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公戏综论     
包拯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千百年来,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是一个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研究宋代以来以包公为原形的杂剧、南戏、传奇及清代京剧等文学戏剧作品,探讨其存佚状况,可以看到宋元至明清各个时期通俗文学包公戏创作发生发展以及衰落的全过程,以及时代的变迁赋予包公戏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包公,名拯。在我国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经过艺术加工宣染,后来竞成了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包拯尊称为“包公”。宋以后,包公作为一个清官的形象,开始在百姓中流传。元曲中也收了不少反映包公的作品,有《包公智靳鲁斋郎》《包待剩陈州粜米》等,后来清代单弦艺人石玉昆,把民间传说综合起来,编成了《龙图公案》,而后逐步演变成小说《三侠五  相似文献   

3.
正北宋有个著名的清官包公,然而人们并不熟知的还有另外一位清官,他清正廉洁、执法如山、爱民如子的事迹,却比包公早了整整60年。这个人就是广西桂林恭城人周渭。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其家乡修了一座周渭祠。周渭祠位于恭城县城东,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即1478年。祠堂的整个建筑组群由门楼、庭院、大殿堂,以及左右厢房组成,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周渭,字得臣,恭城县路口村人,进士出身,一生四处游宦,刚正不阿、政绩卓著。历任北宋太祖、太  相似文献   

4.
题目里的“包公”,不用我说读者可能都猜着了,肯定是宋朝的包拯了,你猜的一点都不错。千百年来,人们把包拯尊称为“包公”,并使包公的名字在民间长期流传,是与包公的“执法如山”联系在一起的。包公为什么能执法如山,下文我结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胡杰华 《理论前沿》2008,(10):29-30
在封建社会,为民做主的清官确实是那些贪官污吏望尘莫及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清官代表着劳动人民的部分利益,但如今,它与我们所追求的民主精神、法治建设是格格不入的。它所强调的只是官老爷个人在道德上的自省自律,而丝毫不涉及体制上的监督以及人民的权利。所以,对人们的清官意识必须予以摒弃,同时努力增强公民的民主法治观念,为实现依法治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有着浓厚的清官情结。清官的秉公执法和高尚品德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所必需的 ,而中国人心中浓厚的清官意识则不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我们对清官应该作认真的分析 ,消除其封建制度的烙印 ,吸收其合理成份 ,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做一个现代意义的清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清官政治已经构成为中国政治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应看到,清官不过是人治社会的独特产物,清官政治自有其时代局限性,本文从几个方面试着论述了清官政治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在某些人眼里.他是一个“清官”,手握大权却按原则办事、低调为人。担任市建委主任期间,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了投资、建设、管理和使用四分离。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建委改革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9.
由于成书过程的复杂性,元曲公案戏隐藏着两个视角,即民间视角和精英视角。两个视角的叠合、交融,影响了读者对清官形象的认识,将两个视角剥离开来,发现民间艺人眼中的清官是为民除害者,文化精英笔下的清官乃安民除暴者,前者运用的是浪漫主义手法,后者运用的是写实主义手法。以传统文化的阴阳学说分析元曲公案,是试图将分析建立在文化理论基础之上,因而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清官意识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伦理文化中的重要社会意识。这种意识的产生反映了权力的归属和运行以及权利的认同和实现都存在问题。权利的实现必须以权力的制度化运行为保障;权力的有效运作应该受到权利和制度的约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应该努力做到权利与权力的和谐统一。公民权利的实现应该主动地诉诸可靠的保障制度,而不是被动地期盼某些清官的救助;同样权力也应该依照制度性的法规运行,而不是借助清官个人的德行实施。  相似文献   

11.
"清官情结"由来已久,造成了一些弊端。通过运用文献分析、历史的研究方法,得出我国"清官情结"产生的制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社会评价会对司法官员的自我角色定位产生一定影响。在新一轮的司法改革中,应当坚持走法官职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清官,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对统治集团中廉洁公正官员的美称,是最高统治者对统治集团内每一分子的为政要求,也是为官者自己至少是在口头上时时宣称的必须实现的终极目标。金代文学家元好问有诗云:“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能干的官员很多很多,但要做到公正廉  相似文献   

13.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激活和剖释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积淀的清官文化,是党赢得历史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的三晋大地曾涌现出许多彪炳史册的清官廉吏,展现出其特有的节概操守、仁爱情怀、胆识魄力和家国同构意识。从价值逻辑而言,三晋古代清官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作为坚定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自信的本质要求,不仅是营造新时代廉洁政治生态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历史参照。要在深化践行“两个结合”中赢得精神主动,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赢得历史主动,在着眼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赢得发展主动,以多维实践激活清官文化的现代价值,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深远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4.
他的称号很多,之前最著名的还是“留学教父”。但在2006年9月新东方在纽交所上市后,人们更加关注的是他“中国最富有的老师”身份。这就是俞敏洪。他的名字在中国海内外留学生听来绝对如雷贯耳,他一手创办的新东方也创造了中国教育产业海外上市第一例的神话。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行政监察制度历史悠久、体制完善、机构独立,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延续两千多年的御使监察系统及其运作,是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重要历史内容。本文从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的发展脉络入手,分析了其发展演进的基本轨迹,进而总结出其基本特点,提出了现时代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清官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也是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不应该全盘否定。我国古代清官有清介自律、贫俭不移,忧国忧民、赤胆忠心,反贪拒贿、光明磊落,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的突出特点,这是他们千百年来为人敬仰、颂扬的主要原因,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俭是一粒种     
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大喜之日,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到集市上去卖,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嫁妆。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  相似文献   

18.
“官”,自古有之,清官、贪官大抵是对“官”最为常见的划分。清官、贪官有着截然不同的为政作风及社会影响。鉴于贪官的社会危害,历代励精图治的帝王在大力嘉奖清官廉吏的同时,总以各种手段预防、惩治贪奸。我党自建党以来,对反腐倡廉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尤为关注。然而即便在今日,贪污腐败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依然存在,当前进行反腐倡廉建设仍有其现实的必要性。对包括中国古代的清、贪官文化在内的中国古代廉政文化资源进行再挖掘,对当前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8月23日上午,国资委机关、委属单位局级干部任职培训班在我院举行开学典礼。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李荣融主任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二是“正确地认识自己”;三是“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四是“一定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工作作风”;五是“当好清官”。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周的演讲会上,一位儒雅学子走上了讲台。他的名字叫吴鹰,典型的一个亿万富翁,他创办的一家叫UTstarcom的公司,是海外学子归国创业的公司中最大的一家,股票市值达70亿美元,他被美国著名的商业杂志《亚洲之星》评选为最有影响力的50位亚洲人之一。他的成功,与他在美国的3堂刻骨铭心的“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