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重申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人的解放内在包含的关于"人"自身发展的辩证性,是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理论依据。在马克思人的解放视域下探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全面把握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当代价值、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积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群众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改革不断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生态问题越来越突显,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为了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并从民生维度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习近平生态民生观的提出,深刻阐述了生态与民生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逻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已经成为贯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全局的政治理念,彰显出理论的彻底性和有效性。但传统民本思想只能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理念的一个侧面,这是由于传统民本思想本质上要保证专制统治的稳定,“民贵君轻”“君舟民水”等理念都必须从属于这个目的。传统民本思想基于地主土地私有制而提出,虽宣称保障民众权益,但无法成为彻底的理论。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人民不仅是生产力主体,而且也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主体,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克服了传统民本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中的矛盾,形成了逻辑自洽。所以,基于生产关系提出、顺应生产关系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是党的根本宗旨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内在意蕴。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切为了人民是发展目的说,一切依靠人民是发展主体说,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发展价值说。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更建构了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人民逻辑。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以人民立场为根本、以人民位置为最高、以人民幸福为目标、以人民地位为主体。党员干部要心系人民群众、践行群众路线、敢于为民担当,在思想理论上、内心情感上、实际行动上与中央合拍、与民意共振、与民心共鸣,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6.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这一新发展思想必须对其生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作整体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中国化的创新研究》一书,正是秉持了以上根本研究理路,从深度阐释新发展思想体现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理论特质出发,既论证了新发展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的创新和升华,又论述了新发展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指导作用,从而丰富了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进行研究的维度,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的本质论的终极目标。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出发,能够看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层内涵。当前,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与实践,是对于人的本质的三重维度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人的自由解放。以人民为中心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动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主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继承和发展。仔细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切实把握中国处于历史发展新阶段的时代背景、传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理论基础、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开辟发展新路径的思路布局。  相似文献   

9.
10.
叶娟丽  范晨岩 《探索》2020,(1):5-15
中国之治是十九大以来理论回应中国治理实践的最新成果,具有特定的语境与含义。但仅从中国之治这个四字词语的提出来看,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可考证的资料中,苏轼最早提出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也,从而将中国之治与华夷论相连。此后,严复、康有为、鲁迅等人分别从不同立场使用了中国之治这个概念。根据中国之治的词源学意义与十九大以后中国之治在学术界复兴的具体历史背景,现实语境的中国之治至少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具体而言,一是中国之智,即中国式治理理念;二是中国之制,即中国式治理方略;三是中国之志,即中国式治理愿景。当然,对中国之治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进行界定。结合中国之治的理论渊源与现实语境,在使用与传播这一概念时需要把握好三对关系:分清中国之治的应然形态与实然形态,处理好作为工具的中国之治与作为目的的中国之治的关系,注意将中国之治的中国特色与世界价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也是国家的主人,更是改革的主体,是人类社会政治哲学的永恒话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从内在特质上来看,它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既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个体自由相统一,又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从应用价值上来看,它秉承党的宗旨观、群众观、发展观,是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助推器",是推进文化建设的"指示器"。  相似文献   

12.
李晓波 《共产党人》2022,(21):16-18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让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基于对"现实个人"发展状况的深入研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中存在着"现实人类发展困境"。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特征新要求,为实现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科学思想指导,对于促进"现实人类发展"具有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继承和创新。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内涵包括: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主线和灵魂;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国际贡献。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特征及意义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历史与逻辑、理想目标与历史生成的三大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价值目标。目前实现这一价值目标还存在着一系列由制度、机制不完善造成的障碍性因素,需要树立正确的共享意识,构建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体系,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17.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共同富裕意蕴的多重性逐渐与现实照面,它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富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分阶段推进的渐进富裕,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彰显。为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为着力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引领,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显著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党员干部之友》2020,(6):F0002-F0002
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背后都同管理体制机制相关,需要在机构设置、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方面下功夫。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依靠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为民造福,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题中之义,是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遵循。新时代新征程上,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需要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