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师哲同志,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和苏联问题专家,长期兼任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同志的俄文翻译,多次参加中苏两党两国间的最高层会谈,为中苏关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编发本文过程中,惊悉师哲同志溘然长逝,不胜悲痛,谨以此文深切纪念师哲同志。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于1949年12月率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师哲是毛泽东的俄文翻译,也一起随团前往,其公开身份是顾问。  相似文献   

3.
王凡  晓流 《党史博采》2003,(12):27-33
可见康生那时是真倒霉了,待遇还不如师哲/师哲明白康生意图是想通过自己给毛泽东传话/毛泽东说:从哪来的书记处政治秘书室,还把它安在了我身旁/“我印象里,任远远的玩具最多了,都是中共领导人送的。”/  相似文献   

4.
师哲回忆录毛泽东首次访苏部分,除学界已指证的失实之处,尚有多处误记。比如毛泽东与斯大林首次会谈时苏方是否有翻译人员,斯大林70寿辰庆典上毛泽东是否登台致辞,孙维世留在莫斯科是否为师哲向周恩来建议,中苏条约的有效期是否有二十年之说,中苏签约仪式上是否有言语交锋等,均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5.
一、新中国建国前夕的斯大林和毛泽东1949年5月初,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苏,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并代表毛泽东前去与斯大林会谈.师哲作为翻译随刘少奇一同出国.开国前后,师哲在毛泽东身边担任俄文翻译,离休前是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局长兼外文出版社社长.关于那段历史,无疑他是“活资料”了.开国前,毛泽东曾多次对刘少奇说过,成立政府的事不要着急.我不是当过江西瑞金的苏维埃主席么,后来主席还是当不了,不仅当不了,还一口气跑了二万五千里.  相似文献   

6.
抗美援朝时期,苏联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对此,师哲在回忆录《我的一生》中有所评论:  相似文献   

7.
张家康 《党史纵横》2014,(12):11-14
正毛泽东曾经对师哲说过这样的话:"王明问题的关键症结之所在,就是他对自己的事考虑得太少,对别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所谓"别人的事",指的是苏联的事,可谓精辟之至,一针见血。大革命时期,王明的听命共产国际,这才产生出教条的左倾冒险错误;抗战时期,王明为苏联着想,惟恐得罪国民党,才产生妥协退让的右倾错误。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毛泽东的出发点、着眼点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面对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他们之间分歧明显,这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间的确定,曾任毛泽东和刘少奇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翻译的师哲有过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9.
张家康 《党史文汇》2013,(10):34-39
毛泽东曾经对师哲说过这样的话,“王明问题的关键症结之所在,就是他对自己的事考虑得太少,对别人的事却操心得太多了。”所谓“别人的事”,指的是中国之外苏联的事,真是精辟之至,一针见血。大革命时期,王明的出发点、着眼点是共产国际,这才产生出教条的“左”倾冒险错误;抗战时期,王明又为苏联着想,惟恐得罪国民党,才产生妥协退让的右倾错误。  相似文献   

10.
师哲,曾担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主任,并长期兼任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俄文翻译,多次参加中苏两党两国间的最高层会谈,是为数不多的新中国重大事件的当事人和见证者。在暮年之际,师哲根据自己的经历口述,出版了《在历史巨人身边》、《我的一生》、《峰与谷》等回忆书籍,  相似文献   

11.
正出国‘勤工俭学’是新民学会会员一致认同的主张,青年毛泽东既是支持者又是组织者,可是到了最后关头他为什么放弃出国呢?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曾多次提出出访苏联,为什么都被斯大林婉拒?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先后两次出访苏联,为什么会遭受不同的境遇?最后又是如何化解的?本文对幕后秘闻加以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2.
马保奉 《党史纵横》2006,(10):26-27
新中国国家元首的第一次出国访问新中国成立两个月,毛泽东就前往苏联访问。这是新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出国访问。照一般常理,这样的访问,会兴师动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次访问名义上是为祝贺斯大林70寿辰,实际成果是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使新生的共和国获得了苏联的巨大支持。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国家元首,于1949年12月6日乘火车离开北京赴莫斯科。他的随行人员只有四人:陈伯达(秘书)、汪东兴(警卫)、叶子龙(机要)、师哲(翻译)。这可能是现代国家元首正式出访时,随行人员少得不能再少的一次了。即使把一个半月后加入主席这次出访…  相似文献   

