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丽萍 《法制博览》2023,(13):31-33
目前,以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大数据时代全面到来,人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逐步被数字化记录和传播,虽然极大提升了生活质量,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但也使得公民信息安全受到一定威胁。信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可能会导致公民隐私权受到侵犯,大量隐私信息在网络中传播,为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从社会稳定以及立法角度分析,需要完善公民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方案,不断扩大保护范围以及深入程度。基于此,文章就以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为立足点,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网络隐私权特征以及相应民法保护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为目前网络隐私权保护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我国隐私权民法保护现状的基础之上,指出了当前民法保护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国外的经验,对如何完善我国隐私权民法保护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青楠 《法制博览》2015,(4):89-90,8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全世界的人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信息时代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同时信息时代也给人们带来了困扰,其隐私权不断被侵害,因此,本文将分析信息时代隐私权民法保护,并介绍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将提出信息时代完善隐私权民法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刘霞 《法制博览》2023,(21):51-53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对网络技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这就使我国人民群众的隐私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在网络时代加强对于个人隐私权的民法保护,既可以充分保护我国人民群众的隐私信息,又可以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将依据相关工作经验以及研究成果,从多个角度分别探讨网络时代下隐私权的主要侵权方式、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现状以及具体的民法保护措施。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探讨,可使更多法律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所启发,使其在网络时代能够更为得心应手地使用民法条例保护隐私权。  相似文献   

5.
杨佳 《法制博览》2015,(1):57-58,40
隐私权在全球范围类来说都是一种新兴权利,我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关注隐私权。我国2010年的《侵权责任法》第2条可以看作是我国首次在立法上确定隐私权是我国民事权利的一种,表明隐私权的重要性从立法层面被得以肯定,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隐私权的保护还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文章希望通过对隐私权民事法律保护制度进行探讨,为我国隐私权在民法上的保护尽绵薄之力。在对隐私和隐私权作出基本概念认识后,仔细分析了隐私权的内容和特征,明确隐私权的具体内容。接下来就我国当前民事法律制度对隐私权的规定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我国对于隐私权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存在空白阶段、名誉权保护阶段和隐私权保护阶段三个阶段,分析总结各个阶段我国隐私权的保护现状。最后文章从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对隐私权的保护建议。第一,在民法典的人格权内容部分明确隐私权的构成及内容;第二,从公众人物隐私权和网络隐私权两个重点方面进行专项立法,给予当事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网络隐私权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人身与财产权利,与此同时,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也面临着严重威胁与挑战。网络隐私权可以分为狭义与广义两个层次,并从民法与经济法两个法域出发进行区分保护,从而建立起完善而且适合我国的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人们获取和发布信息的一个新兴平台,隐私权在网络这一新兴环境中,正受到巨大威胁,也使隐私权保护这一问题再次摆到人们面前。我国对于传统隐私权的理论研究虽多,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隐私权保护不够重视,使得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而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侵权又以许多更新的侵权形式表现出来。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的保护现状和国外的保护模式,进而提出我国在网络环境下对隐私权的可取的法律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走进万户千家,博客等网站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晒"生活。但近几年,人肉搜索事件频频发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环境下隐私权安全的担忧,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的思考。从人肉搜索案件中吸取教训,要以人肉搜索对网络隐私权的侵害为基础,探讨网络隐私权的内涵、特征,观察我国现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适用、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建立网络隐私权的责任机制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志方 《法制博览》2023,(10):34-36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的生活、学习乃至工作都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技术的普及是一把双刃剑,尽管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人们的个人隐私也越来越容易被泄露。只要使用网络,个人信息暴露的情况就会存在。而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漏洞、管理缺陷或人为故意造成个人隐私被非法使用的概率就非常高,这对我国的隐私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下,我国既要在司法上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还要在公法领域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进行探讨和研究,如此才能进一步制定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于我国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让我国公民能够更加安全地使用网络。而本文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保护公民网络隐私权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朱宏 《法制博览》2023,(11):54-56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信息及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传播环境下,公私领域充满变化性和流动性。曼纽尔·卡斯特提出,传播权便是网络中的权力,[1]而此权力的控制者则是媒体公司,在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虽然网络传播速度日渐加快,但是对于人们隐私权的保护则极容易造成损害,如何在人工智能环境下更好实现隐私权的保护,则应当成为法律领域所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就人工智能传播隐私权争议焦点进行阐述,讨论智能传播冲击隐私权保护原则,并探索人工智能传播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措施,希望可以为人工智能传播环境下隐私权的更好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