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元军 《法律科学》2010,28(2):117-124
投保人违反保险合同告知义务时,保险人的合同解除权与撤销权可能发生竞合。对此,有两种解决方案:一为排除说,二为选择说。前者以保险法上解除权排除民法上撤销权,后者允许两种权利并存由保险人选择行使。选择说会导致保险合同关系长期不稳定,置投保人于完全被动而纵容保险人粗放承保,故不足采。从立法目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上分析,保险法上的解除权可以看作民法的特别规定,排除说较为可采。  相似文献   

2.
从立法上看,我国撤销权可分为民法及合同法上的撤销权,以及破产法上的撤销权。它们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来讲,破产撤销权经历了与民法上的撤销权从同一起源到逐渐分离的过程。二者都起源于罗马法,创设之初它们并没有被严格区分开来。本文试就破产撤销权与民法撤销权做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商业信誉对债务人的约束力越来越弱。最典型的就是采取各种手段逃避债务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既得利益,对市场交易秩序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当商业信誉不再发挥作用时,债权人撤销权对于商业信誉引起的债务纠纷就发挥起应有的作用。文章以撤销权的构成要件为主线,分析我国债权人撤销权制度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完善的建议并对撤销权制度在我国的发展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李翔 《法制与社会》2012,(16):83-84
中国当前的企业破产法中的撤销权制度在时间限制、债权人、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缺陷,进而影响了其在现实生活中作用的发挥,本文通过对《企业破产法》中撤销权制度的分析与思考,以探寻中国破产撤销权制度完善的措施与路径,如建立破产异议制度、财产公示制度及破产犯罪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5.
民法中撤销权的检讨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多部民事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了撤销权,但未形成统一的撤销权制度。通过对撤销权的类型化梳理,发现民法中撤销权存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如未将撤销权与撤回权作区分,撤销权行使方式过于依赖司法权,撤销权除斥期间规定存有缺陷,制度设计未有效地平衡撤销权人、相对人及第三人的利益等弊端。对上述问题的检讨并促其改进,建构统一的撤销权制度,不仅于民法理论体系上使撤销权臻于完善,也有助于撤销权司法实务的推进。  相似文献   

6.
破产撤销权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产撤销权作为一种保护破产宣告之前债权人利益的制度,设定的目的在于保护全体债权人的整体利益,对于任何损害债权人整体利益的个别清偿行为或减少破产财产的行为予以撤销,以期实现破产法许可债权人公平合理的分配债务人破产财产的基本宗旨。破产撤销权制度设立的理论基础为具体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合理性标准,为具体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传统英国破产法和德国破产法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立法主义,分别实行无效行为制度和撤销权制度,这两种立法方式各有其固有的利弊,因而重要的是具体制度本身的严格设计。我国学界对原破产法第三十五条的持续争论,昭示了我国破产法立法上的严重不足。新破产法采用了无效行为制度与撤销权制度并存的二元立法模式,可谓一种扬长避短的选择,但在具体制度规定上仍过于简单和单薄,应进一步吸取国外破产法的立法经验,结合国情,从该制度的周延性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浦东 《法制与社会》2012,(35):31-32
民法时效制度是一项法律制度,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民法时效制度重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维护公民的合法财产,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法律都涉及到民法时效制度,而且民法时效制度也在各个国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对民法时效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发现我国民法时效制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完善民法时效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纳米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已深深的影响了人们对自然、社会与法律的认识,制度创新成为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学者争相探讨的对象。高科技的发展给民法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民法制度创新的机遇。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又带来了民法制度的现代化,传统民法在高科技环境下面临着一场法律观念与法律技术的整体性变革。  相似文献   

10.
赵立新 《河北法学》2005,23(12):121-123
20世纪初以后,随着社会的变革,日本传统的家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因此,战前已开始出现缓慢变革的家制度,战后在以美国为主的占领军强制下,通过民法的大幅度修改实现了根本性的变革,但同时,社会的实际变化没有与之同步。  相似文献   

