“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姜涌 《理论学刊》2001,1(6):83-86
全球化是《共产党宣言》所讲的世界性生产和交往的必然结果 ,是人类进入“世界历史”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和过程。其中心思想是论证无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 ,是要说明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在当代正在全球化过程中、在更大规模上表现出来。同样 ,全球化过程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和挑战 ,它对于历史的作用是双向的 ,在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使社会主义国家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唐莉 《发展论坛》2001,(6):36-37
所谓经济全球化,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和高科技的广泛传播,使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信息化”、“市场化”及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跨国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鲜明特征。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已为众多国家的众多学者达成共识。中国在20多年的对外开放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迄今为止仍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开放之路仍是荆棘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时代得到了进(?)本在全球的扩张使人类历史真正进入“世界历史”的完备形态;在此,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致(?)全球范围充分扩散、深化,特别是“冷战”后资本的寄生性、腐朽性更为露骨;“世界历史”历史(?)向极限发展,又在生产力和普遍交往上为全球社会主义准备着条件。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既不是沃勒斯坦认为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开始所形成的具有全球联系和特征的世界经济的延续和扩展,也不是吉登斯认为的由于民族国家及其体系为扩张提供制度保障,使世界经济扩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导致西欧社会经济变化,从而进行海外扩张的逻辑结果。正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欧洲殖民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是欧洲殖民国家剥削、压迫、奴役和控制殖民地国家,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也延续到当今世界体系之中,决定了当代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相似文献   

10.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全面论述了人类普遍交往活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扩张、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等内容。“世界历史观”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逐渐生成,其包括霸权政治、普世价值、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等主要内容,这种“旧世界历史观”给整个人类社会都带来深重的灾难,已背离当今人类历史发展的价值诉求,现实呼唤“新世界历史观”的出现。习近平总书记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新世界历史观”,继承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精华,凸显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诉求。这种“新世界历史观”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战略构思,必将在重建世界秩序的过程中逐步取代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旧世界历史观”。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全球化看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是息息相关的。研究当代资本主义,不能不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反过来,研究经济全球化,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 一、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全球化 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世界经济的历史,如果从18世纪中期发生在英国的产业革命算起,至今已有两个半世纪。在这个过程中,它经历了若干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逐步向经济全球化阶段过渡,到80年代中期,进入了经济全球化阶段。也正是从这时起,经济全球化才引起了人们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兴良 《求实》2000,1(9):5-7
马克思实际揭示了全球化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在他看来,全球化是个历史的范畴,其本质特征是“世界性”,基本走向是全球经济、政治、文化逐步一体化。资本主义在开启全球化过程中起过非常苹伞的作用,但它最终将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全球化所取代。共产主义是全球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但它必须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条件。这些思想观点,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代全球化问题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刘荣军  石敦国 《探索》2002,2(6):86-89
社会主义要想在21世纪获得新的发展,实现新的振兴,首先必须从理论上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向前进,正确回答当代社会实践提出的三大关系问题,即社会主义与斯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正确解决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在今后发展中的“新的更强大的吸引力”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来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的更强大的推动力”这两大历史任务。唯其如此,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新的发展,实现新的振兴。  相似文献   

14.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各国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发展,可以说,发展经济已成为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然会越来越大。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快发展是保证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要求,当然成为当代中国的主题,成为…  相似文献   

15.
杨阳  宋秀芝  安超  陆欣 《世纪桥》2013,(10):61-63
“中国梦”与“美国梦”体现了世界经济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本文从它们发展的历史根源开始分析了二者的发展对各自国家及世界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介绍了“中国梦”与“美国梦”都有促进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相同点,另一方面,从二者追求的本质、产生的历史背景、价值观念、实现途径等方面介绍了“美国梦”与“中国梦”的差异。最后,提出从“美国梦”中吸收其积极因素来推动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并要坚持走中国自己的强国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杨阳  宋秀芝  安超  陆欣 《世纪桥》2013,(8):61-63
“中国梦”与“美国梦”体现了世界经济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本文从它们发展的历史根源开始分析了二者的发展对各自国家及世界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介绍了“中国梦”与“美国梦”都有促进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相同点,另一方面,从二者追求的本质、产生的历史背景、价值观念、实现途径等方面介绍了“美国梦”与“中国梦”的差异。最后,提出从“美国梦”中吸收其积极因素来推动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并要坚持走中国自己的强国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贺新元  姜越 《新视野》2022,(4):15-22
世界历史进程由资本开拓,资本在开拓中“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由发达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资本世界体系的一统天下,“一球两制”的世界大格局形成,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仍然掌握着主导权。中国共产党深知,改变中华文明的前进方向和进程,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与改变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和进程呈正相关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国共产党积百年奋斗之功,不仅使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并正在向强起来飞跃;而且严重削弱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世界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地位,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格局,并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一、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了自己的内在极限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一体化是全球性问题最重要的内容。无庸讳言,在当今方兴未艾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它们正通过各种途径在全世界无孔不入地扩张,把整个世界纳入一个统一的经济体系之中。在这个体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靠输出资本、输出技术,把广大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部学说的重大革命结论。然而,一个半世纪过去了,资本主义非但没有灭亡,反而在经过波澜壮阔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之后,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不仅如此,随着两极格局的崩溃和冷战的结束,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开放,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又一次在世界范围内“活跃”了起来。马克思恩格斯 150多年前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那种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景象正在更高的层次上再一次显现出来。面对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的发…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推进,中国与世界的共生关系日益凸显,这既是一种客观事实,又是一种客观需要。从根本上看,当前的全球化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的不平衡、不平等的全球化,这对社会主义中国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因此,在不断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以新的共生理念作为支撑,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这样才能使中国在全球化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