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广西在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具有显著的地理区位优势、合作平台优势、人文交流优势、优惠政策优势。当前,广西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广西与东盟互联互通水平;充分利用现有平台,深入开展与东盟经贸合作交流;推进民间交流往来,向东盟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广西故事;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在与东盟合作中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崭新全球治理体系,构建"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开放共享、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和平崛起与世界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是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走向大同的文化繁荣,是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引领世界文化的文化复兴,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真正实现的文化富强!  相似文献   

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海外华侨华人作为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纽带,具有融通中外、连接东西的优势特点,在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充当沟通经贸合作的桥梁、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的纽带、实现科技合作的"催化剂"以及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抓手。因此,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要广泛团结海外华侨华人,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形成最大合力。  相似文献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破解和平、发展、治理、信任赤字而提供的中国智慧和方案;"一带一路"建设是区域命运共同体打造的生动实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探索。二者是目标与路径、理念与实践的关系。海外文化统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的制胜法宝,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功用关系,彼此促进,共同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在新时代面临困境和考验,要破除思维困境、破解认同困境、破局话语困境,需要发挥海外文化统战的助力作用,树立以最大公约数为核心的大统战思维,打造以交流合作为核心的统战命运共同体,建立以创新包容为核心的统战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与国际贸易深入发展和跨国资本大规模流动相伴随的全球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民族国家间文化成果与人文资源在比较、融合、批判、创新中的广泛交流和多元互动。人类文明的变迁轨迹、文化间沟通博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充分证明,加强真诚对话、促进互学互鉴和实现合作共赢,是在21世纪这个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要求我们在共同化发展实践中,通过世界人文资源共享机制、国家机构间正式对话机制、民间组织交流机制、人员互访学习机制、不同文明间互学互鉴机制等方面构建促进共同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这对于各国在合作交流中走出历史困境和共同解决时代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以全球文明倡议破解文明发展“困境”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做出中国贡献。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科学完整地阐释了中国对文明发展的新理念。面对全球“文明隔阂”的观念困境、全球“文明级差”的秩序困境和全球“文明冲突”的安全困境,全球文明倡议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在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供给多层面公共产品和破解“文明冲突”的迷思等方面促进文明的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化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基于世界发展现状的客观考察和准确研判,是在承继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而提出的重大倡议,是一个涵盖价值理念、动力机制、行动原则和战略举措,并在实践中不断形塑并渐趋完善的理论体系。它以维护人类整体的共同体利益为核心价值理念,以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之合力为根本动力,以合作共赢和责任共担为基本合作原则,以主动搭建多种合作平台为重要战略举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主义“真正共同体”理论设想一脉相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资本逻辑主导的全球体系和人类中心主义发展模式的超越,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具有中国智慧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是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统一。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团结国内外一切中华儿女,立足国内建设实际,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自主搞好国内各项建设,解决好国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根本,也是沉着应对国内外一切考验和挑战的必然要求。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必须高度重视并利用好一切有利、有力的国际因素,并把国内国际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得到了升华,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把中国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置于休戚与共、命运攸关的地位,为真正实现各国人民和合共商共建共享、建设世界大同指明了发展方向,具有明显的历史借鉴、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华文化支撑。中国具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丰富的历史经验;中国自古就有"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中华文化人文性的文化特质更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中国多元一体的文化构成更利于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中国追求"和合"的文化理念使得中华文化具有超强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命运总是和时代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尊重历史规律,以天下为己任,结合自身发展经验,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共产党外交经验,扎根中国,面向世界。这不仅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也是对共同价值的追求,更是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引领。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逆全球化思潮出现的当下,引领世界重新思考,探索解决世界复杂问题的出路及办法。因此,研究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全球化"是全球同质化时代。21世纪的世界从全球化走向后全球化,国际关系从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分裂,形成不同质的文化实体之间的并置冲突。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文化冲突从传统的政治、民族、宗教冲突格局扩散开来,转向流动、多维的分形化复杂关系;由网络新媒体的微分化传播造成的分形传播与交流新生态将对全球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尤其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崛起和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资本全球化的历史,即资本流向全球、在全世界扩张蔓延的历史。在此历史过程中,造成资本积累的空间矛盾与生态危机的全球化,不断加剧对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生态空间的占有与剥夺。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在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本全球化的生态风险挑战,甚至陷入资本权力构筑的生态陷阱。面对全球化浪潮与资本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完全拒斥资本,但也不能对其听之任之,应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设立生态门槛,限制和导控国际资本;聚合广大发展中国家之力,构建国际公认的生态话语权;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加强全球生态治理,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在持续推进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3.
