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建》2017,(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外宣传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丰富成熟的对外宣传思想。可以从治理理念引领论、价值观念传播论、文明交流互鉴论、形象塑造展示论、传播能力建设论、讲好中国故事论等六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2.
邹鹏 《云岭先锋》2020,(1):F0003-F0003
云南民族博物馆位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是云南民族文化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中国乃至东南亚规模最大的民族类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和亚洲知名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展厅面积6000多平方米。馆内现珍藏4万余套(件)珍贵民族文物,基本陈列展示了民族服饰与制作工艺、民族文字古籍、民族乐器、民族生产生活技术等8个专题的内容,向观众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的多元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关于对外宣传工作重要论述丰富和创新了党的宣传思想,为新时代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构建国家形象、夯实话语体系根基、深化外交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推进中外文明互鉴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宣传工作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构建立场坚定、主体传播、表达创新、内容引领和平台布局的新方案,是推进新时代对外宣传工作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袁航 《当代贵州》2022,(35):8-9
<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8月22日,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主要活动之一,“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在贵安新区召开,来自国内高校和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高校代表、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深入探讨“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5.
《求是》2015,(10)
<正>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地理、气候、历史、生产和生活方式等不同的因素,在世界范围内构成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文化形态;几千年来,从游牧农耕到机械电子,从文字印刷到网络移动,体现了不同文化形态之间交流互鉴的文明过程。文明交流互鉴体现为历史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丝绸之路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  相似文献   

6.
亓利 《奋斗》2019,(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风云变幻,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以宽广的视野、深邃的思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索。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重要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从而形成了文明交流互鉴这一重要论述。之后,在2014年4月访问布鲁  相似文献   

7.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生成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文明交往理论是其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文明交流思想是其理论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其理论底色,西方和谐思想和全球治理理论是其理论借鉴。全面考量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生成的理论逻辑,对于系统认知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开启新时代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明交流互鉴拒绝封闭、霸权,倡导不同文明间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人类文明欣欣向荣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有着丰富的内在逻辑关联,文明交流互鉴以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实现“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在实践中,文明交流互鉴主张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以新文明观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发展,实现对西方霸权“普世文明”的超越,进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文明新形态秉承中华文明的文化根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交流互鉴理念,跨越了文明与国别之间的藩篱,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意志,也兼顾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9.
沈慎  曹一 《党建文汇》2021,(1):56-56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国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应平等对话、互学互鉴,共同推动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多彩世界。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围绕新时代的世界文明交流问题进行了系列论述,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形成了完整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涵可以从三个维度解读:观念维度要坚持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尊重文明多样性、强化文明平等性、增强文明包容性;目标维度要让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以文明交流互鉴消除隔膜和偏见、应对全球性难题、维护世界的和平;路径维度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完善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和工作机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孙丹 《前线》2017,(2):52-55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自信和友善,是在21世纪经济政治格局日趋纷繁复杂的背景下,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思想和中国智慧。这是中国共产党"四个自信"的集中体现,而文化自信则是这一战略的重要支撑。"一带一路"战略将为进一步建立文化自信提供良好契机,促进中华文化的自省、进步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2.
王德蓉 《新湘评论》2023,(23):12-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即“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3.
正在会场内外的交流对话中,在文化旅游行业的交流互鉴中,在大量接地气的民间文化活动中,多样的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成为打造亚洲文明与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万物并秀,交流互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场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大会,吸引了多国领导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和亚洲47个国家以及近50个域外国家的各界代表齐聚北京,聚焦共同命运,为推进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14.
国际友谊博物馆位于北京东城区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是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外交活动中受赠的国务礼品的专题博物馆。迄今为止,国际友谊博物馆已收藏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近两万件珍贵礼品。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有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众多宗教的世界。不同的历史传统、基本国情、民族习俗等孕育了不同的文明。千百年来,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共同缔造了人类文明绚烂多彩的百花园,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他回顾历史、展望世界,阐明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哲理,提出了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一、3个"期待"和"希望"——文明交流互鉴的"亚洲声音"47个国家、1000多个民族、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陆地的亚洲沃土,不仅孕育出壮美山川,伟丽河流,还萌发、滋养了悠久深厚的亚洲文明。  相似文献   

17.
纪志耿  黄维 《前线》2023,(2):21-24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密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必须提炼展示好中华文明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精神标识。必须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个性与共性相融洽、历史与现实相贯通、当前与长远相统筹,提炼展示好中华文明中蕴藏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智慧和革故鼎新的重要方法,增加交流互鉴,增进自信自强,让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8.
广州是近现代民主革命策源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系列重要革命活动都在此开展,红色基因已经融入到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血液里。博物馆是宣传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翟佳琪 《党建》2023,(1):51-54+4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对外宣传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是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从成立时起就胸怀天下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王蕾 《前线》2019,(11)
亚洲命运共同体概念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在于阐述亚洲文化融合的新特征和新增长。亚洲文化在矛盾统一中互通互鉴、日趋融合,正在塑造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亲和力突出的亚洲总体形象。亚洲文化的融合与增长充分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空间不是闭合的,而是开放和延展的。亚洲文化融合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实践,首先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念变革的理性探索,是中国智慧对文明超越性的纠偏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