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崔征 《共产党员(沈阳)》2003,(10):12-12,19-20
发展现代农业是阜新经济转型一个基本出发点,解决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又是转型的重要立足点。如何将二者兼顾,走出一条适合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新路子,是阜新经济转型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碱巴拉荒的下岗职工创业园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2.
发展现代农业是阜新经济转型一个基本出发点,解决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又是转型的重要立足点。如何将二者兼顾,走出一条适合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新路子,是阜新经济转型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碱巴扭荒的下岗职工创业园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相似文献   

3.
李国强 《党建文汇》2001,(12):14-15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任务目标。近日李岚清副总理来辽宁视察时又提出,阜新要创造世界奇迹,要把资源枯竭城市建成经济发达城市。我省把大力推进资源枯竭地区产业转型作为“十五”期间结构调整的一项大政方针。市委书记王琼在市第九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十五”乃至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全市要把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作为贯穿经济发展全程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4.
创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是阜新作为我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确定的新的奋斗目标。同试点市相比,示范市具有全面性、先进性、科学性、规范性、可复制性和未来性等特点。创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需要着力构筑具有阜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著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优化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提升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阜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阜新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已经整整四年.在这四年中,阜新的经济转型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城市面貌大有改观,楼高了、路宽了、山绿了、河清了.昔日沉寂的"寒极"变成了沸腾的热土;昔日紧闭的"城门"豁然洞开;昔日"黑色经济"逐步被"绿色经济"所替代.阜新人民在享受经济转型带来的成果、展望美好未来的时候,他们不能忘记一个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李岚清与阜新今天的变化密不可分,他心中始终装着在困境中负重前行的阜新人民,也是他使阜新成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他还亲自到阜新指导经济转型工作,直到卸任后他仍牵挂着阜新的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6.
阜新,辽宁省西部一个城区人口不足80万的城市,近年因成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试点城市而扬名于世。市委书记王琼,作为该市“转型工程”的总指挥,更是令人瞩目。有人称他是理性思考者,为阜新设计了美好的明天;也有人说他是个实干家,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带着对阜新转型工作的关注,带着对王琼书记的好奇,本刊记者专程赶往阜新作了一次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7.
煤城经济如何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星火  赵砚 《奋斗》2006,(1):24-29
“十一五”规划指出“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资源枯竭。是以资源型经济为依托的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关系到资源型城市能否持续稳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在发展中如何完成经济转型,实现乎稳的交替过渡。这不仅是一个实践的探索过程.也是理论工作者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世界性难题”,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这道“难题”摆在了阜新193万人民面前。为了走出煤炭资源枯竭的困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等上级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阜新走上了经济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9.
阜新,作为辽宁西部的一座省辖市,是共和国最早建设起来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素有“煤电之都”的美誉。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曾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上交给国家优质煤炭5.3亿吨;为国家发送电能1530亿千瓦时。 在那全国一盘棋的年代里,这座城市把自己整个献了出来。 再辉煌的历史终究是历史。阜新,这个因煤而生的城市,到上个世纪80年代,煤炭资源逐渐减少,部分矿井煤炭枯竭。对靠煤吃饭的阜新人来说, “资源枯竭”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但是,阜新人没有惊慌,更没有绝望。 新世纪的阳光洒向了阜新这块负重拼搏的土地:2001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决定将阜新作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 一年多来,阜新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转型城市,使阜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使这座老工业城市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10.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问题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世界各地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大都经历了转型过程。其中多数成功转型并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也有一些转型失败而走向衰落。可以说,  相似文献   

11.
信息之窗     
资源型城市面临艰难转型解决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矛盾,客观上需要有足够的财力作保障,国家应为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设立专项资金。有专家认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不是一个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30年。关于支援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专项资金,专家认为应大部分用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少部分用于资源尚未枯竭的城市。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当务之急是集中解决一些特殊困难,摆脱生存困境,应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包括离退休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险,下岗职工的失业保险以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帮助…  相似文献   

1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是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辽宁作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较多的老工业基地,如何在资源枯竭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加快这些城市的产业转型,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有大量工作要做,但其中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就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来保证产业转型的顺利进行。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专题研究,并提出我们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麻超 《学习导报》2011,(7):31-31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内国外都有因转型不成功而衰落甚至消亡的。作为矿产资源大县的花垣,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积极探索产业的科学转型,发展接续产业已成为当前花垣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4.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内国外都有因转型不成功而衰落甚至消亡的。作为矿产资源大县的花垣,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积极探索产业的科学转型,发展接续产业已成为当前花垣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5.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是世界性难题。安徽省淮北市是一座缘煤而建、依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建市50多年,淮北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进入新世纪以来,淮北市一直在探索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本文主要围绕淮北转型发展这条主线,分析了淮北转型发展具有的重大意义,介绍了转型发展取得的初步成效,探讨了转型发展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并且提出了转型发展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把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进一步把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调要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对阜新而言,为保证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就要一心一意搞转型,聚精会神谋发展,尽职尽责保稳定,鞠躬尽瘁办实事,通过推进超常发展和建设和谐阜新,实现阜新的全面振兴,使先进性教育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打造群众满意工程必须牢牢把握第一要务,大力推进转型发展。阜新作为一个欠发达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三年多来,经济已经摆脱了低速徘徊的局…  相似文献   

17.
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转型?1987年,英格兰的城市谢菲尔德就给出了一个非标准答案——用体育产业置换钢铁产业,突破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天花板。20多年后的今天,同样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有羽毛球优势的万盛能否也来一次谢菲尔德式转身,用体育引领城市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员(沈阳)》2003,(10):12-12,18
2001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辽宁。在听取省委、省政府关于阜新的专题汇报后指出:阜新的未来要认真规划,要把这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变成经济发达的城市,在世界上创造个奇迹。  相似文献   

19.
我们白银市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曾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但经过几十年的开采、挖掘,现已成为全国18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面对“矿竭城衰”的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项目带动发展接续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道路。2004年,我市被香港投资贸易促进会评为“中国投资热点地区”,在首届中国城市博览会上被提名为“中国品牌特色城市”。在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我们的主要体会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在结构转型中的基础性作用。首先是要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许多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严峻形势,土地利用是其.目前所涉及的最敏感也是最直接的问题。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讲,最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办法是尽早进行经济转型,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需提高全社会对土地集约利用重要性的认识,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强资源矿产区土地的复垦与整治工作,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