徐坚 《外交评论》2020,(1):1-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新思想理论成果。习近平外交思想在价值取向上彰显鲜明中国特色,即旗帜鲜明地坚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初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为人类现代化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心与倡导涵盖资本主义国家的人类共同体意识形成理论自洽,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两个必然"思想与"两个决不会"思想,对当代世界与中国发展大势进行深刻洞察得出的重要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从历史哲学高度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做出的重大理论贡献,体现出深刻的理论思辨与理论创新精神。习近平外交思想富于鲜活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在高扬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敏锐洞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脉动、以新型全球化理念积极引导全球治理等方面。习近平外交思想使中国外交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升华,开辟了中国外交哲学的新境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强大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海洋战略形势正发生深刻变革,海洋地缘战略竞争不断加剧,海洋"公地悲剧"日益严峻,在此形势下,中国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构建海洋安全共同体、海洋发展共同体和海洋责任共同体三方面要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既是世界海洋文明发展的时代要求,也为解决当前全球海洋治理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然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在现实中面临国际认知赤字、海洋二元秩序障碍、海洋地缘战略争夺阻力等严峻挑战。为此,中国应着力完善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知识话语体系,推动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多边主义制度化建设,打造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16.
合作共赢是中国在国际关系问题上首倡的一个价值理念,对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站在人类道义和历史进步的制高点、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和普遍繁荣、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实现全球有效治理等具有非常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系统、现实地推进了合作共赢理念的完善和发展,使之成为当今中国对外关系思想的重大新理念和显著特色之一。实现合作共赢的关键在于价值上求同存异,根本在于寻求各国利益交汇点,长远考虑在于提升全人类的现代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17.
人权发展的基本规律表现为人权主体由个人到集体,再到人类整体;人权内容由单一到多元,再到全面系统;人权保障由唯我的国家视野到容他的国际视野,再到整体的全球视野,最终都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权观。当今世界人权事业面临中心与边缘的文明对立、发展与人权的因果倒置、援助手段偏离人权目的等困境。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权观在主体上由个人、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层次逐步推进,在内容上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首要人权,系发展中国家的人权观,具有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文化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清敏 《外交评论》2006,78(1):36-43
适应后冷战结时期经济全球化在上层建筑层面的文化领域的影响和反映,中国提出和采取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政策的主张和行动,勾勒出后冷战时期中国文化外交的轮廓和内容。包括对内巩固传统文化,丰富中国文化;对外参与和利用国际多边机制,推动文化保护、交流与合作;并在国际上主张文化多样性,开展文化外交。文化外交正丰富和充实着中国的总体外交,赋予中国外交更多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从亚洲金融危机促使东亚的真正合作开始,东亚共同体经历了设想的提出和实践的推行阶段。由于东亚各国的历史、现实及外部因素,导致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出现了曲折缓慢发展的过程。制度建设的缺乏与不完整是导致东亚共同体建设曲折前行的深层根源。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必须从东亚合作健康发展的高度来对东亚共同体建设进行多层级、全方位的制度设计,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东亚共同体建设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人类共同价值站在世界发展与人类进步的道义制高点上,旨在打破不同国家和地域间的文化隔阂,赋能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球视野和大国担当。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对解构西方的“普世价值”话语霸权、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根基、提升中国的对外话语权和软实力等方面具有深层价值意蕴。当下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传播仍面临传播环境阻滞、传播主体协同性不够、传播受众针对性不足、传播媒介影响力不强等多元困境。为此,应通过优化国际传播环境、整合国际传播主体、对国际传播受众进行细分和策略选择、打造国际传播媒介矩阵等多维路径协同推进,全面提升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