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黄传馨 《学习月刊》2010,(4):139-141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红色旅游不但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旅游经济的新生儿,是红色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巴中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所在地,革命遗址、遗迹数量众多,并且在内涵、形式、类别、分布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目前,巴中市有红色革命遗址、遗迹90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遗址2处64点,省级文物保护遗址1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289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4处.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城乡建设力度的加大、以及自然生态的极端变化,革命遗址保护问题变得更为严峻.应从技术措施、法规宣传、规划设计等方面做好遗址的保护工作,协调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红色旅游是深化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而扩大革命传统教育的覆盖面、提升课程效果、增强品牌影响力亦可带动红色旅游的发展。针对宁夏革命遗址广、散、小的特征和当前存在的文化气息不浓、开发程度不足、道路交通瓶颈、专业人才缺口等制约因素,必须坚持革命遗址遗迹保护、革命传统教育提升和红色景区深度开发三管齐下,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探索出一条产业良性循环之路,实现宁夏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的典范,在其创建和续存的两年多时间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中国革命的的胜利都曾做出过重大贡献。本文在探讨红色文化生成规律的基础上,论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的生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群众基础和领导核心、理论基石和文化渊源、主要载体和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6.
黄峥嵘 《湘潮》2015,(7):77-80
桂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一类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红色旅游发展前景广阔,而桂东是群众路线发祥地、第一军规颁布地、红军长征首发地,发展红色旅游优势明显,必能实现异军突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一、红色旅游发展的趋势及其意义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依托自身红色旅游资源,从宣传、运营、景区景点建设等角度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刘丽丽 《湘潮》2010,(1):37-39
湖南,是一块写满红色历史的圣地。为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推动湖南的红色旅游,本刊从2010年第1期起开设"红色故址"专栏,以重温革命历史,弘扬革命精神,感悟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8.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缅怀革命传统、增加阅历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9.
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红色文化与雄奇秀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巴蜀文化和绚丽的民族风情有机结合、交相辉映,形成了“长征丰碑、伟人故里、川陕苏区“三大红色旅游版块、六个红色旅游区、八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和三十六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所在地的革命老区吉安市,不断创新手段和形式,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作用,以红色旅游、红色培训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寓大众化教育于红色旅游参与互动之中,架起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走进大众的现实桥梁。这一探索不仅构筑了红色旅游高地,为全国红色资源富集区提供了示范,而且传播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正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观念和旅游产业观念与时俱进的结果,是我国旅游大产业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最早是从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孕育演化而来的。起初,革命圣地和纪念地只是单纯地用于进行革命传统和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一批革命圣地和纪念地转变观念,将其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由此孕育了红色旅游。随后,一系列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重大节庆活动和纪念活动,为发展红色旅游营造了良好的气氛。  相似文献   

12.
我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红色旅游意义重大。首先,发展红色旅游,就是弘扬革命精神。面对当前旅游产品多样化,许多游客选择红色旅游线路,主要目的就是体验长征文化、凭吊革命圣地、见证老区发展。2008年,到会宁"长征胜利景园"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旅游观光的各类游客就达到了32万人次。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能够寓教于乐,使政治教育由虚变实,让  相似文献   

13.
南昌市政协课题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联系工作实际,围绕做好保护革命历史遗址、发展南昌红色旅游课题调研,探讨如何保护好、运用好南昌红色资源这个重要问题;提出了提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认识和研究水平、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组织管理及职责考核、健全革命遗址保障管理法规机制、拓宽保护革命遗址资金筹措渠道、提升南昌红色旅游发展能级、精心绘制红色旅游“施工图”等建议,旨在为实现“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打造享誉国内的旅游目的地”这个目标而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4.
党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对工会、贫农团、共青团、妇女会、反帝拥苏大同盟等群众团体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领导工作。在这一时期,党对群众团体工作的领导举措,不仅激发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壮大了革命队伍,也为党的各项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红色文化"一般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及其能体现伟大精神的革命史迹、革命文物等。"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衍生的一种形式。本文拟就"红色旅游"及与此相关的革命史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方面的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所谓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传承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发展红色旅游事业,可以为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阵地.具体说来,这种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7.
红色旅游的三大功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当前,随着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兴起,它已经由传统的单一的政治教育模式向市场经营模式转化,并逐渐成为兼具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功能的特殊载体。潜移默化,寓教于游:红色旅游的政治教育功能红色旅游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将革命历史资源与旅游巧妙结合的一种创新,它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游乐等价值和功能于一体。发展红色旅…  相似文献   

18.
《广东党史》2008,(1):51-55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为充分发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今后5年内,我国将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按照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分工与规划,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要求各地党史部门积极参与对红色旅游工作的指导。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指示精神,寓教于乐,发展我省红色旅游事业,真正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推动我省经济建设,推动我省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本刊从本期起开设“红色旅游”专栏,介绍全省各地的重点红色旅游景点。我刊愿作一名义务的红色旅游导游,陪伴亲爱的读者在南粤大地资源充裕而让人感喟的红色旅游天地中漫游。本期特推出《红色城市——广州》,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正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寓历史文化、教育怡情、休闲消费于一体,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条件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好红色旅游,既是一项政治工程、社会文化工程,又是一项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淀孕育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红色文化传承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红色旅游是在传承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兴起的,它的核心和灵魂是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是传承红色文化的载体。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