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的共产主义教育问题始终是高校十分关注的问题。苏共中央1983年6月全会决议提出了下列任务——有机地统一教学和教育过程,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道德和政治品质以及热爱劳动的习惯。在高等学校培养青年方面的综合措施中,大学生的科研工作占据重要地位。培养大学生具有苏联人优秀品质是与科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是与促使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全过程紧密联系的。顿涅茨综合技术学院采矿工业运输教研室十分重视作为大  相似文献   

2.
培养新型的专家必须积极运用最现代化的科学和生产装备,电子计算机,科学情报数据,自动化教学,研究和计划系统。这样,大学生就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独立的、创造性的劳动。切利亚宾斯克综合技术学院  相似文献   

3.
陈冰 《新民周刊》2023,(26):6-7
<正>考公考编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但这也阻挡不了大学生们夺得编制的心。每年的国考、省考、事业编成为了大学生们扎堆对决的现场,狂奔在考场间的大学生,和狂奔在求职现场的大学生数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小成长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这一代年轻人对考试似乎抵触情绪越来越少见,反而展露出一种“熟悉感”。在就业压力与不确定性中找到一份稳定,成为许多人求稳之后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文艺是文学和艺术的统称,包括诗歌、绘画、散文、小说、戏剧、电影、音乐、舞蹈、雕塑等,都是与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且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能陶冶人们的情操和高尚道德,它也是思想教育工具提高青少年(包括大学生)文艺修养的重要途径。苏联党政领导强调,高等学校必须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在文化上很有修养,在艺术上受过教育的人。为此,大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已成为其生活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简介,供参考。一、苏联大学生接受文艺教育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徐纪贵 《德国研究》2005,20(4):57-64
本文从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100周年说起,简述了他的成长过程,着重分析了他成为科学伟人的主客观条件,并追忆了他在上世纪初期所表现出来的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探索,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视友谊等等高尚的思想情操.  相似文献   

6.
曾念群 《新民周刊》2015,(22):112-112
1818年,英国诗人雪莱的19岁娇妻玛丽·雪莱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这部小说被后世多次改编,并成为大银幕最早的科幻蓝本和恐怖题材——其中摄制于1935年的《科学怪人的新娘》本是1931年《科学怪人》的续集,却超越前作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恐怖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7.
胡萨克     
1913年1月,胡萨克生在邻近布拉迪斯拉发市的杜勃拉夫卡村的一个工人家庭中。1929年,胡萨克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联盟,开始从事革命青年运动的工作。1933年他在布拉迪斯拉发大学法律系当大学生时,成为捷共党员。胡萨克参加党的生活的同时,经常为党的刊物撰稿。在三十年代,当捷克斯洛伐克笼罩着法西斯威胁的时候,胡  相似文献   

8.
最近韩国一个名为“世界报告” (www reportworld co kr)的大学生知识交流网站 ,对韩国 10 0 0名大学生进行了关于青年失业对策的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 ,随着失业率的增加 ,很多大学生产生了到国外就职的意向。其中 3 5 %的大学生回答“降低自己的标准 ,首先要就业” ,2 1%的大学生回答“准备考公务员” ,16%的大学生回答“要自己创业” ,而 18%的大学生回答要在国外就业 ,这表明越来越多的韩国大学生倾向到国外就业。在考虑到国外就业的大学生中 ,有 42 %的人目前正在为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准备或者学习外语。他们愿意前往的国家主要…  相似文献   

9.
玄理 《德国研究》2023,(5):25-44+152-153
在新冠疫情危机和气候危机背景下,通过建构科学框架叙事“去合法化”主流科学真相已成为当前右翼民粹主义政治传播和动员策略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架构视角从诊断型架构、处方型架构和动机型架构三个方面对右翼民粹主义的科学叙事进行分析。在诊断型架构方面,民粹主义者对精英进行道德审判,从目的可疑性和行为伪善性两个层面揭露精英的“道德低劣性”。在处方型架构方面,民粹主义者借助于呼吁常识、科学化包装和建构阴谋论等手段建构新的科学“反知识”框架,向人民展示民粹主义版本的另类事实对于主流科学知识的可替代性。在动机型架构方面,民粹主义者通过煽动对精英和主流科学的恐惧和愤怒情绪,使民众更有动机根据自身身份认同和情感直觉对科学信息进行解读和传播。最后,本文以德国选择党的气候科学架构作为案例,探析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如何利用气候科学框架挑战主流气候科学和政治精英,以实现自身政治诉求。对右翼民粹主义科学架构的研究,有助于为研判当前西方政治极化的发展新趋势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苏联《大学生天地》84年第1期刊载经济学博士马雷辛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昔日的荣誉,还是今天的事实?》文章发表后在大学生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同年9月该杂志在《明显的优势》标题下选登了一些大学生的来信。马雷辛的文章和学生们的信反映了当今大学生生活的一个侧  相似文献   

