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三农”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迁,"三农"问题已由过去的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演变为农民市民化、农村空心化、农业碎片化的"新三农"问题。它关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能否稳定地发展。直面现实,必须从革除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提高城市对农民的包容性,给农民平等的市民化权利,保护村落文化,合理整治空心村庄,改革农地制度,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等方面着手破解"新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
加紧建立和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晓萍 《理论探索》2006,(5):99-10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在所有的农民问题中,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又举足轻重。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土地保障能力,提高农民保障水平;改变我国农村现行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窄、范围小、社会化程度低的状况;妥善解决二元化格局下城乡保障差别大、城乡劳动者境遇不平等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3.
赵桂生 《学理论》2012,(22):107-109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包括宁夏在内全国实行城乡二元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目前,宁夏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于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宁夏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安置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体制和制度。可是在农村,上述基本社会保障体制和制度仍在积极探索和完善中,城乡社会保障工作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难点重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在城乡隔绝状态下不可能建设新农村,新农村只能在城乡统筹、城乡良性互动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彻底打破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关系的战略性调整。这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也是重点。所谓二元结构,是指在整个经济社会结构体系中,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城市社会和相对非现代化的农村社会,同时并存着比较发达的城市工业和相对落后的农业。在历史上,我国就存在巨大的城乡差别。建国以来,我们的许多制度和政策措施不是有助于消除这种二元结构,而是强化或固化了这种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5.
法制: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兰 《理论探索》2007,(4):155-157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呼唤着法制。只有依靠法制,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发挥,农民增收才能落到实处,城乡二元结构才能被彻底打破。农村法制建设的具体举措是:努力贯彻和完善促进农业发展、保证农民增收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农民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体系,逐步改革和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法律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城乡在收入、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极不协调。城乡巨大差距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主要因素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工业优先、城市偏向发展战略和农民分散经营。统筹城乡发展、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业经济组织合作、加大财政支农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农民市民化。由于城镇化中主体关系失衡、治理结构失调、治理方式失效及人与自然关系失和等原因,当前农民市民化陷入了经济、政治、社会、人际和生态等多重维稳风险之中。有效化解农民市民化的社会稳定风险,需要构建政府引导的多元参与治理体系,创新户籍和土地产权管理制度,培育城乡一体融合的认同文化,统筹运作绿色治理与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农民土地产权不明确的背景下发生的,与此相联系的许多制度导致农民权益受到极大损害,成为影响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保护农民权益的科学合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农村宜居目标,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有效缩小了城乡物质生活质量差距,但由于根本性的土地制度改革、城乡二元户籍体制改革滞后,加上政府长期的城市中心论,使农民的城市化、农业的现代化转型依然困难重重,导致农村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农民过度流失,严重抵消了新农村建设的努力。只有尽快进行根本性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我们才能提高农村的自主发展能力,建设既宜居又宜业的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建国 《学理论》2010,(17):197-198
农民文化发展权的实现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问题密切相关。我国农民文化发展权存在缺位现象。立法应明确规定文化发展权;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坚持教育公平立法;以教育公平为价值理念,打造责任政府;合理分配义务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公平保护下的农民文化发展权。  相似文献   

11.
农民增收困难的根源在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和差别发展战略。为此,必须突破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性障碍,彻底打破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下城乡分治的不平等状况,建立稳定有效的财政支农机制、有效的农村资金信贷机制、明晰的土地产权制度、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组织配套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刘吉堂 《学理论》2011,(35):64-65
长期以来,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城镇与农村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国家政策取向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社会保障的法律、政策资源向农村的分配极为有限,随之形成了的城乡迥异、相互隔离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在此背景之下,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模式,以缩小城乡差距、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然而作为社会"减震器"和社会公平"调节器"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却长时间内只是关注于城镇居民,对占人口多数的农村居民投入很少。因此,建立宁夏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模式成为完善宁夏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乡发展要求要素的充分流动,对大量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而言,农村土地既是束缚,也是保障。造成这种两难困局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和土地的城市化进程不相匹配以及不同土地流转方式的收益不对等,城乡"二元"结构下摆脱困局有三大制度障碍:土地产权、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需要从全局视角的利益分配着眼,基于政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土地收益分配一体化、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农村流动人口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进行新农村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构建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平台,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及其赖以存在的政策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社区是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场域,但目前我国农民市民化转身存在着习惯于农村生活方式、非农化就业转换艰难、对身份认同较模糊、市民人格的缺失等问题。社区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制度文化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短缺是影响农民市民化的文化因素。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制度文化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延伸社区文化服务功能是助推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芳 《理论导刊》2005,(5):60-62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繁荣的重大战略思路。要明确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依据,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内容,最终实现振兴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李坚  易晓芸 《学理论》2012,(10):7-9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发展农村、振兴农业、培养农民、缩小城乡二元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视野下,新农村建设的价值导向:实现自我公平、村内公平和城乡公平;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发展生产力、规范生产关系和缩小阶层差别;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培养新型农民、搭建组织载体、深化民主管理、强化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民阶层的社会流动,是农民转型的体制障碍。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征用制度,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尝试建立土地共同基金,是促进城郊农民市民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 ,不能基本实现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 ,就不能最终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在当前可通过农民工的市民化、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城市近郊农民市民化三种途径实现。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和户籍制度的弊端 ,造成了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诸多障碍。解决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必须转变观念 ,推进制度创新 ,提高农民市民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区伦理是一种与社会伦理、职业伦理、家庭伦理相平行的应用伦理学科。城乡统筹发展中,实施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一体化发展,农村社区建设是促进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根本转变的途径,其中农村社区伦理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它应该有自己特定的原则与内容。农村社区伦理的建设无论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的道德素质,推进城乡和谐发展,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