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二南”在《诗经》中的地位及其价值观从“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尧典》),到周天子“命太师陈诗以观民俗”(《礼记·王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与青铜时代同时成熟的文字,由记事、祀神,而进入了言志、咏怀的高级表述层次。于是,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小雅·北山》)那一派对奴隶主的颂歌声中,和“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那奴隶们的痛苦呼号中,中国第一部用文字记录的歌谣总集——《诗经》诞生了!  相似文献   

2.
《豳风·七月》是《诗经》中有名的长诗。在封建社会中,它曾被士大夫们称为“天下之至文”,受到过皇帝的垂青。在近代,特别是在解放以来,它又获得了新的赞誉。有的人称赞《七月》的作者“有意识地对照劳动人民与奴隶主的生活,从而揭示了阶级社会的不合理”,有的人则说它是农奴们的集体创作,反映了奴隶们的悲惨生活,等等。对于上述观点,胡毓寰先生在《〈诗经·七月〉作者问题初探》一文中提出过不同的见解,他认为:(1)诗中的“我”应是诗中的主人和作者;(2)“九月授衣”中“授衣”俨然是氏族长的口气;(3)“嗟我妇子”、“嗟我农夫”中的“嗟”是呼唤的发端声,并不含有可怜的意思;(4)“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和“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相似文献   

3.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别解——兼论《伐檀》的主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魏风·伐檀》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但诗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一句,诸家解说各异。其中有两种说法最为流行:一是认为“不素餐兮”是反问句或反语。二是认为“素餐”为“素食”,“不素餐”即“不吃素食”。这两种说法不甚妥贴。现略述管见如下。 《诗经》中类似“不素餐兮”的句子凡十二例,均为否定性的陈述句,而非反言句式。如“不我活兮”,“不我信兮”(《邶风·击鼓》)《毛传》“不与我生活也”,《郑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系统论述,意义重大。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传统理想社会的继承和改造 “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 《诗·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里小康是小小安康的意思。但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在《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它相对于“大道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开头方式不胜枚举,只要你善于钻研教材、多动脑筋,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就会出现。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关于授课的开头艺术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第一,歌曲开头。例如,我在讲《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与压迫》时,以师生共唱雄壮的《国歌》开头,后启发学生回答“人们为什么不愿做奴隶?”学生立刻争先恐后地回答:奴隶受的剥削最残酷,奴隶地位十分低下等。教师引导指出:“奴隶地位低下不仅仅表现在以上这些方面,还表现在奴隶所遭受的残暴统治与压迫方面,以此导入新课。以大家熟悉的歌曲开头.打破了传统的复习提问导…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别称     
在漫长的历史中,我国形成了众多的别称,有些至今还常沿用,最常用的是“中华”、“神州”、“九州”3个。“中华”,因我国古代华夏族兴起于黄河流域,“居于四方之中而得名。《魏书·岩昌传》有关于“中华”的记载:“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神州”,主要见于晋朝刘越石《答卢湛诗》,其上曰:“火燎神州,洪流华域”。“九州”是对我国古代大陆9个地理区域的统称,但具体是哪9个州,说法不一。《书·禹贡》称九州是冀、豫、雍、杨、兖、徐、梁、青、荆9个州。《尔雅·释地》称:没有青、梁,而有幽、营。《周礼·变官·职方氏…  相似文献   

7.
破壶成亲、魂归壶天——彝族葫芦崇拜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诗·大雅·绵》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李白 壶即葫芦;瓜亦属葫芦科,也就是葫芦。中华民族葫芦文化渊源于周初《诗·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反映的远古葫芦崇拜。这种葫芦崇拜,越古越浓。中国古代就曾有过“瓜祭”仪式。《论语·乡党篇》:“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礼记·玉藻》:“瓜祭上环,食中,弃所操。”孔颖达《疏证》说:”瓜祭上环者,食瓜亦祭先也”。可见,瓜祭实际上就是祭祖先。直到今天,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属哀牢山区摩哈苴彝村,还有  相似文献   

8.
屈原《九章·橘颂》作于何时?历来都有争论。清吴汝纶《古文辞类纂校勘记》及近世郭沫若《屈原研究》、谭介甫《屈赋新编》等认为《桔颂》是屈原早期的作品,其主要的理由是:“这里找不出任何悲愤的情绪”,形式上“遵守着四字句的古调,其余的八篇气象和格调都迥然不同”。且根据“江陵千树桔”(《汉书·货殖传》),“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等),谓桔并非江南才有。诗中有“嗟尔幼志”、“年岁虽少”之句,这是屈原的“自喻”等等。我认为这些理由是不充足的。《桔颂》当是屈原在顷襄王时放逐后“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的途中所作。因为:  相似文献   

9.
赵勰 《创造》2002,(4):4-7
~~在古汉语中,信者,人言也,就是指人们说的话。《国语·周语上》:“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孟子·尽心下》),即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甚至出现了“信人”之称,即诚实的人。先哲所以对于诚信给予了特别的反复的申明,证明在中国古代哲学价值观中,信用这个东西,小而言之是维系人际正常关系的纽带,大而言之,则是社会所以为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诗词以写今人今事为主,现在见到的专咏历史人物的诗只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版《毛泽东诗词集》中首次发表的四首。它们是《七绝·刘(?)》、《七绝·屈原》、《七绝·贾谊》、《七律·咏贾谊》。这些作品构成了毛泽东诗词的又一个侧面,为广大毛泽东诗词爱好者、研究者所注目。 《七绝·刘(?)》作于1958年。诗曰:  相似文献   

