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目标制定上的"硬"与"软".在政绩目标的制定上,对经济工作是"硬"目标,对非经济工作是"软"目标,因而造成衡量干部政绩的前提条件"软硬"不均.个别单位也不是按干部的职责、工作能力、专业特长分工,而是按领导班子成员的亲疏好恶分工,致使定量不统一,总量不平衡,目标不对等.  相似文献   

2.
所谓"政绩",是指为官者在职期间办事的成绩.当前考察、提拔干部,自然是要参考其政绩的.近年来,许多地方出现的心系民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老百姓的脱贫致富打下可持续发展基础的"民心工程",是真正的政绩工程,是大受干部群众欢迎的.这样的政绩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以矛盾、事故为内容的问题.问题毕竟不是功劳,小的牵扯精力,大的影响政绩,往往会对单位或个人评选先进、立功受奖、提升使用等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下去考核干部,常常感到对干部政绩的考核缺乏一些客观尺度,因而对一些政绩的认定不好把握.我想,是否可以把机械原理中的"参数"引入干部考核中,对干部的政绩也设定一些"主参数"呢?  相似文献   

5.
由于形式主义属沉疴顽症,"病因"复杂,所以,只有用多味猛药施治才能收到良效.在此,笔者斗胆为根治形式主义开出"六剂药". 第一剂药:科学评估干部政绩.应着重把握三条:一是看实绩,不看"虚绩".所谓实绩,就是实实在在的政绩:所谓"虚绩",就是徒有其名的"泡沫政绩".  相似文献   

6.
凭政绩用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这涉及到一个如何科学评价"官员"政绩的问题.战国时,被任命为邺令的西门豹,严厉整治巫婆三老,使百姓免受"河伯娶妻"之苦,同时组织百姓兴修水利,且"不苟取于民".  相似文献   

7.
李泉 《先锋队》2011,(10):39
每个领导干部都希望在任期内能干出一些政绩,赢得干部群众的口碑。但是,如何创造政绩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重视的可能是上项目、搞工程之类的"显性"政绩,对于那些涉及群众利益、利于部门单位长远发展,但是周期长、费劲大、见效慢的"隐性"政绩,往往不太注意去做,甚至不屑于做,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创造"隐性"政绩,首先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领  相似文献   

8.
正当"幸福指数"成为党和政府越来越密集使用的"关键词"之际,有两种不同声音的分贝也越来越高.一是对"GDP崇拜"的口诛笔伐,二是对"幸福指数‘政绩化'"的质疑.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硬一软的两个指标呢?  相似文献   

9.
国防大学一位女讲师英年早逝,她的领导含泪慨叹"别等中青年干部逝去再谈关爱".近期,此事被许多人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引发社会对中青年骨干工作压力和健康状况的担忧. 表面上看,当下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导致过度劳累,是一些干部职工英年倒下的主因.事实上,一些单位工作安排不科学,甚至为片面追求"政绩",无节制地给干部职工加压,要求或变相要求他们长时间加班加点,甚至以"领导都不休假"为由压减休假,更是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到这样一件事:某乡有一位副乡长,在家门前为官十多年,政绩赫赫,群众视他为知冷知热的亲人,尤其对他的"琵琶反弹"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11.
2009年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胡锦涛总书记的文章<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文章指出,一些党员、干部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许多地方利用土地置换搞招商引资,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有些地方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面积"圈地"却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土地,造成土地闲置撂荒的现象,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政府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不断高涨,诞生了以"最多跑一次""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等较为典型的改革模式,得到中央的认可并在全国推广。但同时也要看到,地方自主行为空间的增大和上级对于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指标从单纯的注重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与改革创新并重的转变,使得地方政府官员的行为策略发生明显变化,相伴而生的就是"政绩式改革"问题日渐凸显。"政绩式改革"的存在,使得地方治理易于陷入政府工作重心发生偏离、治理资源出现错配或无效配置、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真正干实事的干部难以获得晋升等问题。而增强顶层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居民满意度在地方官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帮助地方政府官员树立正确理性的改革观和维持地方政府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治理"政绩式改革"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官"德是领导干部发自内心的关于做官为人的善恶标准.解决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问题,不仅要通过端正选人用人导向、完善政绩考评机制来解决,而且要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最近,省委书记周永康在提出用3至5年时间根除乡村不良债务时强调指出,要树立"清欠还债就是政绩"的意识,摒弃等、靠、要的思想,自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这项工作抓实抓好.广大群众无不为此拍手叫好!  相似文献   

16.
沈阳炮兵学院党委始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叫响"安全稳定就是讲政治、就是顾大局、就是政绩"的口号。学院连续23年无刑事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和无严重违纪,被总参军训和兵种部连续4年评为"安全工作达标单位"、连续2年评为"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朱成林不久前在与中青年领导干部座谈时说:"强化群众观念,就要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作政绩的重要尺度.千奖万奖,不如群众夸奖."  相似文献   

18.
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政绩导向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靠正确的政绩观作保证.没有科学的政绩考评体系,就不可能形成科学发展的政绩导向机制,也就很难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因此,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导向机制成为当前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2008年,广东省惠州市结合被中央确定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市这一契机,对此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应该是"全面政绩"、"绿色政绩"、"惠民政绩"、"公认政绩";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政绩导向机制必须坚持和把握政治方向原则、科学全面与突出重点原则、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原则、上级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原则及实践检验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当前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与新常态,将研究主题设定于高等医学院校党委贯彻落实"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的理念上,对高等医学院校党委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履行管党治党责任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政绩成本"这一概念有望成为近期的一个热词."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将有新的标准出台,其中有望第一次引入政绩成本分析."较为正宗的阐述是:"考核办法首次提出了要对政绩进行成本分析,不仅看领导干部取得的政绩,还要看创造政绩的目的及为谁创造政绩,并对为取得政绩所付出的投入和代价进行计量,以切实避免不计成本和代价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