13.
一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全中国的解放指日可待.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工作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最现实、最重大的课题.6月,以毛泽东为主任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在北平成立,全面展开筹建工作.为了借鉴兄弟党和国家成功的经验,也为了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建立好党与党、国与国之间的良好关系,更为了争取苏联的支持,中共中央决定,由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秘密出访苏联,就建立国家机构、经济管理等问题同斯大林和苏共中央交换意见.代表团成员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高岗和中共中央委员王稼祥,随行工作人员有师哲、戈宝权、邓力群.  相似文献   

14.
正2月6日,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朱德例行会谈,翻译师哲和苏方的同志И.В.科瓦廖夫以及Е.Ф.科瓦廖夫出席。关于中苏条约关于中苏条约,我说,中苏关于旅顺港地区的条约是个不平等条约,缔结此条约是为了制止国民党和日美合谋对付苏联和中国的解放运动。这个条约对于中国的解放运动有一定好处。现在,随着中国共产党掌权,国内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苏联政府决定,一俟签订对日  相似文献   

15.
可贵的探索     
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始终是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如果说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缺乏经验,曾经参照苏联模式的话,那么,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便察觉到了苏联经验不能照搬到中国来。毛泽东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  相似文献   

16.
李海文 《湘潮》2014,(7):52-55
1986年受师哲同志委托,在组织支持下,我有幸帮助他整理回忆录。整理工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断断续续进行,主要集中在1989年后半年和1990年一年,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完成。其间,我多次采访了师哲,其中谈到毛泽东与江青的婚事,并整理成文。因198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法院特别法庭判决江青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3年1月最高法院刑事庭改判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相似文献   

17.
正(一九四九年二月三日)1949年2月3日晚间,与毛泽东再次例行谈话,会谈时在座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和朱德,以及翻译师哲。苏方出席的有И.В.科瓦廖夫和Е.Ф.科瓦廖夫。关于外国调解国共谈判问题彼此问候过后,我开头说,据我们所知,英、美、法都想充当调停国共关系的角色,后来他们不晓得怎么得知,苏联和中共都反对外国调停,这些国家不想自讨没趣,就改变了立场,  相似文献   

18.
正(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1949年1月31日,与毛泽东第二次谈话,在场者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朱德,以及翻译师哲。苏方出席的是И.В.科瓦廖夫和Е.Ф.科瓦廖夫。毛泽东讲述的内容如下:关于组建联合政府的筹备工作毛泽东说,筹备组建联合政府的事,与肃清北平的敌对分子相关,这件事大约要用三个星期,尔后才能在作为首都的北平成立联合政府。  相似文献   

19.
正1949年2月5日晚,和毛泽东例行会谈,在场者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和朱德,以及翻译师哲,苏方出席者有И.В.科瓦廖夫同志和Е.Ф.科瓦廖夫同志。关于党内状况毛泽东继续日间关于党内状况的谈话,再次强调,在党内开展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斗争时期,苏区损失了90%的土地和党员。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毛泽东领导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进攻,打得国民党军狼狈不堪。毛泽东断定蒋介石的失败已成定局,中国革命的胜利已为期不远。为新中国作准备,也为取得苏联的支持,毛泽东在1947年初至1949年初先后多次提出出访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但均遭到斯大林的婉拒。直到建国后的1949年12月底,毛泽东的愿望才得以实现。斯大林为什么要一再推迟、回绝毛泽东的出访要求呢?本文将为读者揭示斯大林多次拒绝毛泽东要求的不为人知的真正内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