11.
物权行为理论与民法制度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民法制度的构造与演进入手 ,对物权行为理论进行了实质性的价值分析判断 ,进而认为 ,物权行为理论确实无法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 ,应予抛弃  相似文献   

12.
《现代法学》2015,(4):89-99
学界关于物权请求权的存废之争实为民法体系的选择之争;但无论是潘德克顿民法体系,还是权利—义务—责任体系,在其各自体系之内均无法完全逻辑一致地得以贯彻。未来我国民法体系的构建,首先,应当摒弃物权与债权抽象化的思维方式,将物权、债权概念仅作为财产权利的两个种类;其次,将原权利与救济权的区分作为民法体系的一条暗线来贯彻,即不需要通过构建独立的请求权体系或责任法体系来体现。在完善后的民法体系当中,物权请求权制度能够和谐地融入到完善后的潘德克顿体系当中;通过物权请求权制度对物权进行保护符合立法的科学性、司法适用的方便性要求。因此,物权请求权制度有存在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历经十数年之准备工作,新企业破产法最终于2006年8月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将在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规范市场主体的基础性法律,破产法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制定与修改均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此次审议通过的新企业破产法注重对国外经验的借鉴,并使之与我国国情密切结合,故多有突破与创新之处;而要使破产法真正发挥作用,则更有赖于将来诸多配套工作之完成。本期笔谈特约请专家学者聚焦此次立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并期待社会各界将这一探讨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对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八条前半段未解除保险合同不得直接拒赔的规定的理解,应体现保险法第十六条蕴含的最大诚信与利益平衡目的。认为解释第八条前半段不解除不得拒赔的规定适用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所有情形,将使《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三款后半段以及第四、五款保险人拒绝赔偿权的规定成为具文。主张可以选择适用保险合同解除权与撤销权来解决超过二年不可抗辩的客观期限问题,将使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三款限制保险人解除权的规定虚置。因保险受益人故意拖延不报保险事故超过二年解除不可抗辩期间的,保险人可以适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附解除条件合同的规定,主张对方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阻止条件成就,合同失效。  相似文献   

15.
16.
破产债权人无疑是破产事件悲剧的主角。债权人是不幸的,因为债务人破产至少意味着其债权的部分落空,有时其债权的受偿率甚至是零或者负数。〔1〕债权人也是最为脆弱、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他们虽然在名义上享有受益人的地位,但同时又被剥夺了破产事务的管理权和破产财产的处分权,因而往往不能主动参与破产财产  相似文献   

17.
债权人的撤销权与代位权是保全债权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债权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法律救济,保障债权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我国实际出发并结合审判实践,对债权人撤销权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为"法学研究转型"系列研讨会之一,本刊编辑部与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民法室、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大学罗马法系研究中心于2011年10月在广西联合举办了"中国民法实证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主要为民法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及法律实务工作者。从会议讨论情况看,民法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就实证方法之基本内涵尚未达成共识,对实证方法之基本认识与基本态度以及开展实证研究之经验各异,因而就传统法教义学与实证研究之关系亦有不同看法。虽然样本有限,但部分解释了民法实证研究不彰的原因。本刊撷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以笔谈的形式刊发,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取得时效制度并不违背我国的传统道德,而且具有有利于民事法律体系的和谐统一;有利于确定产权归属,解决产权纠纷;有利于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等多项功能和作用。因此,取得时效制度在我国立法中应加以确立和构建。  相似文献   

20.
物权的实现需要诉讼制度的配合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出台,不仅在实体权利和实体法律关系上做出了新的规定,而且还从框架上确立了新的诉讼形态、诉讼方式,从而对现有民事诉讼制度提出了修订要求。本文拟从《物权法》与《民事诉讼法》"撤销权"条款的竞合与选择适用问题的角度探讨民事诉讼制度需要做出的相应的变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