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棘豆草粉对肥育猪的效果和毒性试验1)杨具田李建科2)卢健雄刘翊中(西北民族学院动物科学系兰州730030)王英东(甘肃省天祝县畜牧局)石旭东(兰州原种猪场)赵四喜(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根据甘肃棘豆(Oxytropiskansnensis)...  相似文献   

2.
棘防A号实验性预防山羊甘肃棘豆中毒王凯(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西宁810003)棘豆是我国草原上对家畜危害严重的毒草。西北及华北的9个省(区)都发生过家畜棘豆中毒,为我国的三大毒草灾害之一,严重危害着我国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我国有关家畜棘豆中毒的研究已有较多...  相似文献   

3.
家兔实验性黄花棘豆中毒的临床及病理学观察王凯,何宝祥,羊秀措(青海畜牧兽医学院西宁810003)棘豆中毒已成为危害我国主要牧区畜牧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先后引起大批家畜中毒。仅青海省自1957~1985年就因棘豆中毒死亡家畜达5.5万头(只、匹).近...  相似文献   

4.
棘豆属(Oxytropis DC)植物有数百种,我国记载的已有20余种,常引起家畜中毒的有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 DC)、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unge)、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和急弯棘豆(Oxytropis deflexa DC)等。这些有毒植物已成为我国西北牧区的一大公害,特别是在内蒙古的伊克昭盟的小花棘豆被称为该地区三大自然灾害(风沙、干旱、毒草)之一。关于棘豆中毒的研究报道不多,内蒙古的李祚煌等(1973)对小花棘豆作了研究,青海的张生民等(1980)对青海某些县区的甘肃棘豆  相似文献   

5.
甘肃棘豆生物碱对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活性及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 32只成年健康昆明系试验小鼠腹腔注射甘肃棘豆生物碱 ,测定其外周血T细胞数量及中性粒细胞吞噬率 ,以探讨甘肃棘豆生物碱对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活性及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鼠在注射甘肃棘豆生物碱后 ,其外周血T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均呈现初期升高、后期下降的规律 ,在一定时期内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 (P <0 .0 5 ,或P <0 .0 1) ;转移因子虽然也能够提高外周血T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吞噬率 ,但对甘肃棘豆生物碱的效应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外兽医毒理学家把黄芪属和棘豆属有毒植物引起的家畜中毒统称为疯草中毒综合症。其有毒成分可分为三类,即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硒化合物及生物碱。我国关于棘豆属植物中毒已有不少报道,其中包括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 D.C),黄花棘豆[O. ochrocephala punge),甘肃棘豆(O. kansuensis bunge),包头棘豆(O. glabra  相似文献   

7.
包虫病动物模型的建立赵耘(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张文宝张壮志哈斯巴提齐普生(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包虫病亦称棘球蚴病(Hydatid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特别是在牧区给人畜带来严重危害。为此,国内外对本病进行了广...  相似文献   

8.
高原区中华鳖的解剖观察张新起,董曼霭(甘肃教育学院兰州730000)(西北民族学院)中华鳖(Trionyxsinensis)又名团鱼、甲鱼,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鱼鳖目中的鳖科,是一种珍贵的经济动物。鳖的养殖在西北地区刚刚兴起,对于地处气...  相似文献   

9.
绵羊苦马豆中毒调查和诊断王凯(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西宁810003)苦马豆(Swainsainasalsulataubert),在青海俗称尿泡草或苦豆子,是豆科苦马豆属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在青海省主要分布于海南州、南西州及海东地区,生长在海拔2000~30...  相似文献   

10.
牛肺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granulosus)和多房棘球绦虫(E.multilocularis)的幼虫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其成虫主要寄生在犬的小肠内,随排粪将绦虫的体节和虫卵排到体外污染环境和草场。人和家畜误食了虫卵后,便在肺和肝等器官形成囊泡样病变,称为囊泡期(即幼虫期)。它可以侵袭所有的哺乳动物,但主要危害牛、羊、骆驼和鹿等反刍动物。棘球蚴病在我国牧区分布极为广泛,牛羊感染率可达40%~100%,家畜感染后病程缓慢,造成饲料空耗、毛和肉减产,农畜丧失使役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口服补液盐对绒山羊棘豆草中毒的疗效棘豆草中毒是目前西北地区威胁养羊业并致重大经济损失的疾病,又无特效疗法。1996年9月至1997年4月,青海省湟源县东峡乡新民村谢姓养羊专业户饲养的绒山羊群先后发生两次棘豆草中毒共50余只,死亡10只。笔者给予了防治...  相似文献   

