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正青少年再社会化的环境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有犯罪经历而易遭到社会排斥,从而造成其再社会化的障碍,并为重新犯罪埋下伏笔,因此接纳与帮助归正青少年对于犯罪预防有着特殊意义。我国的历史传统与社会现实中,兼有有利于和不利于归正青少年再社会化的因素,未来应积极转变社会观念和革新政策模式,从强化家庭与社区的接纳引导、推行归正青少年就业援助、对归正青少年自立互助公益组织进行公共政策支持等着手,积极为归正青少年的再社会化提供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2.
重新犯罪率是衡量刑法体系改造功能强弱的重要标准,近年来青少年重新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现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行行刑制度存在欠缺。本文在全面分析了青少年重新犯罪的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指出,为了弥补传统监禁刑的不足,新的行刑方式——社区矫正应当成为了犯罪青少年再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2001年11月15至17日,由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主办召开了“21世纪中日青少年犯罪问题研讨会”在沈阳市举行。会议邀请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储怀植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的王牧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等中国学者与会。应邀参会的日本学者有关东学院大学法学部足立昌胜教授、日本九州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院内田博文教授、三重短期大学法律科刑事法研究室佐佐木光明助理教授。会议收到46篇论文,约有50人参加了学术研讨活动。本次大会以“加强中日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为主题。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卜维义研究员作了主题发言。他首先介绍了中国在近年来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所做的努力,包括立法、司法、及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工作。他指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也需要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并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4.
情境犯罪的预防与青少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犯罪预防有社会预防和环境因素预防两种,环境因素预防通常被视为较为消极的预防方法,认为会造成犯罪的转移。但这种方法有许多成功的实例,在减少特殊形式犯罪中特别有效,它的缺陷并不象批评者所指出的那么多。作者同时阐述了环境因素预防方法在保护青少年不受伤害方面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青少年学生失足犯罪也是一样,也有一个发生的“信号”。所谓犯罪“信号”,是指他们在实施违法犯罪之前在行为、心理和思想等方面表现出的异常反应。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展青少年学生失足犯罪前异常行为表现的研究,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制订帮教措施,加强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对此,笔者在研究的同时,与众多教师进行了探讨,归纳起来,青少年失足犯罪的“信号”至少有如下表现:一、纪律散漫,学习成绩下降。除个别因激情而导致偶发性违法犯罪外,不少青少年学生在实施违法行…  相似文献   

6.
董富香 《法制博览》2013,(8):160+117
近几年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汉阴县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原因,积极探索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措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特点的特殊性决定了少年司法制度应当与普通刑事司法制度有所区别。少年司法制度的目的除了保护社会利益之外,更重要的是预防、矫治少年犯罪,保护少年健康成长,使保护社会与保护犯罪少年相统一,从而达到公正与功利的价值目标。近来,有学者提出了社会化的方案,即在刑事司法中贯彻社会化的原则,以提高刑罚实现其预防犯罪、矫正犯罪人的能力。在本文中笔者拟对这一问题展开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庭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原因在于家庭预防机制有着长期性、全面性、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等特征,它通过家庭教育、家庭榜样示范、家庭气氛熏陶、家庭对青少年的管理和约束等途径起作用。家庭预防机制的良好运行必须依赖于健全的家庭、家庭成员的责任感、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家庭与社会良好的沟通与协调。  相似文献   

9.
10.
未成年犯管教所里的青少年犯罪叙事,是一种退缩性的叙事。当纸醉金迷的欲望幻象变成囚笼,无所凭依的苦痛,使父母的爱成为唯一的凭藉。因为这些人注定还会回归社会,矛盾依旧存在。然而,当下青少年犯罪预防仍畸重于家庭、学校等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殊不知,随着社会组织的解构,非社会控制已力所不逮,需要借助正式社会控制包括警察力量的介入,才能毕其功于一役。警察站在防止青少年犯罪的最前沿,这道防线防守得如何,直接关乎整个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成败。这方面,我国台湾地区的少年事件处理法和同心圆制度或许能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家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作为共存于家庭和社会的两大问题,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多维的视角,揭示了家庭暴力受害经历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提出了在干预家庭暴力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2.
13.
14.
社会压制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没有对青少年的权益给予必要的尊重与合理的安排时,就存在因社会压制而产生青少年对抗社会的危险,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又使他们易于冲动而导致犯罪,社会环境失序则阻滞了青少年社会化,强化了社会压制的负面效应。犯罪的发生是犯罪行为的冲动与阻止它的社会压制之间不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的法律社会化过程,不是简单地知晓相关法律条款和法律知识的学习,而是一个长期的法治观念的塑造、法律行为的养成过程。法制教育的缺失和简单生硬,难免造成青少年对法律认识的偏颇,很难理解法的精髓,也难免产生反感甚至抵触。青少年法律社会化的实践途径是:以社会教化为前提,重在有效传播;以个体内化为目的,重在主动践行;以日常生活为基础,重在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16.
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常常是社会矛盾和社会环境阴暗面的衍生物。要遏制犯罪的蔓延,必须大力净化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多因素构成的复合体,它对人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综合作用,不可能是单一因素的结果。但是,在诸多因素中,社会文化环境作为一种最活跃的因素,常常发生着深刻、明显的作用。研究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社会文化转型与青少年社会化的矛盾 一定的社会有一定的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文化也在发展变化着。社会文化对于个人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人的社会化是指人获…  相似文献   

17.
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制教育对规范青少年的行为,使青少年树立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预防和降低青少年犯罪,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状况,笔者认为重视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迫切而必要。  相似文献   

18.
城市家庭问题与青少年违法犯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的起源、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海,社区青少年是特指具有上海市户籍,年龄在16至25岁周岁,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就学、缺少监管的青少年,目前上海约有社区青少年6.3万人。2003年9月,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转发了《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员会关于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的意见》的通知, 正式决定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将社区青少年工作列入预防犯罪工作体系的三大基本构成部分之一,并确立了"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多方参与"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总体思路。随着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深入发展,将社区青少年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逐渐成为专家学者和社区青少年工作实际部门的共识,并引起了立法机关的关注。上海市人大于2003年11月提出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2003-2007年)》,将"社区矫正和青少年事务管理方面的立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之中。2005年1月,团市委又向人大提出了《加快立法调研,尽快出台<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条例>》的议案,建议加快开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本刊特邀请社区青少年工作专家学者与实际工作部门同志,对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及其法治化问题展开笔谈。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结合地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地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是侵财型犯罪,犯罪主体主要是闲散青少年,团伙犯罪较多,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结合地区治安状况差,不健康影视文化泛滥,贫富差距扩大等。为此应该增强打击犯罪力度,改善地区社会环境,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