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产权管理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价值链的角度,按照知识产权管理的过程界定知识产权管理的五个维度:知识产权取得管理、知识产权开发管理、知识产权运营管理、知识产权维护管理以及知识产权组织管理;借鉴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界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四个维度:创新社会绩效、创新经济绩效、创新过程绩效和企业成长能力。根据知识产权管理同创新绩效的关系构建了相互作用的初始理论模型。运用SEM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知识产权管理对创新经济绩效影响不显著,原因在于知识产权本身一般不能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和市场表现,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需要通过产品开发和销售来实现。然而,知识产权管理对技术创新社会绩效、过程绩效和企业成长绩效存在显著地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球范围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作为企业最基本管理框架的组织结构和以企业整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都显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企业生命周期中几个不同的阶段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动态联系及其相互作用,深化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企业组织结构的科学化,提升了企业管理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3.
基于创业学习、创业导向与新创企业绩效的相关文献,对创业导向与创业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以明晰这两个构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研究了创业导向对新创企业绩效影响的创业学习中介作用机理,对提升创业学习与公司创业理论的理解和发展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4.
基于DEA的高技术产业政策评价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支持,对高技术产业政策进行评价有利于制定科学有效的高技术产业政策.本文根据相关统计指标,从政策投入和政策产出两方面构建高技术产业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DEA分析法对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政策绩效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政策整体有效,改善自主创新政策是提升产业政策综合绩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瓶颈与突破:上海科技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其原因与瓶颈是城市创新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机制不完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科技与教育投入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上海科技创新的突破路径为构建城市创新体系,理顺城市创新职能,改革经济体制,健全创新机制,完善政府创新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采购政策、审批政策都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要注重原创,实施知识产权和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7—2016年中国28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实证研究了政府补贴、企业R&D投入和高科技产业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不会对企业R&D投入产生"挤出效应",政府补贴对高科技产业的创新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主要原因是政府和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R&D投入可以显著提升高科技产业创新效率。政府在制定高科技产业政策时,应该完善政府R&D项目资助决策机制和资金使用评估机制,降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政府绩效管理是衡量和评价一个政府行政作为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它来源于企业的绩效管理,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大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已经成为降低行政成本,提升和加强政府行政执行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鉴于政府与企业的性质存在根本性的区别,从而使得政府绩效管理有着不同于企业绩效管理的一些特点。为了不断深化和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的作用,实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研究和探讨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选择。本文作者作为中国石油全面绩效管理体系建立、推行、改进的主要组成人员,简要回顾了这一重大制度创新工程,总结了这一管理体系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剖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深化完善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战略柔性划分为资源柔性、技术柔性、结构柔性、文化柔性这四个维度,研究了环境动态性对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但资源柔性、技术柔性、结构柔性和文化柔性对企业绩效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两个维度的影响有所差异;环境动态性对战略柔性—企业绩效关系存在调节效应。该结论有助于指导企业制定提升战略柔性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企业兴败的关键。企业实施技术创新,一要抓住研究开发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这三个主要因素,培育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能力;二要以利益驱动为动力,以市场推动为导向,以合作促发展,以项目带动管理,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机制;三要加强宏观指导,完善激励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人才环境,从而创造有利企业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是产学研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技术创新、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总结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及相关理论基础,在深圳市80家电子计算机行业民企的问卷调查数据基础上,对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做出简单判断,最后提出企业应该充分发挥产学研技术创新合作中的主体作用,高校及科研机构应起到产学研技术创新合作中的能力支撑作用,政府应在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会交换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是学界研究劳动关系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常用理论基础,但单一的理论基础不能完全揭示劳动关系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为此,比较上述三种理论基础各自的研究框架及研究现状,并基于理论整合的视角,构建了劳动关系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的新框架,对于该领域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政府绩效评估是改进政府绩效的一种重要治理工具。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是从西方国家传入的舶来品,经过20多年的管理实践,将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划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显示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不仅为今后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且对于深化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研究,拓展政府管理创新理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技术创新的社会学研究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分析领域是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行动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取得了相应的绩效。与此同时,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行动及其所应当满足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功能需要上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或缺陷。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技术创新行动的环境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典型的结构刚性特征,而这种环境结构的刚性特征在本质上是由于三种与环境系统的物质资源、制度模式和文化背景等结构层面相对应的环境变量,即非平衡效应、转型效应和后发效应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5.
泉州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制约泉州企业技术创新加快推进的原因,进而提出必须从支撑企业技术进步的因素入手,努力推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素质、深化体制改革和改善企业经营外部环境,才能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有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WTO关税在线分析数据库和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进行匹配,基于熊彼特增长范式实证研究了贸易自由化下进口竞争和中国工业企业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控制行业进口渗透率内生性后,得出结论:一是中国工业企业产品创新和进口竞争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这些工业企业的产品创新处于倒"U"型的上升阶段;二是检验了熊彼特增长范式中市场竞争与企业技术差距、企业创新增长之间的推论,发现他们也符合理论预期。整个研究过程说明熊彼特增长范式可以有效分析贸易自由化和中国工业企业产品创新关系,并有利于制定我国相关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创新网络的结构是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区域创新网络可以为网络成员提供一种相互作用和互动的平台,不同创新主体资源通过创新网络,实现相互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生协同效应。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网络技术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同发达省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提高山东创新网络绩效,需要加大激励力度,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高高校和研究院所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区域内创新主体之间合作创新,提高区域信息流强度。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类型产业集群中,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存在差异。运用博弈分析工具发现,在马歇尔式产业集群中,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而且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使得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合作也很少,集群技术创新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建立的公共组织来推动。在轮轴式产业集群中,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大企业,而且长期产品交易关系的存在使得企业具有较强的经济激励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大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合作成为推动整个集群技术升级的主要力量。因此,为了促进集群产业技术升级,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采取不同的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将创新的能力评价体系分为创新意识、资源投入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以及营销能力五个要素。并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现实,增加了创新管理能力和竞争性指标两个要素。通过对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进行分解的研究,希望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政府在不同历史阶段采取了不同的产业政策。立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视角,梳理我国产业政策的演变轨迹,并对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发现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层面来看,产业政策有效;而从产能产出层面来看,产业政策更多的表现为失效。产业政策难达目标,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要提升产业政策效果,就得严格限制产业政策的调控范围,产业政策应对锁定产业同时给予"胡萝卜"和"大棒",产业政策的实施应少用或不用行政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