11.
《论语·阳货》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经孔子这么一说,而且是与“诗”联系在一起,于是后之论者便认为,这四个字是孔子对其文艺思想的高度概括,更有人由此而演绎出《论语》在文艺创作上的艺术性原则,及丰富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吕蒙读史     
吕蒙是三国时期孙吴的主要将领,名列“孙吴四将”(即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之一。他以谋袭关羽,夺取荆州的成功,使魏蜀吴政治版图显著改变,为孙吴的国家安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关羽败死之后,刘备集团一蹶不振,正如明代学者胡应麟所说:“余读陈寿书,至关忠义之走麦城,未尝不掩卷三叹也。盖汉事至斯,遂无复可为者矣。”(《关忠义》,《少室山房集》卷九六)吕蒙因此封侯,又得“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后人评价吕蒙,认为他是“出贫贱而勋伐甚”的杰出人物的典型(《新唐书·魏元忠传》)。杜甫有《公安县怀古》诗:“…  相似文献   

13.
《涉江》是屈原晚年在南楚的作品,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屈原何时涉江?走哪条路线?其目的是什么?《涉江》作于何时何地?学者们的意见不一。本文想探讨上述问题。 一《涉江》篇名义 “涉”:《说文》:“徒行渡水也。徒行属水也。从水,从步。”《诗·邶风·匏有苦叶》:“济有深涉”。《传》:“由膝以上为涉”。“涉”:即步行渡水。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中国”一词只是具有地域、文化的概念。据考古学家于省吾考证:“中国”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西周武王时期。古时“中国”二字有狭义和广义之别。就狭义而言,“中国”有京师、都城的意思,因为“国”字的古训从“邑”,即“城邑”。如《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就广义而言,“中国”指华夏族、汉族地区。如《诗·小雅·六月序》曰“《小雅 》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因华夏族、汉族多居于黄河两岸,因此,“中国”有与“中土”、“中州”、“中原”、“中华”相同的含义。清代…  相似文献   

15.
走出封建的误区——重看中国古代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封建”不是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  把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译为“封建” ,是严复的一个误译 ,日知先生有长篇专文对此作了透彻的论述。日知先生指出 :在上古典籍《尚书》、《易》、三《礼》、《春秋》的公羊、谷梁传中皆无“封建”字样。《诗·商颂·殷武》有“命于下国 ,封建厥福”句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两见“封建” ,曰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 ,故封建亲戚 ,以蕃屏周。”曰 :“周之有懿德也 ,犹曰‘莫如兄弟’ ,故封建之。”其意皆指周人的殖民建邦 ,绝不是欧洲中世纪的feudalism。在欧洲历…  相似文献   

16.
艺丹 《前沿》2002,32(6):72-75
“五·四”女作家群由步入文坛时的“问题小说”到以“爱”为主题的创作 ,表明她们的创作视角由社会转向了表现女性自我 ,女性主体意识由对外的追求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审视。作品中的人物不愿再做封建家庭的奴隶、任人宰割的羔羊、为人刀俎的鱼肉 ,女性主体意识开始在“五·四”女作家群的创作中觉醒。从“五·四”女作家群的创作我们看到 ,“五·四”新女性们不顾社会、家庭的阻挡 ,勇敢地为实现作为“人”的价值 ,迈出了蹒珊的第一步。这蹒珊的第一步为日后女性主体意识走向全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猴年话吉兆     
2004年春节,甲子岁次甲申,生肖属“猴”。猴子有何吉祥征兆吗?有。 首先,猕猴是长寿之征。《抱朴子·玉策论》说:“猴寿八百岁”。苏轼诗:“楚山固多猿,青者黠而寿。”又据动物学分类,猕猴属灵长类。而“灵长”一词,又恰是绵延久长之意。《晋书·王敦沈充传论》有“晋祚灵长”之语,可谓一词双涵。  相似文献   

18.
一歇后语有两种,一种是在文人中盛行的歇后语,一种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歌后语。两者起源不同,性质也迥异。“歇后”这个形式是文人创作的,魏晋时已出现,曹植受他哥哥魏文帝曹丕的冷遇,写了《求通亲亲表》,其中有这样两句:“今之否隔,友于同忆。”陶渊明《庾子岁从都还》:“一欣待温颜,再喜见友于。”它们的特点是将《书经·君陈》中的“惟孝友于兄弟”中的“兄弟”歇去,以“友于”代替。这种形式,到唐代,使用普遍了,杜甫在《彭衙行》中选用《诗经·击鼓》的“死生契阔”,歇去前面的“死生”,以“契阔”表示“有时经契阔,竟日数里间。”韩愈《符读书城南》诗:“岂不念旦夕,为尔惜居诸。”将出自《诗经·日月》中的“日居月诸,胡迭而  相似文献   

19.
一、“(赤皮)郎”解李白《秋浦歌·其十四》云: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赤皮)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在近千首的李白诗集中,这是仅有的一首直接描写冶炼工人劳动场面的诗。诗中“(赤皮)郎”如何解释,争议是很大的。清人王琦注云:“(赤皮)与(赤及)同,面惭而赤也。”据此不少论者引申为“通红的炉火映红双颊的冶炼工人。”今人认为“此诗最妙的还是借用  相似文献   

20.
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在他的《吉檀迦利》中有首诗描述了这样一个彼岸世界:“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的高昂;在那里,知识是自由的……”这首诗的意境和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所追求的意境不谋而合,因为它们同样都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以自由看待发展》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的一本新著,该书是作者综合了他在经济学理论、经验研究以及道德——政治哲学领域多年来的卓越成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阿马蒂亚·森改变了传统理论中评价发展的尺度即发展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