11.
德国可望成立女子大学黄克芹多年来,德国女科学家、女大学生和女政治家们一直为创建一所自己的大学而不懈努力。这一愿望可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卡塞尔联合大学女工业学家阿拉·诺伊泽尔是这一设想的倡导者之一。据她透露,在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上,将以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刘朝晖 《新民周刊》2023,(26):46-51
<正>“科普已经成为世界科学的一个新动向。”“好极了!我们今天是在科学大会里来谈科普!”7月5日下午两点,汪品先院士作为主持人宣布“科研与科普:地球系统科学的启示”圆桌会的举行。圆桌会聚集科研与科普工作者一道开展自由讨论,在横跨“天、地、生”的系统性科学视野下,探讨科研人员从事科普工作的意义和方式以及科研与科普之间的链接,分享他们在科研与科普融合中的宝贵经验和见解,交流在当前多学科交叉和创新性教育的新趋势下,科普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东亚国家的学生运动主要有民主学生运动、爱国学生运动和维护自身权益的学生运动三种类型。大学生群体人数增多、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合法参与渠道的缺乏和中产阶级政治作为的不足,是导致发展中国家民主学生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东亚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学生团体成为先进政治力量,学生运动在社会政治变革中起到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德国对大学生的后勤管理袁学明德国对大学生的后勤管理工作是通过大学生服务中心这种形式实行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的。大学生服务中心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独立性:根据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有关法律的规定,大学生服务中心为独立的事业单位法人,在管理体制、人事...  相似文献   

15.
论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办学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韩国已由一个人均GNP只有82美元的贫穷的半岛国家,发展成为人均GNP接近1万美元的现代化国家.在其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中,韩国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飞速发展.1945年韩国光复时,只有19所高校,7819名在校大学生,1490名在职大学教师.而到1998年,韩国有专科大学158所,四年制大学156所,教育大学11所,产业大学18所,广播大学1所,研究生院669所,共有在校大学生2941139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8.8%,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京友 《新民周刊》2012,(37):76-79
孙杨在大运会上遭遇的尴尬,带出了体育明星是否应拥有自己经纪团队的问题,这个问题最终将涉及固有的"管理模式",其实是孙杨个人利益最大化与部门利益最大化的冲突。日前,中国体坛"新一哥"孙杨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耍大牌",成为体育迷们关注的焦点。其母杨明对儿子的过度保护,再次引发了外界质疑。也许,孙杨的错误在于,让根本没有...  相似文献   

17.
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各行各业开始复苏,图书业许多重磅图书也开始陆续推出,成为读者瞩目的焦点。文学、历史、文化、科学新知、艺术设计、商业金融、漫画在丰收的季节百花齐放,读者可以各取所需,在阅读中思考人生、感受阅读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行政法朝着民主、法治、服务、科学的方向健康发展,依法行政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成为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和从严治政的根本要求,成为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的迫切要求。乡镇政府作为依法行政的“第一道防线”,其成效如何,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起着重要作用。一、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日本目前都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业现状有着越来越多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就业率低、热衷于报考公务员、就业观念保守。大学扩招导致学生素质下降,就业竞争力下降是两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共同原因。区域发展严重失衡及制度性的障碍,限制,导致大学生就业区域和部门选择偏好,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成因,而日本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形势恶化,削减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中日两国为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都采取了积极的促进措施,相比较而言,日本的就业促进措施执行更为有力,日本的企业在承担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方面做得更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过去一年,地方人大新政不乏亮点:立法承传民主和科学的基因,实效和公开成为监督工作的价值取向,预算公开在上下联动推导下开始破题,优化行权程序成为人大建设的积极追求。还有,人大权力、代表职守与公民意见的对接渐成气候。地方人大通过立法听证、公开法规草案、征集立法建议项目等"常规动作",不断扩大民意的深度参与,推动立法质量的提高。立法:扩大民意的深度参与2009年,地方人大在顺势转向社会立法的同时,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向纵深推进。地方人大通过立法听证、公开法规草案、征集立法建议项目等"常规动作",进一步扩大民意的有序、深度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