12.
用甘肃棘豆草粉饲喂经苦马豆素(SW)-BSA免疫接种的山羊,检测分析了山羊血清中与中毒相关的酶的活性,以探讨SW-BSA免疫接种对动物机体组织器官的保护作用。将24只山羊随机分为免疫对照组、免疫攻毒组和未免疫攻毒对照组,免疫对照组和免疫攻毒组山羊接种SW-BSA,免疫攻毒组和未免疫攻毒对照组山羊按干重拌料饲喂10 g/(kg.d)甘肃棘豆草粉,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尿素氮(BUN)和α-甘露糖苷酶(AMA)的变化。结果表明,免疫攻毒组山羊较未免疫攻毒对照组山羊LDH活性升高延缓28 d,AKP活性升高延缓14 d,AMA活性降低延缓21 d,BUN活性升高延缓14 d,GOT活性升高延缓28 d。这些酶活性延缓变化,说明SW-BSA免疫动物后,在甘肃棘豆攻毒后的30 d内,能够有效地延缓SW对山羊肝、心和肾等组织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经过1995~1996年两年的调查研究,现已明确了本病的主要病原:除山东省外,河南、江苏、吉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均从病死家畜的病料中分离出了魏氏梭菌(Clostridiumwelchii);山东省从病死山羊的病料中很规律地分离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apneumoniae)和凝结芽胞杆菌(Bacilacoagulans);青海、海南、四川等省除分离到魏氏梭菌外,还从部分“猝死症”死亡牦牛、水牛和黄牛病料中分离出溶血梭菌(Cl.haemolyticum);江苏、四川、河南和甘肃等省还从病死家畜病料中分离到腐败梭菌(Cl.septicum)。病原调查结果为这类病的预防免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双芽巴贝虫病(Babesiosis)是由双芽巴贝虫(Babesiabigemina)引起牛的一种蜱传性血液原虫病,病牛以高热、贫血、血红蛋白尿、急性死亡为特点。病原学调查表明,本病在我国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安...  相似文献   

15.
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un-ge)为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五省(区),仅宁夏海原县覆盖面积达136万亩,占该县天然草场总面积的35.6%。马、羊采食后可引起慢性中毒死亡,对畜牧业的发展危害极为严重。但黄花棘豆的营养价值很高,如能设法利用,实为一种优良的豆科牧草。据初步研究,黄  相似文献   

16.
由于绵羊棘球蚴囊液(EgCF)取材相对方便具有较强的抗原活性,是诊断棘球蚴病抗体的较好抗原,但因EgCF成分复杂,在免疫诊断中有时与其它绦虫蝴病抗体发生免疫交叉反应。为查明绵羊棘球蚴和其它绦虫蚴抗原组分的异同,本文在分子水平上比较了细粒棘球蚴囊液细颈囊尾蚴囊液(CtCF)和多头蚴囊液(CcCF)可溶性蛋白多肽的异同。(一)材料与方法1.样品的制备:(1)EgCF:无菌抽取自然感染绵羊肝脏棘球蚴包囊液,5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PEG浓缩至1/10,蒸馏水透析除盐,经紫外吸收法测定其蛋白含量为2.4mg/ml,分装,-20°…  相似文献   

17.
细粒棘球蚴特异抗原的分离与鉴定1)贾万忠田广孚刘金凤张军程晓红文志强曾繁珠杨建福韩爱萍(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730046)(甘肃省皇城绵羊育种试验场棘球蚴病(包虫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呈全球性分布。我国是本病的高发区,流行面积广泛,危...  相似文献   

18.
水牛自然感染巨盘腹袋吸虫(Gastrothylaxmagnadiscussp.nov)成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虫体体表具有环行横纹、凹窝和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泡状结构及息肉样圆突,没有小棘。横纹在腹袋口与腹吸盘之间较致密,排列规则,在虫体前端发生不规则的间断,形成息肉样结节。泡状结构多分布在口吸盘周围,为单生,以柄与体壁相连,似水泡状,其表面无纤毛;分布在其它部位的泡状结构多为簇生;体后1/3没有泡状结构。腹袋口周围的体壁如海绵状,无泡状结构,周围布满息肉样结节。  相似文献   

19.
天鹅内脏器官的形态结构程会昌,阴化龙,轩庆丰,金玉叶,陈秀兰,王聿新,吉庆云王建堂(郑州畜牧专科学校150002)(郑州市动物园)天鹅属鸟纲(Ares).雁行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在我国有大天鹅(Cggnuscyg...  相似文献   

20.
1981~1982年冬季在湖南省常德、汉寿、益阳和沅江市(县)进行了雁形目鸟类的寄生蠕虫调查。共剖检鸭科鸟类5属15种122只,检出蠕虫34种,隶属4纲4目12科23属,其中吸虫7科9属18种,绦虫1科10属12种,线虫3科3属3种,棘头虫1科1属1种;检出的番鸭拟华德绦虫(Wardoidesoidemiae)为新记录,并发现部分蠕虫的新宿主10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